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秦必楚,陈胜吴广项羽刘邦都是楚国人?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4 18:47 1

摘要:陈胜、吴广是楚国人,项羽、刘邦也是楚国人,就连韩信也是楚国人。亡秦必楚,在灭秦的过程中,楚国人确实起到了主导作用。

2025年09月14日 11:55上海

前言

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来到会稽郡。项梁项羽挤在人群中观看盛大场面。项羽用手指着始皇座驾道:“彼可取而代也。”

陈胜、吴广是楚国人,项羽、刘邦也是楚国人,就连韩信也是楚国人。亡秦必楚,在灭秦的过程中,楚国人确实起到了主导作用。

【陈胜吴广】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北方的渔阳郡要从各地征调两千正卒入伍,北军上将军王离派了两名都尉(军职四品),前去中原接应这两千正卒。这两千人并非来自同一地方,而是分布在各郡县。比如陈胜来自南阳郡阳城县(今河南方城),吴广来自陈郡阳夏县(今河南太康),都是战国时楚国的地盘。

七月,队伍走到泗川郡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市东南),募兵人数达到九百,在去往渔阳的途中还会有一千一百正卒加入。

陈胜是阳城县这批正卒的首领,吴广则是阳夏县正卒的首领,两人都担任屯长。

一路阴雨连绵,沿途积水,跋涉难行,队伍困在大泽乡,按秦法正卒变囚徒,将面临长久劳役。

屯长吴广平日善于笼络人心,看待兵士如同亲兄弟,同甘共苦,于是麾下人人愿听调遣,其他屯的士卒也敬其三分。

陈胜对吴广说道:“若孤身逃走,被擒则引颈受戮。不如起兵,事成则共享富贵。纵使事败,也死得有名。”

两位屯长合谋,吴起先夺一都尉长剑杀之,陈胜亦奋力夺剑杀另一都尉,吴广麾下一拥而上,把两都尉的亲兵全杀了。

陈胜吴广召集九百正卒,从鱼腹中取出早就准备好的素绸,上面用朱色字写六字:“大楚兴,陈胜王”。

陈胜身躯雄伟,器宇轩昂,对正卒们道:“壮士不死则已,死则举大名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九百正卒将二都尉首级祭旗,设坛结盟,九百人袒右臂,高喊“大楚兴,陈胜王”,以扶苏和项燕的名义起兵,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陈胜自称将军,吴广自称都尉。

陈胜军是正在服一年兵役的正卒,战斗力不俗,拿下大泽乡,攻克泗川郡蕲县。陈胜整军扩大队伍,并进行初步战略规划。

陈胜的目标是攻占陈城(今河南淮阳),这里是西周和春秋时陈国的都城,后来短暂做过楚国都城。当年项燕的封地项城,也在陈城以南不远。

陈胜麾下大多数人都出生在楚国,不少还是陈郡人,陈城对陈胜这个陈国后人来说,也有特殊的意义。

七月末,陈胜攻克陈城。陈郡太守和陈县县令都不在任上,郡丞战死。

陈胜自立为王,国号为“楚”或“张楚”,吴广立为假王,蔡赐(陈郡上蔡人)拜上柱国。

陈胜攻克陈城,称张楚王后,立即调整战略,瓜剖棋布,再次布局,分多路出兵。陈胜坐镇陈都,兵分八路。

第一路,陈郡阳夏人假王吴广率军两万,攻打秦朝三川郡。

第二路,拜魏国人周巿为将军,率兵三千北上进攻魏国旧地。

第三路,拜陈郡陈县人武臣为将军,以魏国人张耳和陈馀为校尉,楚国人邵骚为护军都尉,率兵三千北上进攻赵国旧地。

第四路,拜泗川郡铚县人宋留为将军,向西南攻入南阳郡。

第五路,拜陈郡陈县人周文为将军,攻韩国旧地,为吴广减轻压力。

第六路,拜陈郡汝阴人邓宗为将军,南攻楚国旧都寿春。

第七路,拜东海郡广陵人召平为将军,攻打东南方向的家乡东海郡广陵。

第八路,拜武平君畔为将军,东攻东海郡。(这一路十二月份才出发)

