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协同办公平台行业研究报告

B站影视 2024-12-04 10:48 2

摘要:需求分析:协同办公平台是面向组织的办公数字化应用,具有集成化属性,基于统一平台满足日常协作和管理需求。针对协同办公平台的采购,企业可以选择由单一厂商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或整合多个厂商的产品构建集成化平台。实际应用中,后者即多品牌共存的集成化平台更为常见。

协同办公丨研究报告

核心摘要:

需求分析:协同办公平台是面向组织的办公数字化应用,具有集成化属性,基于统一平台满足日常协作和管理需求。针对协同办公平台的采购,企业可以选择由单一厂商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或整合多个厂商的产品构建集成化平台。实际应用中,后者即多品牌共存的集成化平台更为常见。

供给分析:不同成长阶段、行业特性的企业对协同办公平台的诉求不同催生了多元的供给结构。OA、互联网、ERP等各种不同背景的厂商参与到市场竞争中,立足优势能力,各施所长,满足企业差异化的需求,促使行业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竞争格局:以付费终端用户数量计算,2023年中国协同办公平台市场头部五家厂商的市场份额为59.7%。泛微、致远、蓝凌三家OA厂商起步早、聚焦中大型客户,在商业化能力存在领先优势;钉钉、企业微信触达的终端用户规模庞大,但在Freemium模式下,大量小微企业客户使用免费版本,成本压力巨大,付费转化率有待进一步提升。

市场规模:2023年中国协同办公平台市场规模达到102亿元,同比增长28.1%。 未来,叠加大模型应用将可能赋予行业更多的附加价值。通过付费客户数量与客单价的双重提升,协同办公平台的市场增速将有望保持在15%以上。

发展趋势:1)协同办公平台作为企业流程、管理和数据流转的中枢,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2)头部厂商积极探索大模型技术与协同办公平台的结合,并从定位员工智能助手的AI Copilot向更高级别的AI Agent演进。3)协同办公平台将从集成、开发和数据三方面完善平台底座能力,赋能生态伙伴和企业客户。

协同办公的发展历程

突破线下工作场景的束缚,向更高效、 更灵活的工作模式迈进

协同办公是现代工作模式的核心。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协同办公由传统的线下工作转变为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模式。如电子文档、电子邮箱、即时通讯、视频会议、项目管理等单点应用的出现,不仅极大提升了员工个人的工作效率,更有效促进了团队内部的协作、管理。在这一过程中,具备集成属性的协同办公平台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协同办公平台起源于OA软件,诞生之初主要为满足政府机构在公文流转、档案流转方面的需求。随着OA软件逐渐被大型企业采用,其功能逐步延展,全面覆盖企业的工作流程管理,并进一步演化为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入口。而SaaS应用的兴起加速了移动办公、远程办公理念的渗透,打破地理空间的限制,推动协同办公向更高效、灵活的模式迈进。

协同办公平台研究范畴界定

面向组织的办公数字化应用,具有集成化属性,基于统一平台满足日常协作和管理需求

如前所述,协同办公平台是由OA(自动化办公)平台、移动办公平台等产品形态演进而来的产物。其以组织为中心提供产品能力,通过数字化手段满足企业线上的协作和管理需求,帮助企业提升办公效率、促进团队协作、优化组织管理。协同办公平台具有强大的集成性,能够在统一的平台上聚合各类应用,不仅能够为员工创造一致的使用体验,也有助于跨系统协同。根据客户具体需求的不同,协同办公平台可以采用本地部署或者采用SaaS模式,并可以支持Web、PC、APP等多种终端的使用。

协同办公平台的产品架构及主要功能

平台聚焦提供基础办公模块,通过开放集成纳入第三方业务应用

协同办公平台的核心功能包括:1)面向全体员工的基础办公模块、2)面向特定业务或职能部门的业务应用模块。通常而言,协同办公平台厂商会聚焦自身优势能力提供部分基础办公模块,同时采用开放集成的策略纳入更多第三方应用,以统一平台的方式为用户输出一体化的使用体验。基于流程引擎、集成引擎等平台支撑能力,协同办公平台允许终端企业客户或厂商的开发人员,根据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等个性化需求,进行定制化的开发和配置。

