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圣女”真实生活曝光:十几岁就沦为高级僧妓,最终孤独终老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8 19:12 2

摘要:这些 “圣女”,在十几岁甚至更小的年纪,就沦为了高级僧妓,她们的命运从踏入寺庙的那一刻起,便被彻底改写,等待她们的,往往是孤独终老的结局。这一现象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社会和宗教根源,其影响深远,至今仍在印度的土地上延续着悲剧。

在印度,有这样一群被称为 “圣女” 的女孩,她们的名字听起来神圣而高洁,仿佛被神灵眷顾。然而,在这看似荣耀的称谓背后,隐藏的却是无尽的悲惨与血泪。

这些 “圣女”,在十几岁甚至更小的年纪,就沦为了高级僧妓,她们的命运从踏入寺庙的那一刻起,便被彻底改写,等待她们的,往往是孤独终老的结局。这一现象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社会和宗教根源,其影响深远,至今仍在印度的土地上延续着悲剧。

“圣女” 和种姓制度一样,在印度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可以说是种姓制度催生出的产物。印度种姓制度将人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地位最高,主要由僧侣和权贵组成,寺庙里的高级长老基本都出自这一阶层。

而在最低等的首陀罗之下,还有大量被视为 “贱民” 的群体,他们在婆罗门眼中,与动物无异。在这种等级森严的制度下,底层百姓生活困苦不堪。贫困家庭的女孩们,在家庭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下,被迫在年幼时就前往寺院服务。

为了给这种丑陋的行为披上合法的外衣,长老们对外宣称,这些女孩是 “嫁给了神明”,成为了神的仆人,并为她们取了 “圣女” 这一看似高洁的称号。那些生活在底层的家长们,由于深受种姓制度的压迫和宗教观念的束缚,往往被蒙蔽了双眼,争相把自家女儿送往寺庙,全然不知这是将女儿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一位古阿拉伯学者的旅行记录中,就有关于 “圣女” 的记载:贫苦人家会把女儿送到寺庙中,乞求僧侣收留,僧侣们收下女孩后,美名其曰是把女孩献给神灵梵天,实则是收到了自己的身边,充当个人专属的僧妓。

这便是印度教 “圣女” 的由来。在如今的印度,这种制度依旧存在,特别是在南印度一些地区,几乎每个村里都会定期举行选拔 “圣女” 的仪式,而那些被选中的女孩们,她们的一生也会被彻底改变。

一旦成为 “圣女”,这些女孩就彻底失去了人身自由,不仅要放弃传统的婚姻模式,还要和家人断绝联系,完全沦为寺庙和僧侣的财产。她们在寺庙中的生活,充满了无尽的痛苦与屈辱。

“圣女” 们首先要充当那些婆罗门长老泄欲的工具。在寺庙中,长老们以神的名义,对她们肆意凌辱。这些女孩们年纪尚小,身心还未发育成熟,却要承受如此非人的折磨。

不仅如此,有时她们还会被僧侣们送给为寺庙捐赠香火的达官显贵,成为权贵们玩乐的对象。更有甚者,会被僧侣们当作玩物随意处置,一旦 “圣女” 惹得僧侣不高兴或者无意触犯了禁忌,就会被毫不留情地处死,尸骨会被像垃圾一样随意地扔在路边。

这些 “圣女” 还要在僧侣们的操控下,将自己遭受的一切包装成谎言,然后去欺骗更多的少女。她们不敢反抗,一方面是因为女性在古代印度的地位极其低下,在社会中几乎没有任何话语权;另一方面,寺庙是她们唯一能够依靠的地方,一旦被驱逐,等待她们的只有死亡。

从成为 “圣女” 的那一刻起,她们的命运便已注定。幸运的人可以一直在寺庙中服务,等到人老珠黄后退居幕后,然后充当僧侣们的使者,去民间物色新的 “圣女”。而不幸的 “圣女” 们,在失去价值后会被寺庙扫地出门,然后孤苦伶仃地死在不知名之地。

按照印度教的规定,女孩一旦成为 “圣女”,就要和原生家庭彻底切割,父母也不会再认这个女儿,哪怕是 “圣女” 被驱逐,也不能回到原来的家庭中,只能孤身流浪。那些把女儿送去当 “圣女” 的家庭,本身就是底层的贫苦百姓,往往家里孩子众多,出于生活压力才会把女儿送到寺庙中,这样既可以减轻家庭负担,还能得到寺庙所谓的 “赐福”,即 “神灵的洗礼”。

