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看南西——‘街力’计划(第一季)”专访 ▏ “从工业遗存到活力街区、潮流地标,纽约肉库区改造的经验与启示”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8 19:42 1

摘要:城市更新是全球大都市发展面临的共同课题。如何让老旧街区焕发新生,既保留历史文脉,又注入时代活力,成为商业繁荣、文化荟萃、社区和谐的典范?纽约曼哈顿的肉库区提供了引人入胜的案例。

受访者:Meatpacking District(纽约肉库区)管理协会执行董事杰弗里·C·勒弗朗索瓦(Jeffrey C. LeFrancois);肉库区商业改善区邻里规划与运营总监埃文·R·斯威特(Evan R. Sweet)

采访:晨报记者 王治明 撰稿:晨报记者 何雅君

城市更新是全球大都市发展面临的共同课题。如何让老旧街区焕发新生,既保留历史文脉,又注入时代活力,成为商业繁荣、文化荟萃、社区和谐的典范?纽约曼哈顿的肉库区提供了引人入胜的案例。

曾经屠宰场林立、工业气息浓厚的肉库区,在长达数十年的转型中,如何变身艺术、时尚、文化、科技与高端餐饮娱乐交织的潮流地标?近日,《新闻晨报》对肉库区两位BID管理者进行了视频连线专访,为上海南京西路功能区的有机更新提供参考经验。

Meatpacking District(纽约肉库区)管理协会执行董事杰弗里·C·勒弗朗索瓦(Jeffrey C. LeFrancois)

肉库区商业改善区邻里规划与运营总监埃文·R·斯威特(Evan R. Sweet)

优质的公共空间能够惠及每一个人,无论上班族、购物者、游客还是居民

新闻晨报:在纽约,城市更新将肉库区变成了备受瞩目的热土。在此过程中,肉库区管理协会和肉库区商业改善区最引以为傲的案例是什么?

杰弗里·C·勒弗朗索瓦:历史上,曼哈顿西区是重工业区,这里的土地利用、建筑风格和功能都带有浓厚的工业烙印。肉库区至今仍保留着一些轻工业,但在其鼎盛时期,整个区域内有多达250家屠宰场和肉类加工商,这也是“肉库区”名字的由来。

经历了周边环境的变迁、土地用途的调整,以及整个曼哈顿西区功能定位的转变,这里已变成以艺术文化、时尚产业、高端酒店餐饮服务为支柱的街区。持续改善“公共领域”空间,也就是户外的、以提升行人体验为核心的空间,是其中关键。优质的公共空间能够惠及每一个人——无论上班族、购物者、游客还是居民。

埃文·R·斯威特:肉库区得以转型,首先是商业活动所依赖的市场和房地产环境发生了变化。街区从工业区向更偏重商业的区域转变,纽约市政府以及BID组织在改善公共领域方面持续投入并取得了显著成就。我们将原本为工业运输服务的街道进行重新规划和改造,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居民和访客。

新闻晨报:高线公园是如何从工业时代几乎被废弃的高架铁路,复兴为肉库区乃至纽约最激动人心的规划、设计和开发项目之一的?

杰弗里·C·勒弗朗索瓦:历史上,曼哈顿几乎每条大道都有高架铁路。但几十年间,它们大多被陆续拆除了。西区的这条是最后遗存的一段,所以在21世纪初,保护它的呼声和行动应运而生。

如今的高线公园被大多数人视为一座公园,但它很大程度上仍在承担最初的职责,将人和物(现在主要是人)从A点运送到B点。它将肉库区与切尔西、哈德逊广场紧密连接。这种“再利用”的模式正被全美各地复制。

新闻晨报: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落户于改造后的肉库区也是一个里程碑事件。当初是如何吸引到惠特尼博物馆在此开设新馆的?它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杰弗里·C·勒弗朗索瓦:惠特尼博物馆诞生于曼哈顿下城,如今重返市中心,不仅改变了社区围绕博物馆生长的方式,也展示了艺术文化机构如何成为社区“锚点”,进而影响周边的商业活动和访客流量。惠特尼博物馆从根本上改变了全世界对肉库区的看法。

