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年前 ,一块16万的切糕给新疆打上了宰客的标签,新疆人民用拼命洗刷这个黑历史。
十年前 ,一块16万的切糕给新疆打上了宰客的标签,新疆人民用拼命洗刷这个黑历史。
眼瞅着标签快要撕掉了,形象快要扭转了,结果又冒出个“胎菊刺客”。
游客买干果和胎菊被要价近万元,店家死活不给退。
新疆网友委屈极了,怎么总被几个坑货拖后腿?
现在后续来了,钱退了,商家表示自己很实在,真让人哭笑不得。
2025年4月,燕子和丈夫从外地来到新疆旅游,打算在大巴扎市场选购一些干果和特产带回家作为纪念。
这个市场是新疆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游客络绎不绝,商品琳琅满目。
因为新疆的葡萄干比较有名,所以他们也特地到干果店转了转。
本来一切都正常,他们挑选了几袋干果,准备结账离开。
但在结账时两个年轻人却惊呆了——9800元!
燕子当时愣了一下,心里觉得有些不对劲,她当时还以为是自己看错了。
再次快速查看了一下小票,确实是9800元,甚至没有任何折扣或优惠。
这时候她才反应过来,自己肯定是被套路了。
燕子回忆购买的时候并没注意到那家店是按克计价的。
毕竟正常来说,你进到一家店里,肯定会默认老板是正常做生意的。
不会一开始就怀疑他特地设了陷阱在等着你,所以看价格的时候也不会抱着反诈的思维特地去看有没有坑。
数学好的网友们大概算了下价格,这家店胎菊价格堪比黄金。
看到价格这么离谱,燕子表示不要了,没想到店主不愿意了。
商家却提出,按照商店的规定,商品一旦结算就不能退货。
店员坚称,所有商品的价格标签上已经注明,消费者在购买时应自己核实。
商家甚至表示,按克计价是市场的普遍做法,顾客应该事先了解清楚。
燕子和丈夫显然没有准备好面对这样的局面。
而商家看起来根本没有退让的余地,把球踢给了游客,称“双方自愿交易”。
燕子愤怒不已,觉得自己被商家欺骗了。
无奈之下,她决定报警并要求警方介入。
警方到达现场后,商家依旧坚持不退还全部款项,只答应部分退款。
燕子没想到店家会如此猖狂,一怒之下将拍摄的视频上传到网络。
曝光后的商家反应这一事件在网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网友们纷纷对商家的行为表示愤慨。
许多人认为商家这种模糊不清的定价方式显然是在故意误导消费者。
大家纷纷猜测是否只有在事件被曝光后,商家才开始退还部分款项。
大家还真没猜错。
眼见事情闹大,商家终于联系了燕子,表示愿意退款,并且改正商店的标价方式。
而燕子也删掉了当初的视频,再次发布了新的视频给大家说清楚了事情最终处理结果。
根据她的视频,我们可以看到钱的的确确已经退回了。
而商家的回复也亮了,竟然说自己是个实在人。
在网络上的舆论已经不单单在说这件事情本身,很多网友联系到当年天价切糕的事件,将矛头对准了新疆旅游市场。
这件事在网上发酵产生的后遗症已经没办法在短期内治愈了。
还有人被这个事件劝退,本来准备去新疆旅游的,现在已经不想去了。
新疆旅游业真的要哭晕了,努力多年,一下子被打回原点。
甚至还有新疆ip的本地人现身说法,告诉大家看起来没什么人的店铺不要进去买,基本都是一锤子买卖,见一个坑一个。
这起事件引发了很多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讨论。
很多人表示,在旅游景区购物时,很容易遇到商家通过不透明的标价、模糊的计价方式来误导游客,导致他们买单后才发现问题。
消费者通常也意识不到,自己可能会陷入这样的大额消费陷阱中。
我们在购物时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留意价格标签和计价方式,在购买商品时,一定要看清楚商家是否明确标示了价格,特别是计价单位。
尤其是干果、茶叶等商品,商家有时会采取按克计价的方式,消费者容易忽略。
第二要记得索要收据和凭证。在购买任何商品时,尤其是在交易金额较大的情况下。以备后续出现问题时,能为自己维权提供依据。
第三就是不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商家常常通过推销、承诺等手段吸引顾客。
但许多时候“口头承诺”并不代表任何法律保障。
在遇到不合理收费或消费陷阱时,应冷静应对,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对于商家来说,诚信经营是基本要求。尤其在旅游景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往往基于信任,但商家如果在价格标签、计价方式等方面不透明,容易引发顾客的不满和投诉。
在这次事件中,商家没有及时处理好游客的退款问题,导致了网络的广泛传播
最终不仅受害的不仅仅是消费者,连带着整个新疆的形象以及新疆地区诚信经营的商户都将受到连带影响。
只有共同遵守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市场才能更加健康地发展,消费者的权益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
文/编辑:千寻小百科
来源:小阿蔓的梦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