协同办公平台需求总览

多层次需求催生多元化供给,协同办公平台行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基于管理复杂度和业务敏捷性两个维度对企业进行划分,梳理各类型企业对协同办公平台的需求差异。越是业务敏捷(指企业需快速创新以适应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的变化)的企业对敏捷的团队协作和灵活可扩展的平台要求越高,越是管理复杂(指企业拥有多层级管理结构和严格的流程规范)的企业对精细化的权限管理和复杂的流程管理要求越高。不同成长阶段、行业特性的企业对协同办公平台的诉求不同催生了多元的供给结构。OA、互联网、ERP等各种不同背景的厂商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满足企业差异化的需求,促使行业形成百花齐放的竞争格局。

不同类型企业的需求差异分析

企业规模越大管理需求越复杂,不同行业客户的功能侧重点存在差异

协同办公平台的建设路径

企业普遍倾向选择多品牌、集成化平台,灵活应对业务需求变化

针对协同办公平台的采购,企业可以选择由单一厂商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或整合多个厂商的产品构建集成化平台。实际应用中,后者即多品牌共存的集成化平台更为常见。信息化水平高的大型企业往往已经建设了成熟的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由于迁移成本较高,即便之后出现新技术、新产品,也难以进行整体替换。他们更倾向于直接引入单点应用来完善现有系统的功能。这种策略允许大型企业在不牺牲既有投资的同时吸纳创新。而对于处在快速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其业务需求变化迅速,对价格的敏感度也更高。这些企业在初期多以满足核心需求为目标,随着企业发展和需求扩展逐步增加新的应用。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需关注不同厂商产品间的兼容性,以避免形成信息孤岛。

协同办公平台的需求特征(1/2)

线上办公渗透率持续提升,企业期望以数字化手段实现敏捷办公

数字化转型是当前企业组织升级的焦点方向。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中国线上办公用户规模接近5亿人,使用率达到45.4%。随着线上办公习惯的养成,企业对协同办公的关注点进一步向数字化、敏捷化迁移。一方面,协同办公平台为员工提供了简单易用、功能丰富的线上办公工具,支持移动办公和远程协作,有效提升了工作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另一方面,协同办公平台帮助企业构建高效、透明的工作流程,通过任务分配、进度跟踪等功能确保流程规范、可控,减少沟通成本,促进信息的快速流动和共享。作为数字化时代不可或缺的一环,协同办公平台将通过打造敏捷组织,助力企业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保持竞争活力。

协同办公平台的需求特征(2/2)

政府及央国企信创建设提速,办公系统成为应用软件落地的排头兵

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保障国家信息安全,从底层硬件到上层应用进行全面的国产化替代为信创产业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经过多轮试点,信创产业已经步入到全面推广和深化应用阶段,落地领域从党政机关拓展至金融、电信、电力、教育等各行各业。其中,应用软件的国产替代遵循由办公管理系统到一般业务系统到核心业务系统的路径。协同办公平台作为办公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在兼容适配国产基础软硬件的同时,保障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目前,诸如泛微、致远、蓝凌等厂商均已推出信创产品和解决方案,并在各级政府和头部央国企实现落地应用,积累了丰富的标杆案例与交付经验。

中国协同办公平台产业链及产业图谱

不同类型厂商立足优势能力,各施所长,满足企业多元化协同办公需求

协同办公平台领域玩家众多,不同背景的厂商从各自的优势能力切入,如泛微、致远、蓝凌等OA背景厂商以精细化流程管控见长,钉钉、企业微信、飞书等互联网背景厂商以移动端优势突破,共同满足企业的多元化协同管理需求。协同办公平台的上游主要包括:1)电信运营商,提供网络带宽,2)基础云服务商,提供计算、存储等云资源;下游涉及:1)渠道合作伙伴,重点面向中长尾客户进行销售,而针对头部客户采取直销模式;2)第三方应用及业务系统,通过与其相互集成形成总体解决方案,可由协同办公平台作为总集成方,也可由第三方系统直接触达企业客户。

