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女婿赵辉,历经9朝,纳妾百人,明朝的皇帝他见过一半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8 16:36 2

摘要:明朝是汉族在中国建立的最后一个王朝。从朱元璋打下江山算起,这个朝代前后传了十六位皇帝,总共延续了276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这两百多年的岁月里,明朝发生了许多传奇故事和奇特事件。

明朝是汉族在中国建立的最后一个王朝。从朱元璋打下江山算起,这个朝代前后传了十六位皇帝,总共延续了276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这两百多年的岁月里,明朝发生了许多传奇故事和奇特事件。

作为朱元璋的女婿,赵辉可谓人生赢家。他经历了明朝九位皇帝的统治,活到了九十岁的高龄,一辈子享尽荣华富贵。去世时,朝廷还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规格极高。这样的经历,在当时的皇亲国戚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赵辉原本是个普通军官,职位不过是“千户”,可他是怎么一下子飞黄腾达,成了朱元璋的女婿的呢?他究竟有什么本事,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里稳稳当当地享尽荣华富贵,直到晚年呢?

在介绍他之前,得先提到朱元璋的小女儿宝庆公主。赵辉之所以能过上后半生的富贵生活,完全是因为娶了这位公主。

【一、朱元璋幺女,宝庆公主】

朱元璋是明朝的第一位皇帝,早年经历了很多苦难。他十六岁时父母去世,全家人都饿死了。他曾经要过饭,也出家当过和尚,后来加入了起义军。经过多年的努力,最终建立了明朝。

政局稳定之后,朱元璋开始充实后宫,纳了四十多位妃子。这些嫔妃为他生育了众多子女,其中包括26个儿子和16个女儿。他的长子朱标与最小的女儿宝庆公主之间,年龄差距达到了四十岁之多。

古时候,特别是在皇家贵族中,这类事情经常发生。

宝庆公主是朱元璋晚年所生,在他67岁那年,这位最小的女儿来到了人世。

通常,家中最小的孩子总能得到更多的关爱。宝庆公主出生时,全家上下都围着她转,朱元璋更是把她当作心肝宝贝。可惜好景不长,宝庆公主才四岁,朱元璋就离开了人世。

朱元璋的大儿子朱标早逝,他只好把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也就是后来的建文帝。为了防范藩王造反,朱元璋早就把这些王爷派到了偏远地区。假如朱允炆一开始能稳住局面,安抚百姓,不急着削藩,也许很快就能牢牢掌控天下。

遗憾的是,朱允炆采纳了朝中激进派大臣的建议,采取强硬手段削藩,引起众多藩王强烈不满。特别是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他原本驻守北方边境,在遭受打压后,先是默默忍耐,暗中积蓄力量,后来与宁王联手,击败了建文帝朱允炆的军队,成功攻占了南京。

朱允炆战败后,从此消失无踪。不过,除了他之外的其他皇族成员都还在,朱棣对他们采取了宽容的态度。他重新设立了大哥朱标的灵位,并善待朱标的妻子吕夫人,安排她为朱标守护陵墓。吕夫人身边还有一个孩子,是朱元璋最小的女儿,叫宝庆公主,当时只有8岁。朱棣让他的妻子徐皇后,也就是徐达将军的女儿,亲自抚养这个孩子。

徐皇后对宝庆公主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从家族关系看,宝庆公主是朱元璋的女儿,和徐皇后是同辈,算是她的小姑子。但徐皇后性格温柔贤淑,像长辈一样,对宝庆公主关怀备至,仿佛她是自己的亲生女儿。

