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货架像被龙卷风刮过!"纽约主妇艾米莉举着手机拍摄沃尔玛空荡的家电区,镜头扫过价签上醒目的"Made in China"这是4月5日全美超市的真实写照。
"货架像被龙卷风刮过!"纽约主妇艾米莉举着手机拍摄沃尔玛空荡的家电区,镜头扫过价签上醒目的"Made in China"这是4月5日全美超市的真实写照。
随着特朗普宣布4月9日起对华商品加征34%关税,一场由焦虑催生的囤货狂欢正在上演,美国民众的购物车正上演着魔幻现实主义的"中国制造保卫战"。
特朗普这一加征关税的决定,可不是一件小事儿,它直接影响到了美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消息一传出,美国民众那可是炸开了锅。不少人纷纷拿起手机,打开电脑,在网上疯狂搜索各种信息。
他们都在搜啥呢?
“我该在关税实施前买什么”
“我该抢购什么”
这些关键词,一下子就成了搜索引擎的热搜词。
大家都想着,趁着关税还没正式影响到商品价格,赶紧囤点货,能省一点是一点。
你还别说,美国那些媒体也没闲着。
他们根据各种相关信息,给民众精心列出了一份份 “购物清单”。
这清单啊,可就成了美国民众购物的 “指南”。
大家都眼巴巴地瞅着清单,想着按照上面的来,准没错。
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些清单里,“中国” 这个词频繁出现,成了一个怎么也绕不开的关键词。
这是为啥呢?
咱们都知道,中国可是制造业大国,在全球供应链里那可是占据着重要地位。
好多在美国市场上常见的商品,那可都是 “中国制造”。
从日常的生活用品,到各种电子产品,中国货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特朗普加征关税,首当其冲受影响的就是这些从中国进口的商品。
关税一涨,商品的成本就上去了,价格自然也要跟着涨。
美国民众们也不傻,他们心里清楚,要是等关税正式实施了,这些中国商品的价格肯定得大幅上涨。
所以啊,他们就想在涨价之前,赶紧把自己需要的东西买好。
在谷歌趋势上,"中国商品清单"搜索量暴涨580%,"关税前必买"成最热话题。这场全民参与的消费狂欢中,三类商品成为焦点:
生存刚需派:
中国产卫生纸、方便面、速冻水饺遭疯抢,加州Costco甚至出现"两家庭为最后一箱老坛酸菜面对簿公堂"的闹剧。疫情期培养的"中国胃"遇上关税恐慌,让某跨境电商平台方便面销量暴增300%。
科技发烧友:
海信75英寸4K电视、大疆无人机、小米扫地机器人被科技博主集体推荐。纽约程序员马克驱车200公里抢到最后一台海信电视:"省下的关税差价够买三年Netflix会员!"
隐秘囤货党:
美妆博主揭秘"中国成分平替清单",完美日记口红、花西子散粉成新宠。更有精明主妇囤积义乌产圣诞装饰:"现在买比12月省47%!
以前这些东西价格实惠又好用,可关税一加,价格可能就会高得让老百姓咋舌。
还有各种时尚的服装,中国的服装不仅款式多样,而且性价比超高,一直深受美国民众喜爱。
但关税政策一旦落地,这些服装的价格优势可能就会大打折扣。
对于美国的一些年轻人来说,电子产品可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很多美国年轻人喜欢的手机配件、智能手环等产品,不少都是来自中国。
他们原本可以用比较实惠的价格买到这些心仪的电子产品,可现在关税的阴影笼罩下来,他们也不得不考虑在关税实施前赶紧入手。
美媒列出的 “购物清单” 里,包含了各种各样的中国商品。
这一方面反映出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受欢迎程度,另一方面也凸显了美国民众对关税政策的担忧。
他们害怕关税带来的价格上涨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质量,影响到原本的消费计划。
从这件事儿咱们也能看出,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真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个看似简单的关税调整,却能让普通民众的生活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也让我们思考,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如此紧密,任何一个决策都应该谨慎考虑,因为它不仅影响着本国的经济,也会对其他国家以及全球的经济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于美国民众来说,他们在关税实施前疯狂搜索 “囤货清单”,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他们只是想在这场政策变动中,尽量减少自己的损失,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平。
而 “中国” 在这些清单里频繁出现,也再次证明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影响力。
家人们,你们对这件事儿有什么看法呢?
觉得美国民众这样疯狂囤货能真正解决问题吗?
对于特朗普的加征关税政策,你们又怎么看呢?
快来评论区留言分享,咱们一起讨论讨论,看看大家都有哪些独到的见解!
来源:懂瓜刮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