随着肉类加工业的迁离,区域内出现了许多市政府拥有的闲置地块。2000年代末期,一群有远见的人看到了机会,抓住机遇与这家卓越的文化机构达成协议,将其吸引到市中心,并促成了新馆的建设。

埃文·R·斯威特:惠特尼博物馆的到来吸引了大量游客。我们发现,每当有新展览开幕,或是举办开幕派对、特别活动时,最初几周的访客量会急剧飙升。

现在,惠特尼博物馆还推出了“周五免费之夜”,博物馆还会举办派对,成为街区夜生活和社交活动的重要支点。很多人把惠特尼博物馆作为开启夜生活的起点——先沉浸在文化艺术的氛围中,再去探索街区的其他地方。

维护良好、管理有序的公共空间,本身就是宝贵的“便利设施”

新闻晨报:肉库区的转型似乎与艺术家群体有着不解之缘。比如附近的Westbeth艺术家社区项目,将一座旧建筑改造为艺术家和家人居住的经济适用房。这些边缘艺术家群体为何被视为复兴街区的宝贵资源?

杰弗里·C·勒弗朗索瓦:Westbeth艺术家公寓其实位于肉库区南边,更靠近格林威治村。Westbeth的原址是贝尔电话公司的运营大楼,而今,一个独特的社区围绕它形成。

艺术家作为天生的创新者,往往愿意搬到他人暂时还未涉足或运营的地方。在肉库区,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和90年代,随着原有产业衰退,旧的空间被腾出来,租金相对低廉,艺术家们便开始迁入。

埃文·R·斯威特:纽约允许艺术家在曾经的工业空间里拥有“居住-工作”结合的住所。艺术家们来到这些地方,最初不是为了追求生活品质,而是寻找成本低廉、能够安心创作的地方。结果他们不旦利用了空间,还建立了社区。

我们的同事艾薇·布朗在肉库区生活工作了40年。她回忆说:“我当时简直是在马路中间找到了我的公寓,因为它就坐落在一个四条路交汇的街角。”那时空气中还弥漫着肉类加工厂散发出的血腥味,卡车隆隆驶过。但她愿意住在那里,并在喧嚣甚至有些混乱的环境中进行创作。

艺术家到来后,越来越多的人为了看展览、参加活动、逛画廊也聚集在此。随着新社区的逐步“愈合”与形成,变革的涓涓细流开始向前推进。但这一切始于那些为了艺术事业愿意承担风险的艺术家们。

新闻晨报: 艺术家在肉库区的复兴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那有没有人提出,要把“肉库区”的名字改成“艺术家聚集区”?

杰弗里·C·勒弗朗索瓦:随着传统肉类加工业的衰退,确实有很多人对社区的名字提出疑问。不过,在纽约,很多街区的名字都源于它们历史上的主要功能。名字与现实之间的“反差”,能让人们想起这里的鼎盛时期和历史底蕴。大家欣赏并乐于了解这段过去,同时也认识到街区已经改变。如今的肉库区能够满足21世纪各种需求,一大批科技公司在此设立办公室。对于企业和社区来说,维护良好、管理有序的公共空间,本身就是宝贵的“便利设施”。

新闻晨报: 维持肉库区设施良好运转和社区高效运行的资金从哪里来?