徐皇后亲自指导宝庆公主学习礼节和知识,在她的悉心培养下,宝庆公主逐渐成长为一个温婉贤淑、明白事理的人,继承了徐皇后的优良品格。

可惜的是,宝庆公主13岁时,徐皇后病得很重。公主不分昼夜地守在皇后床边,像对待亲生母亲一样悉心照料。

那一年,徐皇后去世,宝庆公主伤心欲绝,在宫殿里多次昏倒,足见她们母女情深意重。

即便徐皇后已不在身边,朱棣依然对她怀有深厚的情感,毕竟两人曾共度艰难岁月。出于对徐皇后的爱意,朱棣也将宝庆公主视为己出,给予她如同亲生女儿般的关爱。

古时候,女孩子通常十三四岁就得考虑婚嫁了。但朱棣特别宠爱宝庆公主,直到她十九岁那年,才着手为她挑选合适的丈夫。

在古代,十九岁的姑娘已经算是年纪不小了,但因为是皇室成员,很多大臣和贵族还是争着想让自家孩子和皇帝攀上亲家。朱棣经过仔细挑选,最终把她许配给了自己看中的一个人,名叫赵辉。

然而,朱棣这次为妹妹挑选丈夫,可能真是看错了人。

这个赵辉到底有什么本事,能让皇帝朱棣如此看重他呢?

【“驸马爷”赵辉】

在封建时代,婚姻讲究身份地位相当。能娶到皇帝女儿的人,基本上都是高官权贵的儿子。这些人被称作“驸马”或“驸马爷”。

“驸马”这个词的来历还挺有趣的。

驸马这个词里的"驸"字,原本就是"附"的意思。在古代,马车除了负责拉车的那匹主马,其余的马都叫做"附马"。那时候,马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地位越高的人,坐的马车就越豪华,拉车的马匹数量也越多。

老练的赶车人通常会把最得力、最熟练的马安排在队伍中央,这匹领头的马被称作“主驾马”,其他的马则被称为“随从马”。

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帝外出时的安保措施变得更加严密。每次出行,都会安排多辆马车随行,以此迷惑外界视线。这些随行马车的车夫也被授予了官职。在汉代,他们专门负责皇帝出行的安全事务,官职名称为“驸马都尉”。

这些护卫皇帝安全的人,往往都是皇帝最信任的心腹。早在汉代,就有皇帝把公主许配给驸马都尉的做法。后来,驸马都尉这个职位慢慢变了味,从原来的职责演变成了一个官衔。

渐渐地,公主结婚后,她们的丈夫通常会被授予驸马都尉的官职,负责保护皇帝的安全。到了唐朝,虽然驸马都尉这个职位被取消了,但“驸马”这个词却保留下来,专门用来称呼公主的丈夫。

既然皇帝挑选驸马都是从自己最亲近、最信任的侍卫中选拔,那么这个叫赵辉的人到底有什么来头?他是怎么得到朱元璋的青睐,最终成为皇帝女婿的呢?

要理解这件事,还得从赵辉的出身背景讲起。

赵辉的爸爸叫赵和,担任“千户”这个职位。在明朝永乐年间,他跟随朱能和张辅去打安南,结果在战场上牺牲了。根据当时的规矩,他的千户职位就由儿子赵辉继承。明朝那时候实行卫所制度,全国有五百多个卫所,每个卫所由五个千户负责管理。

通常来说,千户的官位属于五品,比七品的县令级别高,但又不及四品的知府。

在明朝最强大的时候,全国大约有三千个千户级别的官员。正因为赵辉娶了宝庆公主,他才能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否则他很可能就默默无闻了。

赵辉接替了父亲的职位,被派去驻守南京的金川门。

朱棣初见赵辉时,觉得他长相特别。但朱棣真的只是偶然出城见到他,就轻易地把心爱的妹妹嫁给一个看城门的人吗?

事实上,朱棣能够战胜侄子朱允炆,稳固明朝统治,足以证明他做决定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史书上所说的“偶然”在城门外捡到人,很可能只是他精心安排的一场戏。至于他让宝庆公主嫁给一个守门人,背后必然有他深层次的考虑。

朱棣攻占南京时,恰好赶上宝庆公主要出嫁。对于公主的婚事,朱棣有三个选项:一是跟随他征战的有功之臣,二是南京的旧贵族和传统势力,三是那些不被重视的“边缘人物”。经过一番考虑,朱棣最终决定将公主许配给了一个守城门的士兵,也就是第三种“边缘人”。