图-陈胜八路出兵

十一月,秦上将军少府章邯,点齐兵马,出函谷关,如猛虎下山、蛟龙出海,形势对陈胜吴广来说急转直下。

当月,荥阳城下,吴广麾下的大将田臧、李归,与众将尉议定,矫称张楚王诏令,击杀吴广。

陈胜率数千亲兵逃出陈城,准备沿颍水南下避战火。逃到汝阴,一路上从五六千人,逃散到仅剩千余人。

车队转向东北,进入泗川郡,来到下城父。此时陈胜已是众叛亲离,只有百来号人,而且还多是御者(车夫)庄贾的亲信。陈胜催促庄贾立即入城,庄贾却停车不进,与亲兵附耳密谈。

图-陈胜逃跑路线

陈胜厉声呼叱,骂不绝口。庄贾掣剑在手,从陈胜后背进,前胸出。

陈胜面容狰狞,怒目而视,却看不到庄贾。或许庄贾从背后下手,也是不想看到陈胜的眼神。

陈胜用最后一点力气骂道:“汝乃车夫,造次…”

庄贾在背后冷冷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自大泽乡起兵至被杀,一共六个月。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楚王景驹】

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初,陈胜刚死,楚国宗亲景驹便举起大旗,自称假楚王,即代理楚王,目的之一是聚集陈胜的旧部和败兵。景驹不称张楚王,也不称楚王,怕引起陈胜旧部反感。

图-泗水与淮河下游反秦势力

景氏源于楚平王之子楚国令尹子西,距景驹已经有近三百年历史了。楚国王室是芈姓熊氏,有很多分支,其中屈、昭、景三大氏是熊氏外最大的分支。屈氏崛起最早,通常担任莫敖,纵览全局,相当于秦国的丞相,不过秦国丞相兵权不如楚国莫敖。随着昭氏崛起取代屈氏,令尹这个官职也取代莫敖,昭氏多拜令尹,莫敖虽然一直存在,但权力逐渐降低。楚国的将军称为柱国,景氏出名将,多出任上柱国,相当于晋国的上军将,秦国的上将军,是众将之首。到战国后期,楚国多是昭氏拜令尹,景氏出任上柱国。

秦楚蓝田之战,楚怀王与令尹昭滑、上柱国景翠组成的三巨头,是最典型的搭配。后来春申君黄歇和李园相继拜令尹,昭氏在战国末期也衰落了。楚王负刍杀其弟楚哀王即位,同时杀了令尹李园。楚国灭亡时,楚王负刍还没来得及任命令尹,上柱国仍是项燕,此时项氏刚从景氏分离出来。

景氏从熊氏分离出去已经快三百年,景驹充其量算是宗亲,好比刘备自称汉室宗亲,是没有继承权的。战国秦汉时期,一般三代以内才有继承权,王子王孙具有法理上的继承权,比如项燕后来扶持的楚王芈心,就是楚怀王的孙子。四代或更远的血缘,人数多且杂,一般不具备继承权。

不管怎样,景驹自认为他比陈胜这个外姓更有资格称楚王。当时群龙无首,支持景驹的人可真不少,包括秦嘉、陈婴等。

泗川郡和东海郡的各路反秦英雄原本是一团散沙,景驹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将这些势力团结起来,把泗川太守壮步步引入绝境,又北上围攻东海郡首府郯城,最终攻破城邑,杀东海太守庆。景驹的势力范围,包括东海郡和泗川郡大片地盘。景驹在留城运筹帷幄,就连张良也为他宣传,指点刘邦去投景驹。

景驹麾下势力最强的是秦嘉,率领董緤、朱鸡石、郑布、丁疾等战将,击败泗川太守壮,杀东海太守庆,控制的地盘包括东海郡的郯城、凌县,泗川郡的相城、彭城、铚县、符离、取虑、徐县等。

