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背景的游戏《燕云十六声》中出现玉米,这一设定符合史实吗?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8 13:21 2

摘要:在今年1月份时,曾有网友发现国产武侠动作游戏《燕云十六声》中出现离谱文案错误,游戏中“大米”的描述竟然是“一袋大米,由小麦加工制成”,让网友们都绷不住了。

在今年1月份时,曾有网友发现国产武侠动作游戏《燕云十六声》中出现离谱文案错误,游戏中“大米”的描述竟然是“一袋大米,由小麦加工制成”,让网友们都绷不住了。

就在近日又有网友发现,《燕云十六声》中再次出现“五谷不分”的错误,竟然把一堆看起来像是红薯的东西叫作玉米。对此玩家们纷纷表示,玉米也能不认识?“文化工作者一定要有文化!”

玉米,也称蜀秫、棒子。

玉米是一种舶来物,原产于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和秘鲁沿安第斯山麓一带,是印第安人培育的主要粮食作物。

1492年,哥伦布环球旅行,发现了美洲大陆,在今古巴发现玉米,此后玉米在整个南北美洲广泛栽培。

1494年,玉米被带回西班牙,逐渐传至世界各地 。

玉米传入中国的时间是在16世纪,最早记载见于明朝嘉靖三十四年成书的《巩县志》,称其为“玉麦”,嘉靖三十九年《平凉府志》也有记载,被称作“番麦”和“西天麦” 。

到了明朝末年,玉米的种植已达十余省,如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地。

“玉米”之名最早则见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

根据玉米的传播史我们可以看出,玉米传入中国最早可追溯于明朝中期,也就是十六世纪。

而《燕云十六声》则是以五代十国至宋代初年,只要翻一下历史书就知道,这个时代段是公元10世纪。十六世纪才进入中国的农作物,提前五百年进入中国,这只能说制作者历史知识的缺乏已经到了很可怕的地步。

当然,这个笑话在《新水浒》中也有出现,第一集,宋江与公孙胜的第一次会面,双方促膝长谈就在一片玉米地里。

如果说这个只能算是历史知识的匮乏。

而大米由小麦制成,指玉米为番薯,则说明他们连最起码的生活知识都没有了,我深刻怀疑,在电脑后负责制作的这群人,他们是否是人,或者说是中国人,要知道,哪怕幼儿园毕业,都不会认为大米由小麦制成。

当然,也有人会说“历史是任人装扮的小姑娘”,会不会中国历史上已经实际上出现,但没有记载呢?

这在我看来是不可能的,民以食为天,中国历史上对农业或者说农作物的重视,是其他文明都达不到的。

中国古代对农业极为重视,历代都有大量关于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的记载。先秦时期的《诗经》,到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再到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等,这些重要的农学著作和文献对当时的主要农作物都有详细记录。

而在宋朝相关的农业文献和资料中,从未出现过玉米的身影。

那么,当时中国人的主食是什么呢?

主要有水稻、小麦、粟、黍等,蔬菜则有葵、藿、薤、葱、韭等。

这些传统农作物在宋朝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如果玉米在宋朝已经存在,以其高产、适应性强等特点,必然会引起当时人们的重视,并在各类文献中留下痕迹。

碰到了吃货苏大学士,好歹得为烤玉米写上一首诗或者词的。

来源:承光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