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8 19:28 3

摘要:大豆是粮油兼用型作物,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由于大豆种植比例高,所以出现了严重的重迎茬现象,导致大豆病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年份减产5%~25%,严重年份减产30%以上,甚至绝收。以下介绍大豆胞囊线虫病、大豆根腐病、大豆菌核病、

大豆是粮油兼用型作物,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由于大豆种植比例高,所以出现了严重的重迎茬现象,导致大豆病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年份减产5%~25%,严重年份减产30%以上,甚至绝收。以下介绍大豆胞囊线虫病、大豆根腐病、大豆菌核病、大豆褐斑病、大豆霜霉病等病害及防治技术,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大豆胞囊线虫病可为害大豆的整个生育期,可使田间大豆植株成片发黄、萎缩。该病主要为害大豆根部,使其根系不发达,侧根减少,细根增多,根瘤稀少,造成大豆植株矮小、发育不良。苗期感病后,子叶和真叶变黄并造成发育迟缓的现象;成株期感病,大豆地上部分矮化、变黄枯萎,荚和种子小而瘪,甚至不结荚,严重时可致全株枯死。鉴别大豆胞囊线虫病的重要特征是在其发病初期可见根部附有白色或黄褐色球状物。

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引种时有针对性地选用抗耐病品种;避免重茬与连作,做到合理轮作,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基本可消灭胞囊线虫病。②化学防治。对于曾发生过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地块,在播种前施用一些化学药剂进行土壤处理,加强防治。在药剂选择上,每亩可用5%甲基乙柳磷颗粒剂8千克,或15%涕灭威颗粒剂0.7~1千克,或5%甲拌磷颗粒剂8千克。在播种前10~15天,将药剂施在地表20厘米左右的土壤内,种子和药剂要分层隔开,避免产生药害。虫量较大的地块可每亩施3%呋喃丹颗粒剂2~4千克。上述农药的毒性都比较大,使用时严禁加水制成悬浮液直接喷洒。

大豆根腐病是大豆各种根部腐烂病害的统称,其主要有以下3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常发生在苗期,表现为大豆主根有红褐色或褐色圆形、长条形、不规则形状病斑,一般不会导致大豆根部腐烂和成株死亡;第二种类型多发生在潮湿的土壤,表现为大豆幼苗猝倒,根部变褐腐烂,植株死亡;第三种类型表现为大豆茎基部产生褐色不规则形或条形斑,病根部处变褐、变细,严重可造成幼苗枯死。

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深翻土壤,把病菌深埋入土壤中;合理密植,适当增施磷钾肥;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提倡轮作,深沟高畦栽培,雨停不积水。②化学防治。种子处理时,可用6.25%精甲霜灵·咯菌腈悬浮种衣剂进行拌种,每千克种子需使用3~4毫升该药剂均匀包衣。在病害初期,为了防治大豆根部病害,可选择喷洒或浇灌方式施药。在药剂选择上,每亩可用3%精甲·噁霉灵水剂1000毫升,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大豆菌核病主要为害成株大豆,田间植株成片腐烂枯死,病株茎部有褐色病斑断续发生,上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状物,变黑色成为菌核,纵刨病株茎部内有黑色圆柱形的菌核依次排列,病株枯死后呈灰白色,茎中空,皮层往往烂成麻丝状,病株外部的菌核易脱落。

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精选种子,清除混杂在种子间的菌核,选用优良、早熟、抗病品种;秋季深翻,将落入田间的菌核及病株残体埋入土壤深层;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合理施肥,避免过多施用氮肥;及时排出田间积水,降低大豆田的湿度。②化学防治。于初花末期或发病初期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菌核净(纹枯利) 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亩施药液40千克左右,可减轻大豆菌核病病发。

大豆褐斑病主要为害大豆叶片,一般从底部叶片开始发病,向上蔓延。子叶上生微细小黑点,病斑呈暗褐色不规则形,受叶脉所限呈多角形,红褐色,轮纹散生小黑点。严重时病斑汇合成大斑块,叶片变黄脱落。荚上生红褐色、不规则形斑点。叶柄和茎上生暗褐色短条状、边缘不清晰病斑。

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精选抗病良种;实行3年以上轮作,可有效降低褐斑病发病率;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株残体,秋季深翻土壤,减少越冬菌源。②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约10天防治1次,一般防治1~2次。

大豆霜霉病主要为害大豆幼苗、叶片、豆荚和籽粒,苗期至结荚期都可发生。种子中病菌经系统侵染,引起幼苗发病,子叶不表现症状。沿第一对真叶叶脉两侧出现褪绿斑块,直至全叶褪绿。潮湿时叶背密生灰白色霉层。严重受病害的叶片干枯死亡。豆荚表面无明显症状,病粒表面无光泽,黏附灰白色菌丝层。

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精选抗病良种,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品种;实行3年以上轮作,可有效降低霜霉病发病率;合理密植,增施磷、钾肥与叶面肥,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铲除病苗,减少田间初侵染菌源;通过耕翻销毁病株残体,将病株残体埋入土壤深层内,消灭菌源。②化学防治。使用6.25%精甲霜灵·咯菌腈悬浮大豆种衣剂进行包衣,按药种比1∶(55~60) 的比例包衣,种子包衣要均匀一致;发病初期每亩施72%霜脲·锰锌(克露) 可湿性粉剂100~150克,或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100~150克,间隔7天喷1次,喷施1~2次。

来源:农村新技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