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助墨势 韵自象成—广东美协副主席陈政明画作(成功美术馆)浅析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8 11:07 1

摘要:初读陈政明先生的绘画,即被其以色彩助线墨之势,借西法彰国画意趣,而以形写神、形神俱佳、神超理得的画面所震撼!也让笔者不禁联想到东晋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中“凡画:人最难……”的著名论断。

陈政明先生画作《赏梅图》


初读陈政明先生的绘画,即被其以色彩助线墨之势,借西法彰国画意趣,而以形写神、形神俱佳、神超理得的画面所震撼!也让笔者不禁联想到东晋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中“凡画:人最难……”的著名论断。

何也?是因作为“百灵之长”的人,当其角色转换为客观的画面对象时,情貌之喜怒哀乐、动作的坐立奔走,纷繁复杂的本象特质、千变万化的灵动之姿,画面定格、以静写动的具象之难;也在其纤腴有别、高矮不一、千人千面的形象,千差万别的区分结构之难;更在于国画艺术求其意、摄其情、得其神的神韵把握之难;还在于画家的主观意识与画面客体人物,交互契合、情迁其上的“妙”之境界营造之难。陈政明先生鸠集中西古今之法,有机融合西画光影、色彩造形等方法,于内蕴音韵之质的国画笔墨画面语言反映,和彰显艺术个性的创新表达上,都极大的丰富了国画人物的表现力,呈现出非凡的开拓性。同时,也见其以绘画为人类自我认知、自我解构的最直接、生动艺术形式中,集中而鲜明的感性形态呈现。故而,光影辉映、墨彩交合、线面成韵,愈能见其鲜活而又独立的形象姿态,愈能反映其神韵昭彰的笔墨艺象,愈能生发其以神造象带来的生动艺术感染。

譬如《西部成功书画家》近期刊载陈政明先生画作《赏梅图》,鲜亮活泼的橙红之色,与浓厚蕴藉水墨的碰撞、渗透、统一,大大提升了传统水墨语言的表现能力,使得画面中具有古典民族气格的仕女服饰衣袖、交领,在劲婉爽利的线勒构形中,又增靓丽赋色对比带来的笔韵趣味;其意旨鲜明的“红装”精神意志指向性赋形,亦增古典女性意象表征上的温婉、热情而吉祥、喜庆内蕴,体现了国人传统审美的精神追求。

还有如人物面部表情的塑写,画家显然借鉴了西画素描构形的精准表达,着意强调点绛朱唇、琼鼻玉挺等的面部细节刻画,继而用明确的形象诉诸于画面对象精神情致的表达。这种以西画的语言呈现的逼真外相表现内在精神,由“实者逼肖,则虚者自出”(邹一桂《小山画谱》),而获得国画“迁想妙得”的艺术语境自无不妥,既有“实景清而空景现”,“真境逼而神境生”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的精神表达,亦还见画家“西为中用”的艺术创见性,和富于开阔视野的时代前瞻性。

再有画家参入西画光影、图式元素的精微刻画,与运构梅花、假山的率性写意画语、神韵生动笔墨,辨证调和、协调统一中,又有其对画面中心人物的笔墨凸显烘托表达,传神艺术效果强调,及国人传统文化语境的反映。画家在中西画语对立相悖的技法因素运化谐律,形与神的画面矛盾巧妙融合中,神迁入形而神造象韵,情寄于笔又化实为虚,观之不禁让人生出“眉如远山含黛,目似秋水横波”,“粉面胜春月之桃,云髻赛峨峨险峰”的佳人艺术形象遐想。也更于看似只是画面背景映衬作用梅花的写意笔墨营构装饰中,而见画家深蕴其间以梅寓人、托物言志的寓兴人文语境彰显和画面真意所寄。

(文/成功美术馆书画艺术评论员 冯宜玉)

——原文2022年6月发表于成功书画家网


画家简介:陈政明,1941年生,广东普宁人,擅长中国画。1959年汕头市师范学校毕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美协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汕头画院副院长,汕头市美协主席,一级美术师。曾任第九、十届全国美展及其它全国性展览评委,曾获首届“黄胄美术奖”,为“百年中国画展”入选画家,为中国美协、中央电视台录播“中国当代国画四十家”之一。

来源:冯宜玉书画艺术评论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