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古代权贵的生活,那真是让人又羡慕又咂舌。你看过《红楼梦》里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情节吗?她尝了一盘“茄鲞”,震惊得连声感叹:“这哪里是人吃的东西,简直是仙人享用的!”
说起古代权贵的生活,那真是让人又羡慕又咂舌。你看过《红楼梦》里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情节吗?她尝了一盘“茄鲞”,震惊得连声感叹:“这哪里是人吃的东西,简直是仙人享用的!”
这还只是食物层面的奢华,要是看到古代权贵的宴席排场,那更是刷新认知。
比如,敦煌壁画《夜宴图》里,那些衣着华丽的侍女,手捧长案,围绕着主人起舞,场面精致得像是一幅艺术品。而在《韩熙载夜宴图》中,权贵们通宵达旦地享乐,乐师、舞女、侍者一个不少,仿佛整个世界都围着他们转。可是,这些看似美轮美奂的场景背后,隐藏着一种压迫和扭曲——人被物化,尤其是女性,成了宴席上的摆设,甚至是餐具。
这就引出两个问题:为什么这些权贵沉迷于“肉台盘”“肉屏风”这种畸形享乐?这些现象到底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结构和人性扭曲?最近,考古学家在西安唐墓壁画中发现了一组侍女群像,进一步揭示了这种现象背后深刻的文化逻辑。我们今天聊这个话题,不是为了猎奇,而是想借古鉴今,看看封建社会的压迫如何影响了女性的命运,也让我们重新思考现代社会的公平和尊严。
说到古代权贵的荒诞行为,简直让人哭笑不得。先说西晋吧,公元280年,王济为了取悦晋武帝司马炎,竟然用人奶喂猪,然后把猪肉端上宴席。据《世说新语》记载,他还让上百名婢女穿着绫罗绸缎,托着盘子走来走去,仿佛一场“真人秀”。
到了唐朝,杨国忠的“肉屏风”更离谱。冬天,他挑选身材肥大的婢女,排成一排站在宴席旁边,用她们的身体挡风,这可真是拿人当家具用。南唐时期,李璟手下的孙晟发明了“肉台盘”,直接取消了桌椅,每个婢女手持餐具围着主人站立,成了活生生的餐桌。而北宋的大文豪苏轼在《仇池笔记》里还感慨过贵族宴饮的荒唐,说他们简直把姬妾当成杯盘了,连礼制都不讲了。
明朝的严世蕃则更恶心,他在宴席上让侍女用嘴接客人的痰涎,简直刷新了下限。清朝的和珅也没闲着,他在自己的“迷楼”里定制了人形餐具架,考古学家在遗址中发现了相关文物,可见荒唐程度早就突破天际了。
那么,为什么这些权贵会干出这些事?简单讲,就是权力的异化在作祟。
首先,宴饮场所从礼制空间变成了欲望空间。周代的《仪礼》规定宴席布局要体现等级和秩序,比如主人坐在高处,客人按身份排座次。但到了唐代,有些权贵的宴席直接取消了这种规矩,像“肉屏风”这种做法,完全是在物理上消解了礼制,变成了纯粹的享乐空间。据考古发现,唐代长安城的贵族宅院甚至设计了环形侍女通道,就是为了让婢女随时随地服务主人。
其次,女性被当成了流动的货币。唐代的奴婢市场文书显示,受过宴饮训练的侍女价格比普通婢女贵三倍,还能作为抵债的筹码。《全唐文》里的判例显示,这种“以婢抵债”的情况非常普遍,女性的价值被彻底商品化。
最后是心理层面的集体堕落。宋代理学家程颐就批判过官场生态,说权贵们“五感尽丧”,连基本的羞耻心都没有了。现代脑科学研究还发现,权力感会降低人类的镜像神经元活性,这意味着他们对他人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会减弱,才会干出这些丧失人性的事。
这些荒唐行为背后,其实是性别和阶级双重压迫在起作用。
从制度上看,唐代的《户婚律》规定婢女和畜产一样,是可以被买卖的。而明代的《教女遗规》则强调“女子无才便是德”,彻底把女性驯化成了一种工具。
从文化上看,女性的压迫还通过传统观念被不断再生产。比如,敦煌出土的《崔氏夫人训女文》里,就明确规定了婢女在宴饮场合要如何侍奉主人。清代的《燕京岁时记》甚至提到缠足和宴饮侍酒技能挂钩,女性的身体被塑造成了一种审美符号,同时也成了压迫的载体。
到了现代,我们当然要反思这种历史遗产。比如,故宫博物院最近举办的“被遮蔽的历史”特展,就展出了侍女俑群像,通过策展思路揭示了女性在历史上的被物化处境。女性主义学者戴锦华的《历史的褶皱》也强调,只有重新审视这些被遮蔽的历史,才能让女性真正摆脱千年的压迫链。
最后,让我们回到一个细节:海昏侯墓出土的《宴饮图》漆屏风中,侍女的眼神被数字化复原,眼神中透露出的无奈和麻木让人心疼。她们是那个时代的底层符号,被压迫、被物化,但眼神里还有一丝挣扎的痕迹。
对比一下今天的社会,2025年,全国女性科技人才占比提升到了39.2%,这是制度变革带来的结果。女性的生产力得以解放,才有了更多平等的机会。而杨国忠墓中破碎的“肉屏风”陶俑残片,和当代故宫文物修复师的手部特写镜头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个是被权力压迫的残骸,一个是用双手守护历史的现代人。这个对比告诉我们:唯有打破特权的轮回,才能真正守护人性的尊严。
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信息来源:
1. 新华社《考古中国》系列报道
2. 社科院《阶级分析视角下的唐宋变革》
3. 故宫博物院“被遮蔽的历史”特展
4. 哈佛燕京学社《感官史与物质文化》课题数据
来源:小燕子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