杰弗里·C·勒弗朗索瓦:资金主要来源于对商业地产征收的 “评估费”。我们BID有明确的管辖边界,大致是一个紧凑的小方块区域,拥有约700万平方英尺(约65万平方米)的商业办公空间。所有这个范围内的商业地产都要按照面积支付一定的费用。这笔资金用于为社区提供各项服务。

埃文·R·斯威特:BID有一整套日常运营机制来保障街区品质。我们拥有一支12人的环卫团队,每天负责清空区域内100个垃圾桶、清扫街道,确保整个街区干净整洁。清洁是基础,它支撑着我们在社区内开展的所有艺术、文化和项目活动。

此外,我们还有一个景观维护项目,负责街区的绿化和美化工作。作为前工业区,在早期开发时,一切以商业功能为主。而今,它变得更加商业化、更注重休闲娱乐体验。让纽约市中心更有自然气息,就成了BID通过这笔资金提供的另一项重要服务和便利设施。

肉库区愿与南京西路功能区分享经验、相互学习

新闻晨报: 如何吸引各类商业,比如咖啡馆、酒吧、餐厅以及科技公司等大型企业入驻肉库区?工业建筑为何能迅速成为社区热点,并催生出这些“第三空间”?

杰弗里·C·勒弗朗索瓦:一切始于一个几乎没什么商业活动的起点。后来,敢于冒险的人在这里开了一家高端时装店,或者开了一家夜总会,肉库区就以与众不同的方式引领了潮流。

随后,其他类型的商业开始意识到这里潜藏的价值。街区经历了一场演变:从白天安静、沉寂,到夜晚因夜生活而变得异常繁忙。在2000年代甚至大约十年前,夜生活主导了街区的功能。

当惠特尼博物馆搬到市中心后,街区更加侧重于白天的活动。餐馆开始提供午餐,更多的零售店铺随之迁入,不仅服务于商业办公人群,也服务于游客、观光者等各类人群。

埃文·R·斯威特:在纽约这样的城市,企业想要选址、办公室想要签订租约,选择太多了。我们会问:你是想把公司设在市中心一个连树都看不到、缺乏优质公共空间的地方?还是更愿意选择一个拥有优美历史风貌、遍布景观绿化、开放空间充足,并且持续进行公共领域投入的街区?我们相信,在公共领域提供高质量的便利设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能促使人们在这里落户。

新闻晨报:展望未来,肉库区还将为大家带来哪些新的惊喜?

杰弗里·C·勒弗朗索瓦:我可以介绍几个即将发生的商业变化。今年晚些时候,有好几家新餐厅即将开业,相信它们将为街区日夜带来独特的活力。预计至少有两家新餐厅将在东西向主干道之一的14街开业。与此同时,街区其他现有商户也在不断创新。

我们在街区拥有重要的奢侈品购物版图。特别是每年九月的纽约秋季时装周,是来肉库区感受时尚氛围、展示自我的绝佳时机。

埃文·R·斯威特:今年春末,我们还将启动“14街长廊”的重大项目。14街是贯穿我们区域的一条主干道,它连接着第八大道的地铁线和哈德逊河沿岸的所有新公园,是整个街区至关重要的走廊,高线公园也从中穿过。

我们计划在14街打造一个全新的步行设施,希望能在五月底启动建设。该项目将增设新的公共休憩区。比如,如果你的同伴去购物而你不想进店,你就可以在外面找个舒适的地方坐下休息。

项目还将为这条街道带来新的种植景观。希望通过对这些便利设施的投资,让14街沿线的商家重振活力。希望借此将街区打造成社区里更强大的功能节点和宜人场所。

新闻晨报: 感谢您们的分享!您们是否曾到访过上海,并愿意与南京西路功能区合作,提供智慧和经验?

埃文·R·斯威特:我今年夏天可能会去中国,应该会去青岛,上海可能也会在行程中,特别是在这次建立了联系之后。

杰弗里·C·勒弗朗索瓦:我大概20年前去过上海、香港和青岛。听说,上海的南京西路功能区也在寻求在公共领域学习和创新,并致力于改善区域环境,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工作、生活或到访人群,肉库区很乐意与这样的街区进行合作,与南京西路功能区分享经验,并期待相互学习。

来源:周到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