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 年)》(以下简称《规划》)。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共建农业强国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 年)》(以下简称《规划》)。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国家进行了多个方面的部署。茶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典产业、乡村特色产业。
《规划》将给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哪些启示呢?
01
科技赋能,筑牢茶产业发展根基
全领域推进农业科技装备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创新在农业强国建设中至关重要,也是茶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育种技术的创新对提升茶叶品质起着关键作用。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科研人员深入探寻茶树遗传奥秘,培育出适应不同环境、品质优良且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科所品种园一角(朵朵 摄)
比如,针对山区复杂气候和土壤条件,培育出的耐寒、耐旱且风味独特的茶树,既增加了产量,又丰富了茶叶口感和香气。
种植管理环节,智慧农业技术让茶园管理更精准高效。天空地一体化观测网络就像茶园的“智慧大脑”,实时监测土壤湿度、肥力和病虫害情况。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析,为茶农提供精准的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建议,减少资源浪费,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如今,许多茶区引入无人机,开展运茶、巡查、植保等业务,大大提升茶园管理效率。
福鼎西昆村某茶园,无人机正进行茶园植保作业(图源:消费日报)
加工环节的科技升级也不可或缺。完善茶叶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开发出更多样化产品,提升茶叶附加值。
除传统茶品外,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茶日化品等新派茶品不断涌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02
优化经营,激活茶产业发展动能
全环节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现代化经营体系是茶产业蓬勃发展的关键。家庭经营是茶产业基石,土地承包延包政策的推进和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改革的深化,给茶农吃下“定心丸”。不少茶区的茶农合作社组织茶农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销售茶叶,降低成本,提质增效。
福建寿宁茶园一瞥(陈水发 摄)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茶产业发展中作用重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能盘活集体茶园等资产,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注入活力。通过整合资源建设茶叶加工厂、仓储设施等,为茶农提供服务,增加集体收入,让茶农增收致富。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引领力量。引导农户发展家庭茶园,提升经营管理能力;支持茶叶合作社组建联合社,拓展加工、仓储、物流和市场营销等业务;完善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促进茶农合作经营。
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茶叶产业链 “链主”,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比如,许多农业产业化龙头茶企采用 “公司 + 基地 + 农户” 模式,带动周边茶农增收。
03
全链升级,拓展茶产业发展空间
全链条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进一步深化农业对外合作,培育农业国际竞争新优势
构建全链条产业体系是提升茶产业综合效益的核心。
在加工流通领域,完善全国茶叶流通骨干网络,不断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发展农村电商服务网点,为茶叶打开更广阔市场。偏远山区的茶叶借助电商平台,能迅速销往全国各地乃至海外。
女主播在销售丹桂红茶(图源:浦城新闻)
推动茶叶优质化、品牌化发展是增强茶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深入开展茶叶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不断提升茶叶品质。
建立健全茶叶品质评价和认证制度,加强质量安全监管监测,为消费者提供放心产品。培育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加强品牌文化赋能,将茶文化融入品牌建设。
茶产业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中优势独特。做精做优特色茶生产,以茶为抓手,创新发展乡村特色手工业,培育乡村工匠,振兴传统制茶工艺。
深度开发乡村茶文化,保护古茶园、涉茶遗址等文化遗产,发展茶(农)文旅项目。
在对外合作方面,茶产业作为中国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空间广阔。通过鼓励品牌茶企参与国际竞争及传播中国茶文化,提升中国茶的国际影响力,让中国茶香飘世界。
2016年,“闽茶海丝行”印尼站期间,两位外国茶叶爱好者拿到装有闽茶的茶锦囊
「TEA INDUSTRY」
茶产业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经济价值,正以蓬勃之姿融入农业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徐徐勾勒出一幅茶香四溢的乡村振兴画卷。
文 | 右然
编排 | 玖捌叁
审核 | 吴少宇 杨巍
来源:海峡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