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只有人类害怕同类尸体,其他动物却不怕?甚至还会吃?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4 22:38 1

摘要:在德国的一处距今5000多年的遗址中,考古学家就发现了大量的人类骸骨,这些骸骨有明显的被肢解、烹煮过的痕迹。

殡仪馆里,实习生看着半小时前刚送来的遗体,浑身颤抖迟迟不敢掀开白布。

与此同时,在非洲草原上,一只鬣狗正在享用同类的尸体,吃得那叫一个香。

同样是面对同类的尸体,人类脊背发凉,动物们不仅不害怕还大快朵颐,这是怎么回事呢?

人类为何那样

最原始的人类由于生存资源的极度匮乏,是会像野兽一样吃掉同伴尸体的。

在德国的一处距今5000多年的遗址中,考古学家就发现了大量的人类骸骨,这些骸骨有明显的被肢解、烹煮过的痕迹。

科学家据此推测,早期人类是有吃掉同类尸体的习性的。

这种“人相食”的原始习性,在今天的一些原始部落依然保留着,比如有些原始部落有食用死者大脑的习俗,这会导致朊病毒在部落中肆虐,最后让人神志不清、抽搐,甚至死亡。

但人类始终是在进化的,原始部落只是人类这本书上极为特殊的一页,大多数人随着不断的进化,都是会对同类相食这种事产生反感,进而拒绝这种行为的。

在遥远的原始部落里,有一个叫小帅的人出去方便时被野兽偷袭了,当人们发现他的尸体时,他已经烂的露出了白骨,身上的腐肉散发出恶臭的气味。

同伴们念及兄弟之情,强忍着恶心上前把他背回了部落安葬,让他不至于被做孤魂野鬼。

可原始社会的条件大家都知道,这些原始人在处理了小帅的尸体后,可能没洗手就去吃饭了,他们再把自己的食物分享给别人,细菌就会在这个过程中疯狂繁殖。

接下来的几天里,小帅尸体上携带的各种病菌在部落里四处传播,很快就给部落来了一个死亡消消乐。

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病原体会在人们处理尸体的过程中大量繁殖,如果使用的工具不当,或者处理尸体的人手部有伤口,很容易因为破伤风或白血病而死亡。

那么人类该如何避免这种风险呢?不断进化的身体给了人类提供了一个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案:恐惧。

当人类在触碰到同类尸体的一瞬间,恐惧的情绪就会毫无缘由地弥漫开来。

在恐怖情绪遍布全身之后,接到指令的大脑会迅速做出反应,让人产生浑身冷汗、心跳加速、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生理反应,从而阻止人类与尸体进一步接触。

这种恐怖情绪衍生出来的说不清道不明的生理反应,有时候甚至让人类在看到朝夕相处的至亲的尸体时,也无力上前触碰。

其实,这并不是因为人类冷漠不近人情,恰恰是人类的身体对原始人类因为处理尸体不当,造成自身乃至整个族群死亡的情景记忆深刻,所以它不断要求自己进化得更完美,以便于减少尸体给活着的人带来的伤害。

如果说生理反应是身体送给人类的防御机制,那么心理反应就是人类潜意识里对未来的焦虑,多少有点“自虐”的意思了。

人类害怕同类尸体,很多时候怕的不是那个冷冰冰的人,其实是害怕看到自己未来的结局。

有一天,你去参加一位长辈的葬礼,你看着他失去神采的浑浊的眼睛,触碰到他冰冷干枯的皮肤,恐怖情绪会让你生理不适,本能地把手抽回去。

与此,你的心理压力也陡然增加,你突然意识到:

“有一天,我也会变成这样。”

相信每个人从小到大,都会不停地想象自己死后的世界。

从科学角度来看,人死了就等于一切都结束了,不管你生前富得流油还是穷得叮当响,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尽管死亡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但依然没有人愿意躺在毫无温度的棺材里,毕竟谁不愿意踏着青草,闻着花香,每天和亲人在一起谈天说地呢?

