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10首七律,究竟有多经典?代表了七律的行业标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5 09:00 1

摘要:有人说,杜甫的各体诗歌中,以七律成就最高。且不论这种观点是否立得住脚,但杜甫的七律代表着唐诗七律的行业标准,这是不能否认的。

有人说,杜甫的各体诗歌中,以七律成就最高。且不论这种观点是否立得住脚,但杜甫的七律代表着唐诗七律的行业标准,这是不能否认的。

精选杜甫10首最经典的七言律诗,与大家一同赏析。

1.《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赏析:这首《登高》是56岁的杜甫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被誉为“七律之冠”。首联描绘风急猿啸、鸟飞渚清的萧瑟秋景。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意境雄浑,落木与长江,一静一动,写出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十四字包含多层悲意,漂泊万里、年老多病等。尾联的潦倒与霜鬓,尽显诗人的穷困与无奈,全诗情感沉郁顿挫。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赏析:此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剑外传捷报,诗人初闻涕泪纵横。“却看妻子”“漫卷诗书”,把狂喜之情表现得生动。“白日放歌”“青春作伴”,想象归乡的欢乐。“即从巴峡”两句,一气贯注,节奏明快,将急切的归乡之心表现得淋漓尽致。

3.《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赏析:《蜀相》是杜甫定居成都后,游览武侯祠时写的一首咏史怀古诗。前两联记行写景,洒洒脱脱;后两联议事论人,忽变沉郁。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折。全诗所怀者大,所感者深,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4.《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赏析:成都草堂刚刚建成,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杜甫作此诗借景抒怀。诗的首联勾勒出江村清幽的环境。颔联梁上燕、水中鸥,自在往来,相亲相近,富有生活情趣。颈联描写老妻画棋局、稚子作钓钩的家庭场景,温馨和睦。尾联在故人供禄米的情况下,诗人知足的心态,展现出一种简单的幸福。

5.《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赏析:此诗作于成都草堂落成之后。舍前春水、群鸥日日来,描绘出清幽的居住环境。花径未扫、蓬门始开,表现出对客人的热情。盘飧无兼味、樽酒是旧醅,虽不丰盛却真诚。最后邀邻翁共饮,更显主客间的融洽,充满生活气息。

6.《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赏析:此诗作于杜甫流落夔州期间。首联以群山万壑奔赴荆门的雄伟气势引出昭君村。颔联紫台朔漠、青冢黄昏,写出昭君远嫁的凄凉。颈联“画图省识春风面”道出昭君悲剧的根源。尾联琵琶胡语中的怨恨,千年不绝,诗人借昭君之怨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

7.《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赏析:《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夔州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是杜诗七律的代表作。此诗是组诗的第一首。全诗交织着深秋的冷落荒凉、心情的寂寞凄楚和国家的衰败残破。

8.《曲江二首》(其一)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赏析: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年),其时京城虽然收复,但兵革未息,作者眼见唐朝因政治腐败而酿成的祸乱,心境十分杂乱。游曲江正值暮春,所以诗就极见伤春之情,诗人借写曲江景物的荒凉败坏以哀时。

9.《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赏析:此诗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

10.《柏学士茅屋》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身岩居。

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馀。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赏析:此诗作于杜甫寓居夔州期间。首联写柏学士焚银鱼而隐居岩居的经历,颔联强调读书的重要性,颈联描绘出茅屋的清幽环境,尾联直白地表达了勤奋读书才能获取富贵的观点。全诗既表达了对学问的尊重和追求,也强调了勤奋努力的重要性,精神振拔,内涵丰富。

来源:陈惜珊谈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