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让智驾像呼吸一样自然"的宣言犹在耳畔,车企们高举的普惠大旗背后,却是供应商车间里此起彼伏的骨折声。当主机厂将"技术民主化"的宏大叙事转化为成本转移的利器,这场始于技术革命的狂欢,正在蜕变为一场关乎生存的残酷淘汰赛。
"让智驾像呼吸一样自然"的宣言犹在耳畔,车企们高举的普惠大旗背后,却是供应商车间里此起彼伏的骨折声。当主机厂将"技术民主化"的宏大叙事转化为成本转移的利器,这场始于技术革命的狂欢,正在蜕变为一场关乎生存的残酷淘汰赛。
一、降本屠刀下的集体裸泳
在资本市场高歌猛进的智能驾驶赛道,主机厂的研发投入增速与供应商的毛利率曲线呈现诡异的剪刀差。某头部Tier1财报显示,其智驾业务毛利率从2021年的28.6%断崖式跌至2023年的14.2%,而同期合作车企的研发费用资本化率却从45%跃升至72%。这组数据的背后,是主机厂通过技术自研名义将成本压力转嫁给供应链的隐秘战场。
零跑汽车将Orin-X芯片算力成本压缩37%的"壮举",实则是将算法优化成本转嫁给域控制器供应商;某新势力要求毫米波雷达供应商三年降价50%的"军令状",正在摧毁整个行业的研发循环。当"全栈自研"沦为议价话术,供应链企业不得不在研发投入与成本控制的天平上走钢丝。
二、技术霸权与生态围城
华为ADS 3.0系统以每季度300万公里里程的进化速度狂奔,Momenta的"飞轮式"数据闭环每天吞噬着2.5亿公里的道路场景。这两个占据90%高阶智驾市场的巨兽,正在用技术代差构筑护城河。华为鸿蒙座舱与MDC计算平台的深度耦合,让后来者连数据接口都难以触及;Momenta与11家车企共建的数据联盟,正在形成事实上的行业标准。
传统供应商的突围尝试显得苍白无力。博世最新一代智能摄像头方案L3量产时间比华为晚了18个月,Mobileye的REM地图更新频率只有Momenta的1/3。当算法迭代进入"天基计算"时代,追赶者需要投入的不仅是资金,更是时间这个不可再生资源。
三、幸存者游戏的终局猜想
资本市场已用真金白银押注终局。华为车BU估值突破3500亿元,Momenta C轮融资估值暴涨至120亿美元,而曾经风光无限的初创公司开始批量消失: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自动驾驶领域并购案激增280%,其中76%是被迫出售核心资产。这场大逃杀的终局或许比预期更残酷——当TOP2玩家吃下95%的L3+订单时,市场将不再需要第三个平台级玩家。
地平线CEO余凯"未来只会存在3-5家智驾系统供应商"的预言正在加速兑现。当技术代差转化为生态垄断,后来者连做备胎的资格都将丧失。这场始于技术革命的竞赛,最终可能以传统汽车供应链的彻底重构告终——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鲸吞整个海洋。
来源:小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