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一则“2025年9月1日后购房无需交存住宅专项”的消息在短视频平台传播,引发不少购房业主的关注和讨论。然而,经官方核实,这完全是一则虚假信息。
近日,一则“2025年9月1日后购房无需交存住宅专项”的消息在短视频平台传播,引发不少购房业主的关注和讨论。然而,经官方核实,这完全是一则虚假信息。
“听说9月开始不用交维修资金了,是不是真的?”近期,不少购房业主都在咨询这个问题。原来,某视频平台账号评论区有网民讨论“2025年9月1日后购房无需交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等相关信息,引发了广泛关注。
武陟县委网信办在巡查中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向县住房保障中心核实。结果显示,此说法与现行法律法规及武陟县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严重不符,属于虚假不实信息。
01 谣言溯源经调查,该谣言最初出现在短视频平台评论区,以“政策红利”为伪装进行扩散。谣言还衍生出“末班车”“最后机会”等煽动性话术,诱导购房者相信维修资金即将取消。
实际上,武陟县从未出台任何免除或暂停交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政策。相反,对于2023年4月1日之前已出售但未建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商品房和公有住房,应当补建。
类似谣言并非首次出现,在郑州、长沙等地也发生过相同情况。这些谣言背后往往关联着房地产中介带看量激增30%的营销套路,或者是博主单条视频收割5000+咨询的流量生意。
02 房屋“养老金”不可少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被称为房屋的“养老金”,事关千家万户的居住安全和生活质量。它专项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更新和改造。
在日常生活中,维修资金用于电梯维修、外墙翻新、水管改造等公共设施设备的维护。没有这笔资金,小区公共设施的维修将陷入困境。
福州市将于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的《福州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系统性地回应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交存难”“使用难”“监管难”等问题。
谣言传播导致部分业主拒绝缴纳维修资金,然而历史案例表明,这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
在郑州某小区,30%业主听信“维修资金将取消”传言拒缴费。当电梯主板突发故障时,18万元维修费陷入摊派僵局,高层住户被迫爬楼三个月。最终物业起诉欠缴业主胜诉。
武汉某20年楼龄社区因历史原因未建立维修资金,去年连续发生外墙瓷砖坠落事件。业委会试图按户收取8000元应急款,却遭部分业主以“收费不合法”为由抵制。
长沙某楼盘地下供水管爆裂,40万维修费摊派时,12户未缴存业主联合拒付。法院最终强制执行,这些业主除承担分摊费用外,还需支付诉讼费及欠缴本金的20%罚金。
值得注意的是,福州市新制定的《福州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将于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新法规区分了一般使用程序和紧急使用程序,针对紧急情况设置了快速审批通道。
针对电梯故障、外墙脱落等紧急情况,主管部门要求自收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审核同意的,及时拨付资金。
新法规还突出“公开透明”原则,规定住建部门每年要在网站公示本地区年度资金交存、使用、增值和结余情况,公示时间不少于30日。
05 四步避险指南面对网络谣言,业主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这里提供四步避险指南:
一是登录当地住建局官网,输入产权证号即可查询缴存状态,部分地区已开通微信小程序实时查验;
二是补缴可通过支付宝“市民中心”或“豫事办”等省级政务平台完成,电子凭证与纸质票据具有同等效力;
三是维修资金发票建议扫描存档,重点核对交存日期、房产坐落及专用章三项要素;
四是遇到政策传言时,直接对照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第63条和建设部第165号令核查。
福州正在推进全市统一的维修资金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该平台将实现与财政、不动产登记部门的数据互通,提升业务办理效率与风险管控能力。
未来,业主将能够通过线上渠道随时查询维修资金动态,就像查看银行账户余额一样方便。
房屋“养老金”关系到每个业主的切身利益,今天的妥善管理,就是明天避免资产贬值的自我保护。
来源:光年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