张楚王陈胜的令尹是田臧,上柱国是蔡赐,这两个官名景驹也不敢用,以免陈胜旧部心理上就受不了,因此拜秦嘉为大司马,掌兵权,行上柱国事,和秦国的国尉(太尉)相似。

陈胜的将军召平,攻打东海郡广陵城,一直打不下来。陈胜死后,召平自知孤军难恃,便渡过长江,以陈胜的名义,拜项梁为楚国上柱国。项梁这个上柱国,是陈胜张楚国的上柱国,不是景驹的上柱国。

二月,项梁率项羽等,领江东三万余大军(其中八千精锐骑兵),渡江而西,在九江郡乌江登岸。

四月,景驹在彭城,项梁在下邳,双方距离并不远。

图-项梁破景驹

项梁先派了一支百人队伍前来谈判,宰牛羊各八头,做成肉汤,放足香料,用大车运到秦嘉营中,。百人队伍进入大营,肉汤香气四溢。使臣入账见秦嘉,故意不找景驹,以离间对方。随行军士四处和对方兵卒攀谈,言上柱国如何 ,上柱国之子项燕何等英雄。

一场谈判什么也没谈成,但项梁攻心之战大获全胜,已经动摇了对方军心,秦嘉不过是个草莽英雄,景驹与楚王的血脉关系都不一定比项梁近,如何比得上项燕之子项梁。

彭城以东,尘头大起。两军遭遇,摆开阵势,兵力旗鼓相望。

几百面战鼓几乎同时擂响,声浪直冲云霄,震撼天地。论战争经验,景驹军虽不算身经百战,大部分人都打过几战,都见识过秦军的骁勇。反而是项梁军虽然声势浩大,却还没有真正打过一仗。

彭城一战,项梁军大胜,龙且追到胡陵,再次大破景驹军,杀大司马秦嘉,其残众进退两难,统皆弃械投降。楚王景驹西逃到魏国大梁附近,不知为何人所杀。

【义帝芈心】

早在项梁与景驹决战前,范增就劝项梁立一个楚王,以便控制其他诸侯王。陈胜最先起兵,却自己称张楚王,不立楚王之后,引发楚国内战,景驹也是如此,其势不能长久。项梁目前的实力,不比一年前的陈胜强,如果自己称楚王,除了引发楚国内讧,部将打下地盘也会和武臣、韩广等人一样称王,那时候秦朝还没灭,六国自己先乱了。项梁如果不称楚王,等于在魏王咎、齐王田儋等面前自降身份。眼下最合理的方式,是立一个楚国王室成员为楚王,通过楚王发号施令,控制兵权即可。

项梁点头称善,无论项梁还是项缠,对范增都是言听计从。而范增自诩对项氏忠心耿耿,特别爱出主意。

范增派人四出寻找,很快就找到一个楚国王室成员芈心。

楚国王室乃芈姓熊氏,芈心本是楚怀王之孙,按辈分是战国最后一个楚王负刍的叔父。

少年芈心曾在牧场养马牧羊,有四只牧羊犬,盘瓠、哮天、谛听、祸斗。

芈心发号施令道:“盘瓠,去把坡下羊群赶回羊圈。”

一道黑色闪电直冲山坡下,在羊群四周呈弧形来回走位,一路将上百头白羊赶到山坡上的羊圈中,一只羊都没少。

另外三支牧羊犬安静地观察,芈心自言自语道:“为将者,率千军万马。为王者,驭四将足矣。”

附近牧羊童听说有如此异人,都来观望,芈心便自称为王,指使牧羊童为文武百官来朝己。有不服其令者,必令群童击之。

一日,与群童在高冈上列班而嬉,号令道:“吾异日为王时,当以此冈为钧台。”钧台是一座高台,当年大禹驾崩,帝启即位,大飨诸侯于钧台(今河南省禹州市),所以钧台对的意义是即帝王位。

项梁把芈心接到彭城,率众郊迎。一介牧童出身的楚王之后,不知从何处学得礼节,居然不亢不卑,举止得体。

令项梁措手不及的是,芈心到彭城第一天,就与项梁等一众豪杰论天下形势。第二日,芈心还分别单独邀请韩成、黥布、蒲将军、陈婴、刘邦、宋义等人密谈。

这些人都应邀前往,不过回来后第一时间都来找项梁,对谈话内容做了汇报,乱世还是以实力说话。

项梁思考了两天,仍决定立芈心为楚王,仍称楚怀王,角色定位是项梁的提线木偶。项梁将楚国都城从彭城南移到淮河以南的小城盱眙,让楚怀王远离政治中心。项梁则准备北上与章邯决战,因此把项家军大本营放在楚国北部的薛县和胡陵,而不是彭城。