因此,很多家庭在这种错误观念的驱使下,争相把女儿送进寺庙,却不知自己的行为是在助纣为虐。久而久之,这样的思想就在人们的心底扎根,哪怕是在提倡人人平等的今天,印度依然留存着上万名的 “圣女”。

1986 年,印度政府正式宣布,“圣女” 制度的存在是非法的。然而,近四十年过去了,整个印度依然还有着数万名的 “圣女”。仅在印度东南部的安德拉普拉德什地区,就有着 4.2 万名 “圣女”,若算上其他地区,这个数字恐怕还要翻倍。

由于 “圣女” 的特殊性质,她们成为了艾滋病毒传染的温床。据统计,在安德拉普拉德什地区的 4.2 万名 “圣女” 中,就有近 2 万名 “圣女” 感染了艾滋病。而且这些 “圣女” 们往往会服务多个人,这也加速了病毒的传播。

现在的印度,每年都会增加 30 万艾滋病患者,以印度的医疗条件,这个数字恐怕还会不断攀升。最令人痛心的是,由于女性在印度的地位十分低下,这些 “圣女” 们完全处于无人关心的处境,就连政府也对她们的困境不予管理。

“圣女” 们的生活极为悲惨,她们不仅要忍受肉体上的折磨,还要承受精神上的孤独。没有家人、没有朋友、没有依靠,有的只是无尽的呼来唤去和日益油尽灯枯的无奈,最后在孤苦伶仃中结束悲惨的一生。

种姓制度的影响:种姓制度在印度根深蒂固,它将社会阶层严格划分,底层人民几乎没有翻身的机会。对于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 “贱民” 家庭来说,把女儿送进寺庙当 “圣女”,或许在他们眼中是一种摆脱贫困、获得 “神灵庇佑” 的途径,尽管这是一种虚幻的希望。种姓制度造成的社会不平等,使得底层人民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女性更是成为了这种制度的牺牲品。宗教观念的束缚:印度教在印度社会占据着主导地位,其教义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寺庙在印度教中具有极高的权威,僧侣们以宗教的名义行事,使得许多人不敢质疑。“圣女嫁给神明” 这一说法,利用了人们对宗教的虔诚和敬畏,让家长们心甘情愿地将女儿送入虎口。宗教本应引导人们向善、追求和平与正义,但在 “圣女” 制度中,却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成为了压迫和剥削女性的工具。重男轻女的思想:印度社会重男轻女的思想由来已久,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远低于男性。在这种观念下,女孩被视为家庭的负担,她们的命运往往不被重视。当家庭面临困境时,女孩更容易成为被牺牲的对象。许多家庭认为,把女儿送去当 “圣女”,既可以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又能为家庭带来所谓的 “福报”,而女儿的幸福和权益则被抛诸脑后。这种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阻碍了印度社会的进步,也让无数女性陷入了悲惨的命运。

尽管 “圣女” 制度依然存在,但印度社会中也有许多有识之士和社会组织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并采取行动来改变现状。一些人权组织积极开展宣传活动,揭露 “圣女” 制度的黑暗面,呼吁社会关注这些女孩的权益。

他们通过法律途径,为那些遭受迫害的 “圣女” 提供帮助,试图让她们摆脱困境。同时,一些教育机构也在努力为贫困地区的女孩提供教育机会,希望通过教育来改变她们的命运,让她们有能力反抗这种不公平的制度。

在印度的一些地区,当地政府也开始重视 “圣女” 问题,加强了对寺庙的监管力度,打击非法的 “圣女” 交易。一些村庄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抵制 “圣女” 制度,鼓励女孩接受教育,追求自己的生活。

这些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彻底根除 “圣女” 制度,还需要印度社会从根本上改变观念,消除种姓制度、重男轻女思想等社会顽疾,为女性创造一个平等、公正的社会环境。

印度 “圣女” 的悲惨命运是印度社会多种问题交织的结果。她们的遭遇令人痛心,也引发了我们对社会公平、人权保障等问题的深刻思考。希望在未来,印度社会能够真正实现人人平等,让这些曾经被神化又被践踏的 “圣女” 们,能够摆脱苦难,迎来属于她们的新生。

来源:笑谈天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