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徽省是中医中药资源大省,境内素有“北华佗、南新安”之称,拥有生物 6 500 多种,其中中草药就超过了1 700 种。霍山县石斛资源十分丰富,当地生产的石斛品质优良,市场供不应求,被称为“皇帝草、药界大熊猫”,目前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
霍山石斛高效栽培及病虫害防控技术分析
杜应国
安徽省是中医中药资源大省,境内素有“北华佗、南新安”之称,拥有生物 6 500 多种,其中中草药就超过了1 700 种。霍山县石斛资源十分丰富,当地生产的石斛品质优良,市场供不应求,被称为“皇帝草、药界大熊猫”,目前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已经成为石斛属唯一以原产地命名的中国地理标志保护性产品。随着霍山石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石斛产业已经成为山区群众“以绿生金”的致富良方,带领当地的企业与个人实现“林下生金”的致富梦。为更好推动霍山石斛种植产业的现代化发展,除了加强产业调整和政策支持之外,还需要从种植技术角度入手,不断完善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并引导种植户转变传统的栽培习惯,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切实提高石斛产量和品质。
1 霍山石斛人工栽培技术
1.1 林地选择
霍山石斛林下栽培模式要注重加强环境条件的控制,通常情况下要保证林地的遮光度达到 30%~70%,需保持散射光状态,年平均温度 15℃~20℃,夏季最高温度不超过 35℃,冬季最低温度不低于 5℃,相对湿度 70%~80%,土壤水分含量 70%~80%,有良好的排水性,土壤 pH5.5~6.5,土壤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透气性良好,海拔控制在 300~900 m。通常选择松林或者常绿混交林,林地郁闭度控制在 0.6~0.8,通风良好,地势平坦或缓坡地,排水良好,避免低洼积水。
1.2 整地处理
种植前对林地进行翻耕,深度约为 20~30 cm,注意将土壤中的杂草、枯枝、落叶等清除干净。翻耕后,进行土地平整,做到因地制宜,开好水沟,沟沟相通,遇涝能防,遇渍能排,铺设生产路,便于管理。根据坡度,将林地改为大小适宜的梯地,并开好内侧水沟,以利于雨水排出,梯地外侧应建立挡土墙,防止暴雨冲塌。结合整地还需要施入底肥,坚持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适量的无机肥,确保土壤肥力,通常情况下使用完全腐熟的有机肥 45 000~75 000kg/hm 2 ,搭配使用复合肥 300~450 kg/hm 2 、过磷酸钙750~1 500 kg/hm 2 ,将有机肥和无机肥混合均匀后撒施于地表,然后进行翻耕。整地结束之后制作畦,畦面宽100~120 cm,长度依据林地和排水综合确定,外侧建立挡土墙,防止暴雨冲刷。
1.3 栽植基质的配比和处理
霍山石斛栽植基质配比为碎树皮 60%、火山岩 30%、果壳(如松果壳、栗壳等)10%,辅助材料主要有砂石 5%、有机肥(如腐熟的鸡粪、牛粪等)5%。在处理过程中,首先将树皮粉碎成玉米粒大小或细块状,使用开水将基质煮1 h 以上,捞出晾干;选择粒径 0.5~2cm的片麻岩或花岗岩,清洗,去除杂质;选择粒径 0.5~2cm的椰子壳、栗壳,同样清洗果壳,去除杂质,有机肥以完全腐熟的鸡粪、牛粪为主。将处理好的树皮、火山岩、果壳、砂石和有机肥按比例混合均匀,使用之前还可以添加杀菌剂(如多菌灵)兑水配成消毒液(比例 1∶1 500~1∶2 000),将混合好的基质放入配好的消毒液中浸泡消毒 3 d 左右,捞出基质晾干,然后测量 pH,如 pH 不在 5.0~6.5 之间,可使用酸性或碱性物质进行调整。
1.4 栽植基质的铺装方法
在霍山石斛种植管理过程中,基质的铺装可以划分成 2 种,总体上基质的铺设厚度控制在 15~25 cm,可以采用单一的基质进行铺装,也可以将不同基质混合之后进行铺装。不同颗粒直径的单一基质,选择颗粒径小的基质铺在最上层,厚度控制在 5 cm ,颗粒直径最大的铺在最下层,混合铺装就是将 2 种以上的基质混合均匀之后,铺设在提前准备好的畦面上。
1.5 科学栽植
霍山石斛林下种植模式最佳栽植时间为 4—6 月,9—10 月也可以种植。在栽培管理过程中,可以采用丛栽方式,每 3~5 株为 1 丛,每穴栽植 1 丛,穴距控制在 10 cm,可以栽植 300~500 株/m 2 。栽植过程中,要确保霍山石斛的根系能够埋入丛中,颈部和芽眼不能埋入丛中,根部不能窝团,植株要生长健壮、不歪斜。