协同办公平台的商业模式

存在本地部署+License买断和云端部署+SaaS订阅的两种主流模式

目前来看,协同办公平台领域有两种主要的商业模式。其一为以泛微、致远等为代表的License买断模式,多与本地部署相结合,向客户收取软件许可费和定制、实施等技术服务费,并在后续的软件使用过程中,按年收取升级维护费用。在这种模式下,软件许可证为一次性购买、终身使用。其二为SaaS订阅模式,多与云端部署相结合。对于钉钉、企业微信等互联网背景的厂商而言,除向终端客户收取周期性的订阅费用外,还会向入驻平台的ISV厂商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由于他们采取Freemium模式,尽管覆盖的终端用户规模庞大,但在当前付费转化率较低的情况下,需要背负极高的运营成本,盈利能力不如传统软件厂商。

中国协同办公平台竞争格局

OA、互联网背景厂商占据领先地位,头部五家厂商市场份额接近60%

由于协同办公平台领域的不同厂商在目标客群、商业模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为合理反映厂商的商业化能力,本报告选择以付费终端用户数量为口径对协同办公平台的市场竞争格局进行评估。2023年,中国协同办公平台市场的头部五家厂商分别为泛微、致远、蓝凌、钉钉和企业微信,行业集中度CR5=59.7%。整体来看,OA厂商凭借起步早、聚焦中大型客户,在商业化能力存在领先优势,而钉钉、企业微信虽然触达的终端用户数量庞大,但大量小微企业客户使用免费版本,商业化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中国协同办公平台市场规模及预测

2023年市场规模达到102亿元,预计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5%

OA厂商是最早一批进入协同办公平台领域的玩家,泛微、致远、蓝凌三家厂商的市场份额超过35%。随着平台基础办公模块收入增速放缓,OA厂商逐渐将增长重心转移至自研的业务应用。与此同时,钉钉、企业微信、飞书等互联网背景的玩家商业化进程加速。2023年,中国协同办公平台市场规模达到102亿元,同比增长28.1%。尽管疫情推动了协同办公平台的渗透,但其在小型、微型企业中的付费转化率方面仍普遍较低。未来,叠加大模型应用将可能赋予行业更多的附加价值。通过付费客户数量与客单价的双重提升,协同办公平台的市场增速将有望保持在15%以上,预计到2026年整体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63亿元。

不同类型玩家的发展策略分析

OA背景厂商发展策略分析

针对复杂流程管控有完善的产品和服务能力,满足中大型组织协同需求

OA背景的厂商通常对企业内部流程有深刻理解和实施经验,面对中大型组织复杂的协同管理需求,能够提供定制化的流程审批和业务逻辑管理能力。此类厂商以流程管控、门户建设和知识管理等为中心的OA产品切入,在本地部署的产品之上拓展云原生、SaaS化、移动化的产品形态,逐步形成覆盖综合型的协同办公解决方案。基于流程引擎、集成引擎及低代码等平台层能力,叠加专业服务团队提供深入的售前、交付技术支持,OA厂商可以赋予企业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帮助大型企业、集团型客户实现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升级。

互联网背景厂商发展策略分析

从组织内沟通场景出发打造入口级产品,开放合作形成一体化平台

互联网厂商打造的协同办公平台大多以沟通场景为中心,具备较强的移动应用属性,以单聊群聊、视频会议、文档协同等高频协作场景为入口,串联起各项办公管理能力。基于深厚的互联网产品基础,其协同办公平台在产品易用性方面表现突出,同时对新兴技术保持高度敏感,产品创新性强。钉钉和企业微信推出时间较早,以覆盖中长尾客户为主,而作为后进入者的飞书,更倾向于服务头部客户形成差异化竞争。由于互联网厂商在流程管控、业务场景方面的积累较为有限,在拳头产品之外,他们普遍同第三方ISV厂商合作,基于开放生态提供一体化的使用体验。

ERP背景厂商发展策略分析

面向业务应用构建流程管理能力,实现一体化交付与跨系统数据协同

ERP厂商通常拥有覆盖广泛的产品线,诸如财务、供应链、生产等业务系统在企业客户中有一定的使用基础。在此背景下,ERP厂商进行横向拓展,结合OA、互联网厂商的产品能力,打造了兼具即时通讯和流程审批的协同办公平台。从产品定位上看,ERP厂商普遍有较强的云转型倾向,其协同办公平台也多采用公有云部署、订阅模式,中小型企业占比较高。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厂商,ERP厂商的核心优势在于能够将协同办公与企业的核心业务系统紧密集成,以业务应用为中心构建流程管理能力,提供覆盖前端协作到后端业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安全背景厂商发展策略分析