朱棣攻占南京后,实际上已经无法再给自己的部下加官进爵了。他担心那些追随他的功臣如果势力太强,会与明朝原有的权贵发生冲突,最终引发无法控制的局面。同时,原有的贵族也不能让他们势力膨胀,因为一旦旧势力壮大,新崛起的力量必然会遭到打击报复。

朱棣必须先攻下南京,再逐步将权力中心迁到北京,才能化解这个难题。因此,在这个紧要关头,朱棣需要一个懂得审时度势、善于周旋的“局外人”。而负责把守城门的“赵辉”,正是皇帝看中的最佳人选。

朱棣之所以挑中赵辉,正是看中了他毫无背景这一点。赵辉的仕途完全仰仗朱棣的提拔,没有其他靠山,这种处境决定了他必须对朱棣死心塌地。

朱棣利用赵辉建立了一支效忠于自己的团队,这样皇帝以后就能借助赵辉来办一些自己不便出面的事。事实上,后来朱棣为了加强对朝廷的掌控,专门设立了东厂,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

乍一看,赵辉似乎一下子从"门卫"跃升为"皇亲国戚",但实际上,他不过成了皇上的"仆人",同时也成了公主的"跟班"。

明朝驸马表面光鲜,其实没啥实权。

明朝虽然是个“男尊女卑”的社会,但公主的身份却格外特殊,结果反而让生活里出现了“女尊男卑”的现象。按照当时的规定,驸马每天得给公主行四次礼,连家里其他人也得跟着行大礼,规矩特别严格。

不仅如此,公主用餐时,驸马得在一旁伺候,这就像是皇帝特意给公主和自己找了个“贴身侍从”。

更让人头疼的是,驸马还不能随意找别的女人,明朝的驸马通常是不允许娶小妾的。

明英宗在位时,常德公主的丈夫薛桓与丫鬟有染,被公主当场撞破。常德公主气不过,跑到明英宗面前告状,边哭边诉。

明英宗下令将驸马薛桓判处死刑,关进了诏狱。直到常德公主觉得惩罚够了,才把他放出来。经过这次教训,薛桓变得十分谨慎,一生都小心翼翼,活到四十七岁去世,也没有留下后代。

做驸马爷也不全是美差,但赵辉的结局比薛桓强多了。宝庆公主在宣德八年就因病去世,他们二十年的婚姻就此画上句号。不过赵辉的地位依然稳固,对他来说,总算能摆脱束缚,重获自由了。

据史料描述,这个家族向来崇尚奢华,光是小妾就有上百人之多。

赵辉后来被指责生活奢靡、妻妾成群,这种行为或许可以看作是一种报复性的放纵。在宝庆公主在世时,赵辉作为驸马,一直受到严格约束,不敢越轨。然而,宝庆公主去世后,年仅四十六岁的赵辉仿佛脱笼之鸟,彻底放开了手脚,过上了毫无节制的奢靡生活。

【历经九朝,善始善终】

不管你飞得多高多远,关键是要安全着陆,这才是真正的圆满。

明朝嘉靖年间,有个叫严嵩的人,当了二十多年的内阁首辅。当时皇帝沉迷修道,他趁机大权独揽,财富多得数不清。可谁能想到,这位权倾一时的大人物,到了87岁那年,儿子因为贪污被处死,他自己也落魄到要饭为生。最后连个像样的棺材都没有,就这么凄惨地离开了人世。

与严嵩相比,赵辉虽没有他那样权势滔天,还得侍奉公主,但公主去世后,他就能享受安逸生活。赵辉在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三朝任职长达二十年。到了明英宗时期,他被派往南京负责祭祀事务。

当时赵辉的政治生命其实已经结束了。如果不是明英宗朱祁镇听信王振的谗言,导致发生了"土木堡之变",赵辉恐怕也就不会再复出了。

明英宗被瓦剌抓走后,明代宗登基称帝。赵辉作为朱元璋的女婿,是明朝开国元勋级的皇室成员,因此被召到京城主持大局。

赵辉此时已年过六旬。他这次进京可不是两手空空,这位在南京颇有威望的老人,为支持明代宗筹集了大笔资金,并公开表态支持朝廷出兵瓦剌以报前仇。明代宗为此特意颁布圣旨,表彰他的忠诚与勇敢。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要是没有意外,赵辉差不多就能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但历史总是充满变数。谁也没想到,朱祁镇在北方被关了那么多年,最后居然还能重返大明。

