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00元一斤到十元三斤!“阳光玫瑰”为何身价狂跌?还能种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5 09:40 1

摘要:又到葡萄集中上市季,水果摊的一幕令人唏嘘:曾被称作“葡萄界爱马仕”的阳光玫瑰,如今竟挂出“10元3斤”的标牌。要知道,它曾创下“300元/斤仍遭疯抢”的传奇,流传着“五亩换大奔”“一亩顶五亩”的财富神话。可如今,不少果农直言“种一亩亏一亩”。这颗曾让无数人跟风

又到葡萄集中上市季,水果摊的一幕令人唏嘘:曾被称作“葡萄界爱马仕”的阳光玫瑰,如今竟挂出“10元3斤”的标牌。要知道,它曾创下“300元/斤仍遭疯抢”的传奇,流传着“五亩换大奔”“一亩顶五亩”的财富神话。可如今,不少果农直言“种一亩亏一亩”。这颗曾让无数人跟风押注的“黄金果”,为何从神坛跌落?当下种植,还能盈利吗?

身价暴跌:从“亩入9万”到“保本都难”

四川西昌商家吴老板见证了一批又一批果农投身阳光玫瑰种植,也见证着这种葡萄的价格滑坡。2021年,她踩着阳光玫瑰的风口,在家种了17亩葡萄。“当时,西昌种的阳光玫瑰都是卖到外地,不够卖,本地很少有卖的。”

她家的阳光玫瑰从之前每亩能卖9万元,到今年预估每亩只能卖2万元,中间只经历了短短3年时间,“这个价格都不止是腰斩,简直是地板价,今年能保本就很好了。”

在山东德州,水果店的阳光玫瑰已分档低价售卖:颗粒饱满的规格每斤3.99元,普通款降至2.99元/斤。而在湖南,种植户詹老板的6亩阳光玫瑰,虽亩产6000斤,却以每斤2元的价格成交,扣除成本后几乎无利可图。

据惠农网数据,阳光玫瑰批发价在每斤1元到10元不等,近7日均价更是低于巨峰、夏黑等常规葡萄品种,“贵族葡萄”彻底走入平价行列。

价格跳水背后:产量暴增、品质滑坡与谣言中伤

在业内人士看来,产量暴增是阳光玫瑰价格大“跳水”最直接的原因。阳光玫瑰原产于日本,2010年,引进我国时,因产量低、供不应求,一度卖出300元/斤的高价,因此被誉为“葡萄中的爱马仕”。

如今,阳光玫瑰已实现全国南北产区接力上市:4月云南早熟果开卖,6-7月广西、广东跟进,7-8月四川、湖北批量上市,11月河南、河北晚熟果收尾,云南、广西还通过“一年两熟”技术实现春节前供应。这种全年不间断的供应模式,彻底打破了早期“物以稀为贵”的市场基础。

种植面积更是剧增,据业内统计,2016年我国阳光玫瑰种植面积仅10万亩,2020年面积突破60万亩,2024年保守估计超150万亩,成为近十年来我国发展最快的葡萄品种。

更关键的是品质滑坡,透支消费者信任。不少消费者反馈“现在的阳光玫瑰没以前好吃了”。这并非错觉:研究显示,当亩产超过4000斤时,果实含糖量会从18%以上降至16%以下,香味物质减少超60%。过度追求高产还会“透支”树体,导致次年叶片黄化、果粒变小、僵果增多。此外,“滥用甜蜜素、膨大剂”的传言,也让部分消费者望而却步,进一步拉低市场接受度。

还能种吗?品种仍优质,出路在“质效双升”

尽管价格暴跌,阳光玫瑰本身仍是优势显著的品种:香气足、果肉紧、甜度高、耐存储,且种植门槛低、管理难度小、适配冷链运输,这也是它此前被广泛追捧的核心原因。当下是否继续种植,关键在于能否跳出“盲目扩种、以量换价”的误区。

部分果农已选择转型,去年西昌就有果农转种蓝莓、金桔,今年仍有人计划退出。但也有像吴老板这样的坚守者,“等种的人少了,价格或许会回升,只能再熬一熬”。

惠农网联合创始人、农业农村部全国共享乡村振兴实践指导师、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特聘专家邓武杰分析,阳光玫瑰的出路,在于回归。

首先,种植端需率先“去干预”,让果实回归自然生长状态。放弃套袋、刻意塑造“酒窝”“水滴”形态等人工干预手段,让阳光玫瑰在自然光照下生长,还原本真色泽与形态。消费者抱怨的甜腻失味,正是过度干预的代价。

其次,品牌端需“焕新重塑”,重建市场信任体系。从价值定位上重新出发,甚至可探索启用新品牌名。这一过程并非简单的“更名”,而是对品种价值体系的重构:从“重颜值、重产量”转向“重风味、重生态”,让品牌与“安全、优质”的消费需求深度绑定。

最后,从业者的“信仰坚守”,是推动“回归”的核心动力。当前,不少果农陷入低价竞争泥潭,为降本增效选择速成技术。少数先行者拒绝激素催熟,深耕土壤健康,采用双模促早等科学手段,让葡萄遵循自然节律积累糖度与风味。这种坚守背后,是对市场的清醒判断,更是推动阳光玫瑰走出困境的“火种”。消费者终将为真实风味买单。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建议,各地应抓住秋季消费高峰即将到来的有利时机,抓好优势特色农产品促销工作。同时,千方百计整合本地销售和冷链资源,让能卖出去的产品快点卖、暂时卖不出去的保存好。

阳光玫瑰从“神坛”跌落是市场规律,也是行业转型升级的契机。当种植户不再盲目追求产量,当市场建立起统一的品质标准,当消费者重拾信任,这个曾创造财富神话的品种或许能真正迎来属于它的“阳光”。

来源:惠农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