1.6 水肥管理
生长期追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可选用控释肥或水溶肥,在霍山石斛生长旺盛期即每年 4—9 月,每隔15~20 d 施用 1 次,施用复合肥约 50~100 g/m 2 。在生长季节还可以进行叶面喷施,以补充霍山石斛所需的微量元素,推荐使用 0.1%过磷酸钙进行叶面喷洒,使用量控制在150~225 kg/hm 2 ,每间隔 15 d 使用 1 次,连续使用 1~2 次。在灌溉过程中应该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根据天气和土壤湿度适时灌溉。栽植后立即浇透水,确保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在接下来的几天内,根据土壤湿度适时补充水分。在生长旺盛期,保持土壤墒情在 65%~70%,在干旱季节增加灌溉频率,确保霍山石斛生长所需的水分,推荐早晨或傍晚进行灌溉,避免中午高温时段灌溉,以免造成水分蒸发过快,有条件的林地可以使用喷灌、滴灌或微喷灌等灌溉方式,以实现精准灌溉 。
2 霍山石斛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
2.1 杀虫灯防治斜纹夜蛾和地下害虫
选择适合的频振式杀虫灯或多功能太阳能风吸式杀虫灯,在石斛种植区域周围设置杀虫灯,每 13 333~20 000 m 2林地可以设置 1~2 盏杀虫灯,杀虫灯应安装在离地面1.5~2.0 m的高度,确保光线能够有效照射到害虫。在傍晚开启杀虫灯,次日凌晨关闭,根据害虫活动规律调整,应用过程中还可以在杀虫灯下套 1 只袋子,内装少量挥发性农药,对少量未击毙的蛾子进行熏杀,每间隔 2~3 周检查杀虫灯,确保其正常工作 。
2.2 粘虫板防治蚜虫
粘虫板是一种物理防治害虫的方法,通过粘附害虫而减少害虫数量。目前市面上有不同规格和材质的粘虫板,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规格主要有 20 cm×30 cm和30 cm×30 cm,防治蚜虫主要选择使用黄色粘虫板。在霍山石斛种植区域,选择通风、光照充足的位置,将粘虫板用钢丝或细绳固定悬挂在石斛上方,距离石斛叶片约10~20 cm,以便蚜虫飞到粘虫板上,设置 300~450 张/hm 2 ,每隔 10~14 d 更换一次粘虫板,以确保粘虫板的有效性。更换粘虫板时观察粘虫板上的蚜虫数量,如发现蚜虫数量较多,可适当增加粘虫板数量。
2.3 化学防治
霍山石斛在栽培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主要包括软腐病、黑斑病、叶斑病、炭疽病,虫害主要是斜纹叶蛾和蚜虫。针对上述几种病虫害,在做好有效识别的基础上,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针对性地防范,避免产生药物残留,并明确最佳的用药周期。对于软腐病,在危害初期可选择使用 72%农用链霉素 3 000 倍液或者 90%新植霉素 4 000 倍液,每间隔 7~10 d 使用 1 次,连续使用 2~3次,期间要注重控制水分,加强通风换气。黑斑病在危害初期可以选择使用绿亨 1 号 300~500 倍液进行灌根处理,并在发病植株周围撒上生石灰,有效预防病原传播。叶斑病在危害初期推荐使用 1∶1∶100 波尔多液或者世高1 000 倍液进行针对性的喷雾防治,使用间隔为 7~10 d,连续使用 2~3 次。炭疽病推荐使用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者 25%咪鲜胺乳油 1 500 倍液,每间隔10~14 d 使用 1 次,连续使用 2~3 次。对于斜纹夜蛾和蚜虫,可以使用 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3 000 倍液,以及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喷雾防治,药物使用间隔为7~14 d,连续使用 1~2 次。
3 结语
综上所述,霍山石斛在栽培管理过程中应该从产地环境入手,加强栽培环节的科学管理,并在病虫害防控过程中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采用物理、生物、化学方式相结合的防控模式,加强对病虫害的有效调控,创造有利于霍山石斛生长发育的生态条件,并始终坚持科学用药的态度,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加强天敌保护,确保霍山石斛栽培安全。
来源:青钱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