明朝景泰八年,石亨发动了一场名为“夺门之变”的政变,帮助朱祁镇重新夺回了皇位。然而,这场政变导致了一位大功臣于谦的悲剧,他因朱祁镇的复位而遭到陷害。

赵辉现在也面临一些麻烦,毕竟他以前得到过朱祁钰的赏识。

朱祁镇除掉于谦后,并没有打算牵连太多人,反而让赵辉去南京担任祭祀官。那时的赵辉已经七十多岁了,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就向皇帝申请退休回家。明英宗朱祁镇同意了他的请求。

明英宗没有追究赵辉的责任,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眼就能看出赵辉已经七十多岁,年纪大了,早就没了当年的干劲和冲劲。

另外,明英宗也考虑到赵辉的特殊地位,他毕竟是朱元璋的女婿,在朝中颇有影响力。

第三点,赵辉虽然对支持朱祁钰这件事感到不满,但他本身并没有犯什么大错。作为皇室成员,在国家面临危机时出手相助,这本就是他的分内之事。

只要具备这三个条件,朱祁镇在法律上就没有处死赵辉的理由。

赵辉很机灵,知道自己惹恼了朱祁镇,干脆主动辞官回家享清福。朱祁镇批准了他的请求,之后赵辉就待在家里,谁都不见,整天听曲取乐。

赵辉后来又多活了二十年,直到他安然离世,那年他正好九十岁,时间已经到了成化十四年。

赵辉去世的消息传到朝廷,因为他是朱元璋的女婿,辈分实在太高,礼部官员一时拿不定主意,只好请示成化帝朱见深。朱见深最终决定,为这位高祖辈的姑父停止上朝一天,以此表达对他的敬重。

【写在最后】

赵辉来自一个平凡的军人家庭,能成为朱棣的女婿,这是他这辈子最大的转折点。

外表或许是他成功的秘诀,但论起本事,他也绝对不含糊。

朱棣绝不会随便挑个人就把自己最疼爱的妹妹嫁出去,他肯定要选个信得过的人,既能照顾好妹妹一辈子,又能在朝廷里为自己和子孙效力。

赵辉在二十年的时间里,先后辅佐了三位皇帝,这说明他为人非常可靠。

公主去世后,这位历经三朝的元老功成身退,安享晚年。

土木堡事变成为他最后翻盘的机会,他把握得还算不错。

在随后的"夺门之变"风波里,他并未遭受太大波及,平安度过了这场变故,得以安享晚年。

他活过了八个朝代,从建文到成化,整整六十年都吃着皇家的俸禄。该为国家做事时,他从不退缩。虽然这辈子没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荣华富贵是一样没少享,最后还平平安安地走了,更难得的是,他去世时带着极高的声望和人们的敬重。

明朝历经两百五十六年,共出了十六位皇帝。赵辉正好赶上这个王朝蒸蒸日上的时候。他得到朱棣的赏识是运气好,而他也确实尽忠职守,完成了自己该做的事。

赵辉在明朝是个挺有故事的人,他人生的转折点要从娶了宝庆公主说起。

有时候,好运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别人的不幸,长得英俊并不意味着会对妻子体贴。宝庆公主四岁时失去了父母,跟着朱允炆和吕皇后生活到八岁,后来又被朱棣的妻子徐皇后抚养到十三岁,但徐皇后也因病去世。六年后,她嫁给了一个比她年长的男子,然而仅仅活到三十九岁就因病早逝。

一个平凡的人机缘巧合下享尽荣华,而另一个生来富贵却坎坷一生。人生就像历史,充满了无法预料的变数,谁也说不准未来会怎样。只能感慨,这都是命运的安排。

来源:眾說烽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