极端严寒的环境,东北民主联军出现了英雄“冰雕连”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8 16:30 2

摘要:解放战争初期,东北民主联军针对国民党反动派“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在北满剿匪实行土地改革,建设解放区的同时,发起了著名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并派中央政治局委员陈云同志亲赴临江,部署临江保卫战。肖劲光、肖华领导的南满民主联军韩先楚的三纵和曾克林的四

解放战争初期,东北民主联军针对国民党反动派“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在北满剿匪实行土地改革,建设解放区的同时,发起了著名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并派中央政治局委员陈云同志亲赴临江,部署临江保卫战。肖劲光、肖华领导的南满民主联军韩先楚的三纵和曾克林的四纵两个纵队通过灵活的战略战术,最终在第四次临江保卫战中歼灭国民党军第89师,结束了国民党南攻北守战略,扩大了南蛮解放区。这场战役不仅体现了军事指挥的智慧,也展现了军民团结的深厚力量,更与长白山地区的历史脉络形成了深刻呼应。

陈云

一、战役背景与战略部署

1946年冬,国民党军集中优势兵力进攻南满根据地,企图通过“先南后北”战略消灭东北民主联军南满主力,进而控制整个东北。南满民主联军两个纵队部队被压缩至临江、抚松等狭小区域,面临粮弹匮乏、严寒侵袭的困境,各部队纷纷要求打出去,关键时刻,陈云、肖劲光临危受命主持南满工作,在七道江会议上力排众议,确立了“坚持南满、内外线配合”的方针,并部署第四纵队深入敌后牵制,第三纵队正面阻击。

解放战争时期的萧劲光

二、红石砬子(歪石拉子)歼灭战

诱敌深入,围歼89师。1947年3月,国民党军第四次进攻临江时,韩先楚选定歪石拉子为敌89师的最佳墓地,决定伏兵歼敌。南满民主联军遂采用诱敌战术,以小股部队佯装败退,将中路冒进的第89师引入预设伏击圈——红石砬子(今吉林省红石镇)。韩先楚指挥第三纵队主力趁敌立足未稳,发起突袭,全歼第89师等部,其他各路敌军闻风溃退。此战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对临江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

韩先楚

历史与现实的交织。长白山地区自古为兵家要地,民主联军行军途中,当地百姓曾感慨:“唐朝薛仁贵征东走过,抗联也走过这条路,但他们都失败了,只有民主联军胜利了。”这一对比凸显了战役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首次在此地实现战略反攻,打破了东北战场僵局。

三、极端环境下的牺牲与胜利代价

战役期间,东北遭遇罕见严寒,气温低至零下40摄氏度。北满民主联军“三下江南”时,因国民党军炸毁小丰满水坝导致松花江冰面破裂,部队在涉水撤退中遭遇极寒,仅一次行动便冻死一个连的战士。在消灭国民党89师时,歪石拉子附近一个山梁上,担任阻击任务的一个连的战士们冒着极端严寒的天气,埋伏三昼夜,结果全部冻僵而牺牲。这种惨烈牺牲反映了自然条件对战争的严峻考验,也凸显了民主联军为胜利付出的巨大代价。

四、战役意义与历史回响

扭转东北战局。东北民主联军通过“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先后歼敌5万余人,迫使国民党军由攻转守,为后续辽沈战役奠定了基础。此役后,东北战场主动权完全转入解放军手中。

军民团结的典范。南满根据地群众在物资匮乏时仍支援前线,如临江百姓为部队提供粮食、棉衣,甚至参与担架队,体现了“人民战争”的深厚根基。

曾克林

毛主席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东北民主联军剿匪扩剿灭土匪、扩大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以及林总灵活的战略战术原则,陈云、肖劲光、肖华、韩先楚、曾克林等将领高超的指挥艺术与战士们的浴血奋战,书写了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更将长白山的历史悲歌转化为胜利的凯歌。这场战役的胜利,既是军事谋略的胜利,也是人民意志与革命信念的胜利。

来源:吖吖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