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萧楚女说:“人永远是要学习的。死的时候,才是毕业的时候。”清代人申涵光说:“好学则老而不衰,可免好得之患。”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中也说:“人生在世就有学不尽的东西。”活到老,学到老,应该成为老年人的座右铭。
萧楚女说:“人永远是要学习的。死的时候,才是毕业的时候。”清代人申涵光说:“好学则老而不衰,可免好得之患。”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中也说:“人生在世就有学不尽的东西。”活到老,学到老,应该成为老年人的座右铭。
老年人读书,要切实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要做到求精而不求多,求管用而不图虚名,求心情舒畅而不求过度劳神。老年人读书的方法要灵活多样,可以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按时读,也可以根据每天的实际情况随时读。当然,身体不适,或者遇到什么特殊情况时,也可以不读。老年人每读一本书,就要力求多读、熟读、掌握精神实质。只有这样读书,书才可以为你所用。切忌走马观花、蜻蜓点水、马马虎虎。老年人一定要在有兴趣、心情舒畅时读书,这样读效果才会好,你才会在读书的过程中享受到读书的乐趣。
诚如清人法式善所说:“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露叶既畅茂,烟条渐苍莽。此理木不知,木乃遂其养。”老年人读书一定要注重大义、要义,不要方方面面都去费心尽力,因为老年人的精力有限。要拣最重要的地方多费力、多体会。明代人贺钦说的“读书须求大义,不可缠绕于琐碎专注之间”就是这个意思。老年人读书面面俱到,什么也想掌握,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
人只有专心致志、充满热情地读书,才能真正有所收获。德国人费尔巴哈说得好:“好的书籍犹如纯洁高尚的少女。她不会把自己的心奉献给追求她的每一个人。她会有意回避人群中冷淡无情的目光,只有在爱情的烈火中,才逐渐摒弃自己天赋的执拗与矜持;只有在坚贞不渝、和有献身精神的忠实情侣面前,才吐露自己的衷肠;也只有当自己的情人通过了水和火的种种严峻考验之后,才把自己完整地献给他。”
所有可以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都是媒体。例如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订阅报刊,从报刊中获取有关知识。报刊容量大、涉及面广、容易保存。只要老年人养成了订阅报刊的习惯,你就会从报刊中接连不断地学习到自己想要学到的知识。另一方面,为了扩大自己的阅读面,老年人还可以定期不定期地到离自己住所相对较近的图书馆或阅览室,阅读更多的报刊杂志,从中汲取更多的知识。在阅读时,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把你认为重要的内容摘录下来,以备今后之用。
收听广播学习有关知识,对老年人是最方便的了。只要你随身带着收音机,不论你走到那里,一打开它就可以收听你想听的内容。你需要了解社会新闻,就可以按照不同广播电台确定的不同新闻节目播出时间收听,你就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到国内外的重要新闻;你需要了解文艺类节目的有关内容,就可以按照有关广播电台确定的节目播出时间及时收听。只要你坚持收听下去,这些方面的知识你就掌握的越来越多。
电视台的节目更多、内容更丰富,更是老年人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只要老年人坚持根据自己的乐趣、爱好多看电视节目,就一定能从电视节目中获得更多对自己有用的知识。
如果老年人能上互联网,那就更多了一个更好的求知平台。上互联网,会使老年人获得知识的途径变得更加便捷,会使老年人从中获得更广泛、更有用的更多的知识。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是说只要你真心学习,老师就在你身边。老年人如果还想学些对自己有用的东西的话,就要放平心态,主动向你身边的人求教。我们这里所说的“你身边的人”,既包括老年人的家人,也包括老年人的同学、同事、朋友、战友、下属,还包括老年人周围的其他人和外出时遇到的人等等。只要你觉得能从他人身上学到什么,你就要向他求教。比如,你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之后,很想学习书法,而你的身边恰恰就有这样一个人,无论他比你年长,还是比你年少;无论他原来职位比你高,还是职位比你低,你都不要管。唯一要做的就是拜他为师。你的诚心一定会打动这个人,他一定会毫无保留把有关书法的知识传授给你。只要你持之以恒地练下去,在不远的将来,你或许就会在书法方面有所成就。老年人向他人求教,一定要注意与自己的爱好相结合,要在快乐中求教,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收获。一定要向有真才实学的人求教,学真知识,添新本领。千万不要向虚伪的人学虚伪的本领。老年人一定要记住这样的话:“虚伪的学问比无知更糟糕。无知好比一块空地,可以耕耘和播种;虚伪的学问就像一块长满杂草的荒地,几乎无法把草拔尽。”“虚伪的学问比无知更糟糕”,老年人向他人求教一定要避开“虚伪的学问”。用真学问武装起来的老年人,才是最受人敬重的老年人。这样的老年人,自己充实快乐,他人无限敬重。(未完待续)
来源:惟德是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