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高脂高糖为特点的西式饮食,早已被视为引发代谢功能障碍和全身炎症的源头。但坚持西式饮食多久会产生显著影响?荷兰拉德堡德大学医学中心等机构最新研究发现,仅两周后,身体的免疫功能就会有所改变。该结果已发表在英国《自然医学》杂志上。
受访专家: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门诊部营养门诊副主任营养师 关阳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王冰洁
以高脂高糖为特点的西式饮食,早已被视为引发代谢功能障碍和全身炎症的源头。但坚持西式饮食多久会产生显著影响?荷兰拉德堡德大学医学中心等机构最新研究发现,仅两周后,身体的免疫功能就会有所改变。该结果已发表在英国《自然医学》杂志上。
在非洲大陆,居民饮食曾以蔬菜、豆类、全谷物、发酵食品等为主,但随着经济增长、加工食品供给增加,其饮食开始向西方国家转变。新研究在坦桑尼亚招募77名健康成年男性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参与者被随机分为三组:一组由传统非洲饮食转为西方饮食,连续两周吃煎饼、炸鸡、香肠、白面包等食物;一组由西方饮食转为非洲传统饮食,连续两周主要摄入蔬果、谷物和发酵食品;还有一组是在西方饮食基础上增加非洲传统发酵饮料(以香蕉为原料制成的“Mbege”,与啤酒类似),坚持一周。研究人员全面分析了基线时、干预两周后、干预完成四周后,参与者的免疫系统功能、血浆炎症标志物和心脏代谢蛋白质的变化。
分析结果表明,转为西方饮食组的参与者体内,非传染性疾病相关的代谢途径被激活,全身炎症水平升高,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反应减弱,意味着免疫力下降。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门诊部营养门诊副主任营养师关阳告诉“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西方饮食以加工食物为主,膳食纤维含量低,取而代之的是大量饱和脂肪、添加糖,热量容易超标,这不仅会削弱肠道菌群多样性,还可引发慢性低度炎症,就像“小火苗”一直灼烧着机体,长期如此,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风险大大增加。
相比之下,传统饮食组、发酵饮料组的参与者体内表现出较强的抗炎效果,免疫和代谢相关指标均有所改善,且直至干预结束4周后,这种获益仍然存在,意味着短期改善饮食可能产生长期有益影响。关阳表示,非洲传统饮食大多是粗加工食物,比如全谷物、块茎类食物,富含膳食纤维,善用炖煮进行烹饪,减少精制糖和油脂摄入(油炸少),营养保留程度高。烹制菜品时,他们强调用草药、香料等调味,比如肉豆蔻,或大蒜、孜然、香菜和生姜等制成的香料,降低了食用盐的摄入量。豆制品、发酵食物本身也有降血脂等健康益处。
关阳表示,上述饮食与国人习惯有相似之处,比如强调五谷、薯类的摄入,善用八角、花椒等香料做菜。相对于西芹蘸酸奶等健康版“白人饭”,“非洲饭”可能更适合“中国胃”:香料炖鸡肉搭配燕麦饭,颇有铁锅炖鸡配一碗糙米饭的感觉;“英吉拉”大饼搭配肉类、咖喱等,与煎饼“卷万物”十分类似。具体到吃什么、吃多少,“非洲传统饮食金字塔”给出了一些推荐。
金字塔底部:每天吃。大量蔬菜(尤其是绿叶菜)构成了每日饮食的大头,加上水果(热带水果为主),保证了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玉米、珍珠粟等全谷物,木薯、山药等块茎类食物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用以提供能量,且富含膳食纤维和微量元素;豆类、坚果等可提供优质植物蛋白、健康脂肪。相对而言,我国全谷物类、蔬果等食物资源更丰富,国人的选择度更高。
金字塔中部:每周两次或适量。在非洲传统饮食中,鱼和海鲜每周至少要吃两次,鸡蛋、禽肉及其他肉类、乳制品和健康油脂、发酵食品也需适量摄入,以提供蛋白质和健康脂肪,比如欧米伽3脂肪酸。关阳表示,非洲传统饮食以豆类、白肉等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整体摄入的脂肪量少,降低了肥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大量饱腹感强的蔬果,搭配占比偏低的牛肉、羊肉等红肉,或可造成维生素A、铁元素、蛋白质的摄入不足。红肉不宜多吃,但不能不吃,每周需保证摄入350~500克,尽量选瘦肉。
金字塔顶部:仅在特殊场合。甜点等加工食品往往在节日或庆祝等特殊场合才会食用。关阳提醒,这类食品,尤其是超加工食品味道丰富,可最大化刺激消费者的味蕾,容易让人摄入过量,以少吃、不吃为好。▲
来源: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