因此,人类看到同类的尸体总会下意识地逃避。

相比于人类,动物对同类尸体既没有生理上的厌恶,也没有心理上的压力,它们信仰的是“生存主义”,主打的就是一个物尽其用。

人与动物的不同需求

动物的脑容量,根本不足以支撑它们对死亡的思考和焦虑。

当一只猴子看到和它玩的很好的小伙伴突然死了,它可能只会短暂地难过一下,过几天就去物色新的小伙伴一起玩耍了。

猴子不可能像人类一样,看着死去的同伴陷入沉思,然后联想到自己将来也会这样,一连几天茶不思饭不想,把自己饿得皮包骨头。

有那多愁善感的时间,还不如多吃几根香蕉呢?万一明天真的被狮子老虎吃了,那也不是个饿死鬼。

你会看到黑猩猩偶尔为死去的同伴梳理毛发,但不会持续太久,当它们的肚子饿得咕咕叫的时候,就会告别同伴的尸体,去别的地方找吃的。

大象也会为死去的同伴哀悼,它们会用鼻子抚摸小伙伴的尸体,守在尸体旁边几天不离开,甚至会把散落的骨头收集起来。

不过这种哀悼同样是有时间限制的,当尸体开始腐烂的时候,大象就会主动离开,从此忘记这些死去的同伴,继续过好自己的生活。

对动物而言,它们不懂死亡的意义,也不会给同类尸体赋予任何额外的意义,更不会因为看到尸体给自己增加压力。

而人和动物的需求也是不同的,人类在吃饱喝足之后,追求的是精神世界的充实,动物还没达到人类社会的“小康水平”,它们的当务之急就是吃饱喝足。

非洲著名“肛肠科主任”鬣狗同志,在处理同类尸体这方面是最有经验的。

鬣狗能在短时间之内,把一头健壮的斑马吃得只剩骨头架子,对死去的同伴自然也毫不嘴软。

动物学家曾对这群心狠手辣的家伙做过调查研究,他们发现鬣狗在处理同类时,先掏内脏,再吃肌肉,最后连骨头渣子都吃干抹净,然后打着饱嗝去寻找下一个狩猎目标。

要是有人把鬣狗“同类相残”的视频发到网上,绝对会有人网暴鬣狗,说它太没人性了啥都吃得下。

如果鬣狗会说人话,它大概会这样回复人类的指责:

“我一个鬣狗要人性干什么,我每天过的都是刀尖上舔血的日子,你们还不让我吃口肉,是不是非要让我掏你们一下你们才老实?”

对鬣狗来说,从来没有什么“逝者安息,一路走好”的说法,同类活着是同事,死了就是美食,就是这么简单。

吃饱喝足永远是动物的最终目标,它们需要食物带来的能量,一只成年狮子每天需要摄入5-7公斤肉,在食物匮乏的旱季,同类的尸体可能是它们活下去的唯一机会。

大部分动物既然能享受同类的尸体,就能证明它们身体里有能够抵抗致命病菌的东西,比如说它们的胃酸很厉害,能够轻松杀死同类尸体中的致命病菌,而人类的胃酸则无法与之相比。

食腐动物体内有专门针对常见病原体的抗体,比如鬣狗对肉毒杆菌有一定抵抗力,

它们的免疫细胞反应速度比人类更快,能在病原体扩散前将其一网打尽。

看看人和动物对同类尸体的反应,其实还挺有意思的。

人类自诩为“万物之灵”,主宰着偌大的地球,创造了各种文明,却时常被死亡的阴影笼罩,经常因为看到同类尸体脊背发凉,然后想到自己也有这一天,焦虑到睡不着觉。

而动物们没有这么厉害的大脑,反而是一种解脱,它们不会为同类的尸体悲伤太久,也不会为自己的结局焦虑。

让人类害怕的同类尸体,在动物们的眼里,也不过就是用来补充蛋白质的一盘菜罢了。

信息来源:

《进化与人类行为》

来源:科学旅行号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