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老汉身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粗布衫,肩上驮着最小的孙女玲儿,玲儿扎着两个羊角辫,手里挥舞着拨浪鼓。
文/爆躁欢/素材/秀兰
张老汉身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粗布衫,肩上驮着最小的孙女玲儿,玲儿扎着两个羊角辫,手里挥舞着拨浪鼓。
左手牵着二孙女蓉蓉,蓉蓉生得白净,右手拉着三孙女青青,青青虎头虎脑,大孙女秀兰则紧紧跟在身旁,秀兰年方十三,身形瘦削。
来到集市中央,一位戴黑框墨镜、留着山羊胡的看相先生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看相先生上下打量秀兰一番,伸出干枯的手指,掐算片刻后,摇头晃脑道:“这位老哥,我瞧这女娃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印堂发亮,日后定能出人头地,你后半辈子的福气,可都在她身上!”张老汉愣在原地,眉头紧皱,眼中满是疑惑。
周围的人也纷纷投来异样的目光,有的交头接耳,有的露出惊讶的神情。
秀兰小脸涨得通红,心中既羞赧又燃起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暗暗发誓:“我定要出人头地,让爷爷过上好日子!”
谁料回到家后,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如暴风雨般席卷了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
父亲在工地做工时,因安全绳断裂,不慎从高处坠落,摔成重伤。
消息传来,母亲手中的碗“啪”地一声掉在地上,碎片四溅,她瘫坐在地上,泪水夺眶而出,整日以泪洗面。
高额的医疗费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这个家喘不过气来。
秀兰看着躺在床上痛苦呻吟的父亲,和愁眉不展的母亲,心中五味杂陈。
她咬了咬牙,毅然决然地做出了辍学的决定。
天还未亮,窗外的星星还在闪烁,秀兰就轻手轻脚地起床。
她来到厨房,借着微弱的灯光,生火做饭。
柴火噼里啪啦地燃烧着,映红了她稚嫩的脸庞。
照顾好弟弟妹妹后,她便跟着爷爷下田劳作。
秀兰瘦小的身影在田间穿梭,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衫,紧紧贴在背上。
蚊虫像轰炸机般蜂拥而至,叮咬得她浑身是包,她却只能随手拍几下,便又继续干活。
村里的小伙伴们在学校里读书识字,欢声笑语不时传来,秀兰心里虽有失落,但每当看到家人的笑容,她便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时光匆匆,秀兰出落得愈发水灵,也愈发懂事。
一日,村里来了个招工的中介,一辆破旧的面包车停在村口,中介扯着大喇叭喊道:“县城的纺织厂正在招人,薪资待遇不错,活儿轻松,包吃包住嘞!”秀兰听闻后,心中燃起一丝希望,她深知这或许是改变家庭命运的契机。
在家人的支持下,秀兰背着简陋的行囊,踏上了前往县城的班车。
初入纺织厂,机器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复杂的操作流程让秀兰眼花缭乱,她手忙脚乱,不是线缠在一起,就是操作失误。
因操作不熟练,她时常遭到组长的训斥,组长双手叉腰,眉头紧皱,大声吼道:“你怎么回事?这么简单的操作都做不好,要是再这样,就别干了!”秀兰低着头,红着脸,默默承受着。
但她从不气馁,利用休息时间向老员工请教。
老员工王姐见她诚恳好学,便耐心地指导她:“秀兰,这机器操作有窍门,你得掌握好节奏,眼疾手快。”秀兰认真聆听,反复练习操作技巧。
经过不懈努力,秀兰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薪资也越来越高。
一次,纺织厂接到一笔紧急订单,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生产任务。
厂长在车间里来回踱步,眉头紧锁,焦急地说:“这次订单时间紧、任务重,要是完不成,咱们厂信誉可就毁了!”秀兰主动请缨,带领小组日夜赶工。
车间里灯火通明,机器声不绝于耳,秀兰的眼睛布满血丝,双手因长时间操作机器而酸痛不已,但她依然咬牙坚持。
最终,顺利完成订单。厂长对她的表现极为赞赏,不仅给予她丰厚的奖金,还推荐她参加纺织技术培训。
经过系统培训,秀兰对纺织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萌生了自主创业的想法。
在厂长的帮助下,她东拼西凑,四处借钱,终于成立了自己的纺织作坊。
创业的道路布满荆棘,资金短缺、技术难题、市场竞争激烈,每一个问题都如同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
作坊里设备简陋,几台破旧的机器时常出故障。
有一次,关键设备突然损坏,订单交付时间迫在眉睫,秀兰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在作坊里来回踱步。
她四处联系维修师傅,可维修费用高昂,让本就资金紧张的作坊雪上加霜。
但秀兰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一次次化险为夷。
为了设计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她查阅大量资料,走访各地的纺织企业,汲取先进经验。
一次,秀兰得知一家大型服装企业正在寻找优质的面料供应商,她精心准备样品,积极参与竞标。
竞争对手们实力雄厚,秀兰心里忐忑不安,但她没有退缩。
在竞标现场,她自信地展示自己的产品,详细介绍产品的特点和优势。