发挥安全技术优势,提供灵活部署方案,重点服务政府及央国企客户

安全背景厂商重点面向政府及央国企等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客户推出移动办公平台,整合系统安全、数据安全、业务安全等多方面的安全技术,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安全保护措施。同时,平台与国产主流的信创基础软硬件兼容适配,能够满足客户对国产化替代的诉求。安全背景的厂商普遍在2015年左右进入市场,其协同办公平台对移动终端的支持良好,而为了满足客户对数据安全和组织管理的诉求,厂商通常会提供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多种部署方式。凭借其在系统集成和交付方面的丰富经验,安全背景的厂商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场景为客户提供定制化开发服务。

集成商背景厂商发展策略分析

拥有成熟的实施交付经验,可提供软硬件一站式的集成解决方案

集成商大多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随着客户信息化需求的拓展,逐步进入协同办公平台领域。集成商通常能够提供贴身的服务支持,满足客户较高程度的定制化开发诉求。尤其在面对集团型企业的过程中,集成商可以根据客户在组织架构、权限管理及功能定制等方面的特定需求,提供从前期的咨询设计到开发实施的综合解决方案。凭借丰富的系统集成经验,集成商能够帮助客户打通协同办公平台与各个业务系统之间的壁垒,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尽管集成商在标准化产品方面的积累不如专业的软件厂商深厚,但他们可以通过与其他厂商合作,利用自身的整合交付能力,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落地。

云通信背景厂商发展策略分析

基于高并发、高可用的通信能力打造通信中台,开放集成客户业务系统

云通信厂商通常在IM、RTC等通信能力方面具有优势,能够为企业提供稳定、高效的通信解决方案。此类厂商通过集成通信能力构建通信中台,在满足企业内部协作和外部沟通的需求之上,进一步搭建了协同办公平台的产品能力。目前来看,云通信厂商多采用项目制、私有部署的模式覆盖大中型企业客户或政府、央国企等信创客户。基于PaaS厂商的基因,云通信厂商的产品原子化能力强、接口标准化程度高,除支持按需部署办公套件外,亦支持与企业自研应用和第三方应用之间的集成打通,能够满足头部客户个性化定制的业务需求。

中国协同办公平台发展方向(1/3)

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器,持续迭代创新

现如今,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协同办公平台不仅是基础办公能力的集大成者,更作为流程、管理和数据流转的中枢,帮助企业构建灵活、高效、透明的工作环境,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随着疫情带来的新增需求逐渐趋于稳定,协同办公平台间的市场竞争也进入到白热化阶段,厂商迫切需求寻求新的增长点来应对这一挑战。在技术层面,头部厂商积极引入新技术、新功能,强化集成能力、优化产品体验,推动自动化、智能化办公的发展;而在服务层面,厂商也在探索多样化的服务模式,包括拓宽付费范围,挖掘既有客户的潜在价值,通过不断持续的技术创新与服务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中国协同办公平台发展方向(2/3)

结合大模型技术,从类Copilot的员工专属智能助手向AI Agent演进

随着大模型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协同办公平台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开始迅速整合大模型技术,对现有产品的AI能力进行全面升级。诸如文本生成、图像生成以及自然语言交互等方面的功能,初步展现出了大模型与协同办公平台融合的应用潜力。

目前,头部厂商探索的方向正在从定位员工智能助手的AI Copilot向更高级别的AI Agent演进。在跨场景、跨应用的基础上,AI Agent将具备更强的自主性和执行能力。这一转变预示着协同办公平台的AI应用有望从辅助性工具逐步发展成为能够独立执行复杂任务的“数字员工”。

中国协同办公平台发展方向(3/3)

从集成、开发和数据层面完善平台底座能力,赋能生态伙伴和企业客户

协同办公平台作为平台型产品,其底座支撑能力是构成竞争壁垒的关键。现阶段,协同办公平台主要在集成、开发、数据三个层面对平台能力进行升级,包括提供iPaaS平台、低代码/零代码开发工具集、数据资产管理平台等。于生态伙伴而言,此举降低了应用开发的门槛,有助于加速创新,匹配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于企业客户而言,协同办公平台底座能力的完善将促进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打破数据孤岛,既能够带来一体化的使用体验,更可以推动企业向更加高效、智能的方向发展。

来源:艾瑞咨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