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刑罚不伤身吗,但让人感到“屈辱”,如今年轻人都喜欢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15 16:00 2

摘要:今儿个咱来聊聊历史里一个挺“重口”的话题——古代刑罚。一提起历史,大伙儿除了看那些打打杀杀、改朝换代的大事儿,有时候还爱琢磨琢磨老祖宗定下的律法,尤其是惩治犯人的刑罚,那可太让人好奇了。不过您发现没?这些惩罚往往都跟暴力挂钩,听着就让人后背发凉。

今儿个咱来聊聊历史里一个挺“重口”的话题——古代刑罚。一提起历史,大伙儿除了看那些打打杀杀、改朝换代的大事儿,有时候还爱琢磨琢磨老祖宗定下的律法,尤其是惩治犯人的刑罚,那可太让人好奇了。不过您发现没?这些惩罚往往都跟暴力挂钩,听着就让人后背发凉。

要说酷刑这事儿,估计大多数人都多少知道点。在古代,这玩意儿可算是“传统艺能”了,流行了老长时间。而且您看啊,古代讲究男尊女卑,女人地位低,针对女性的酷刑那更是五花八门,不光折腾身体,还专挑人心理防线打,简直就是往人尊严上踩。就说唐朝吧,那可是酷刑界的“高光时刻”,为啥呢?因为出了个武则天——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您说这人厉害不厉害?政治手段那是相当高明,可维持权力也靠狠招儿,冷静归冷静,残忍起来也不含糊,好多酷刑都是她那会儿兴起来的。

就拿“墨刑”来说吧,这可是唐朝的“热门刑罚”。墨刑还有俩名儿,叫黥刑、黥面,说白了就是在犯人脸上或者脑门上刻字、画图案,然后拿墨往上一染,跟盖章似的,一辈子都洗不掉。您说这刑罚疼不疼?跟砍头、腰斩比起来,可能不算最疼的,但它坏就坏在毁人尊严。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脸上动刀子,那简直比杀了人还让人难受,所以这属于“辱刑”,专门让人抬不起头来。在古代奴隶制的“五刑”里,它算是最轻的,可就算轻,也够吓人的。比如秦汉时期有个叫英布的,就因为受了黥刑,得了个外号叫“黥布”,您瞧,这一辈子都摘不掉的标签。

《尚书·吕刑》里写过“墨辟疑赦”,孔安国给注释说,这是“刻其颡而涅之”,就是在脑门上刻字再涂墨。《周礼·司刑》也提到“墨罪五百”,意思是犯了五百种罪都能判墨刑。具体咋操作呢?先在脸上刻出伤口,然后把墨填进去,等伤口好了,颜色就渗进皮肤里,跟纹身似的,不过这可不是啥时尚潮流,是一辈子的耻辱印记。您说这心理折磨有多大?搁谁谁不害怕啊。

《酉阳杂俎》里还记过一个特玄乎的事儿:唐朝贞元年间,段成式的堂兄路过一个地儿叫黄坑,随从捡了个死人头骨,想拿回去配药,结果发现头骨上刻着“逃走奴”仨字儿,颜色跟淡墨似的。您说这得多狠?刻字都刻到骨头里去了,可见这黥刑的痕迹有多顽固,简直是刻进骨子里的屈辱。到了清代,这墨刑还挺流行,直到清末搞法治改革,才把它废除。虽说随着时间推移,这刑罚的“威力”好像减弱了,但对受刑人来说,屈辱感一点没少,甚至有人觉得这就是灭绝人性的做法。

您可能不知道,墨刑最早用的工具是刀,后来才改成针。听起来好像“温柔”点了?其实不然,人脸上神经多敏感啊,用针戳一样疼得钻心,而且伤口要是感染了,弄不好还得送命。就说上官婉儿吧,那可是有名的才女,长得漂亮又有本事,本来挺受武则天器重,结果不小心得罪了女皇。武则天惜才,没杀她,但是给她用了墨刑,在脑门上留了个刺青。结果您猜怎么着?后人觉得这刺青挺好看,还模仿她在额头上画梅花当装饰,反而成了唐朝的流行妆容,叫“梅花妆”。您说这算不算“歪打正着”?不过对上官婉儿来说,这美丽背后估计都是眼泪。

现在再看,墨刑早就没了,可它的“变种”却流传下来了——没错,就是纹身。现在年轻人爱往身上刺各种图案,表达个性,跟古代那屈辱的墨刑完全两码事。但您琢磨琢磨,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同一个“在皮肤上刻字”的动作,过去是折磨人的刑罚,现在成了自我表达的艺术,真是沧海桑田啊。

最后咱得说,酷刑这玩意儿咋说都是反人道的。一个国家要是总靠狠刑峻法来维持,那制度早晚得崩。身体上的伤还好说,心里的伤才最难愈。古人总说“得民心者得天下”,靠暴力镇压,迟早得被老百姓抛弃。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所以啊,咱们现在看这些历史,不光是图个新鲜,更得从里头琢磨点道理出来,珍惜现在文明社会的好日子,别让那些惨兮兮的事儿再重演了。

来源:学妹情感治愈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