凭借独特的设计和过硬的质量,她成功拿下订单,作坊的业务也由此步入正轨。
此后,秀兰的事业蒸蒸日上,作坊逐渐发展成为颇具规模的纺织公司。
数年后,秀兰驾驶豪车,带着丰厚的礼物荣归故里。
豪车缓缓驶入村庄,扬起一阵尘土,村里的人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
秀兰第一时间来到张老汉家中,推开门,看到爷爷那熟悉的身影,她眼眶一热,扑通一声跪在爷爷面前,哽咽道:“爷爷,秀兰回来了,终于让您过上好日子了!”张老汉颤抖着双手,抚摸着秀兰的头,老泪纵横,嘴唇微微颤抖,却说不出话来。
随后,秀兰出资为村里修路、建学校、开办工厂,为乡亲们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带领大家走上致富之路。
在一次集市上,秀兰再次遇到那位看相先生。
看相先生一眼便认出了她,笑着说:“姑娘,我当年没说错吧!”秀兰微笑着递上红包,说道:“先生,当年您的话给了我莫大的鼓励,但真正改变命运的,是不懈的努力和家人的支持。”
秀兰在家乡的慷慨之举,不仅改善了乡亲们的生活,也深深激励了三个妹妹。
蓉蓉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大城市的优厚工作机会,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乡村教师。
学校里条件艰苦,教室破旧,桌椅板凳参差不齐。但蓉蓉没有抱怨,她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和家长们的认可。
课堂上,她激情澎湃地讲课,学生们全神贯注地聆听;课后,她耐心地为学生辅导作业,和学生们打成一片,为家乡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青青则对农业科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秀兰的支持下,她创办了一家农业科技公司,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带领乡亲们种植有机农作物。
刚开始,乡亲们对新技术持怀疑态度,不愿尝试。青青挨家挨户地做工作,给乡亲们讲解新技术的优势。
经过不懈努力,乡亲们终于同意尝试。在种植过程中,青青日夜坚守在田间,观察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遇到病虫害时,她四处请教专家,寻找解决办法。最终,有机农作物大获丰收,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极大地提高了乡亲们的收入。
玲儿在姐姐们的影响下,勤奋学习,考入了医学院。她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们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在学校里,她刻苦钻研医学知识,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秀兰看着三个妹妹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心中倍感欣慰。
为了进一步推动家乡的发展,她决定举办一场大型的招商会,吸引更多的企业来家乡投资兴业。
招商会当日,李集彩旗飘扬,热闹非凡。巨大的红色横幅随风舞动,音响里播放着欢快的音乐。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家们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李集的发展潜力。
秀兰身着一袭得体的套装,自信地走上舞台,向大家详细介绍家乡的资源优势、优惠政策和发展规划。她声音洪亮,条理清晰,台下的企业家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投来赞许的目光。
在项目签约环节,秀兰凭借出色的沟通能力和真诚的态度,成功吸引了多家企业的投资,涉及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这些项目的落地,将为李集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推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招商会圆满结束后,一位曾经对秀兰冷嘲热讽的同乡,满脸羞愧地走到她面前,说道:“秀兰,以前是我目光短浅,没想到你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秀兰微笑着回应:“过去的事就别提了,咱们都是一家人,只要能让家乡越来越好,一切都值得。”
随着时间的推移,秀兰的事业版图不断扩大,但她始终牢记自己的出身,心系家乡的发展。她经常回到家乡,关注乡亲们的生活,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创业,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多年后,秀兰成为了备受赞誉的企业家和慈善家。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记者问她:“您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有什么成功的秘诀吗?”秀兰沉思片刻,缓缓说道:“我从一个农村女孩走到今天,靠的是家人的支持、乡亲们的帮助,以及永不放弃的信念。
我希望我的经历,能激励更多年轻人勇敢追求梦想,为家乡的繁荣贡献力量。”
来源:赵小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