图-项梁与楚怀王的位置

项梁令人在盱眙城南筑起土坛,请芈心登坛受拜。项梁率诸将,恭上王印,请芈心受了,捧于台上。众人拜罢礼毕,乃袭用祖父谥号,仍立为楚怀王。

当年楚怀王即位后,楚、魏、赵、韩、齐五国联军,在韩国集结,准备杀奔秦国,楚怀王担任诸侯之首的“纵约长”。

楚怀王即位前十几年,楚国一直作着荜露蓝蒌的努力,东线攻越国,西线攻巴国蜀国,楚国抵达极盛时期。

在楚人眼中,楚怀王时期的蓝田之战深入人心,楚怀王不屈的精神成为无数楚人的精神寄托。

楚王芈心定都盱眙,封项梁为武信君,封号与赵王武臣称王前一样。武信君项梁将大本营设在薛城-胡陵一线,将领除项氏子弟,还有英布、蒲将军、刘邦等。

图-项梁鼎盛时期

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九月,定陶之战,章邯大破项梁,项梁战死。此战秦军杀得楚兵尸横遍野,血流成渠。楚军自相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章邯阵斩六国最有影响力的名将项梁,其余诸侯将领都闻风丧胆,如惊弓之鸟。

楚王芈心闻项梁兵败,立即率军北上,迁都彭城。

此前项梁如九关虎豹,控制兵权和朝政,芈心一直韬光养晦,如今项梁已死,芈心尽显王者风范,在宋义的辅佐下,满朝文武,再无人能左右他。

楚王封项羽为长安侯,号鲁公。以宋义为上将军,号为卿子冠军,北上兼并项氏军队,卿子是尊称,冠军是在诸军之上。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桓楚、英布、蒲将军等,名义上是楚国将领,而非项氏私兵。幸好项羽的亚父范增,游走在各方之间,若没有范增,项氏自己可能就先打起来了。

封沛公刘邦为武安侯,授砀郡长(相当于秦朝的砀郡太守),率本部人马攻击砀郡。当时刘邦有军队近两万,战斗力仅次于项氏,作为偏师攻击砀郡,可解除楚国西面的威胁。至于这个砀郡长,也属于遥封的性质,刘邦只有打下砀郡,才能名正言顺称砀郡长。

楚王芈心昭告天下:“诸将麾兵西向,先入关中者,当立为秦王。”

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项羽元年,汉王刘邦元年)二月,项羽在观众分封诸侯。

项羽尊楚怀王为义帝,所谓义帝,是天下共主,而非一国之王。类似东周天子,战国七雄都有灭亡东周的实力,但也都尊东周天子为共主。不过此为项羽权宜之计,因楚怀王手中尚有不少军队,项羽要杀义帝,还需要时间。除了义帝外,项羽立了二十个诸侯王。

西楚霸王项羽回到彭城,不肯见义帝,只派范增去劝说义帝搬家,项羽想把义帝送到郴县(今湖南南大门郴州市)。

上古时期,大禹逼舜帝退位,流放南方。舜帝死于苍梧之野,葬于南岭九嶷山(又称苍梧山,今湖南永州宁远县),史官美名其曰:舜崩于巡狩途中。

郴县在南岭骑田岭北麓,骑田岭与九嶷山相邻,项羽是想效仿禹帝“禅让”。大禹和其子启建立夏朝,四百多年历史,传了十四代十七王。

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项羽元年,汉王刘邦元年)八月,义帝踏上南迁之路。义帝作为楚王坐镇彭城两年,本地百姓都以王都为荣,闻义帝离开,纷纷聚集到城门口。义帝车驾出城门时,百姓遮道伏地,望尘叩首,痛哭流涕,送十余里远。项羽站在城头观望,见此情此景,暗下决心,绝不让义帝多活一天。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