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知名网络媒体走进吴桥:解码“杂技之乡”的非凡魅力与时代传承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4 17:19 1

摘要:9月10日至12日,“‘吴’奇不有等你来‘桥’”全国知名网络媒体走进吴桥活动在河北吴桥圆满落幕。来自全国的10余家知名媒体记者,用三天时间深入这座“杂技之乡”的各个角落,通过沉浸式体验与深度探访,以融媒体传播的多元视角,向大众揭开吴桥杂技那穿越千年的神秘面纱,

9月10日至12日,“‘吴’奇不有等你来‘桥’”全国知名网络媒体走进吴桥活动在河北吴桥圆满落幕。来自全国的10余家知名媒体记者,用三天时间深入这座“杂技之乡”的各个角落,通过沉浸式体验与深度探访,以融媒体传播的多元视角,向大众揭开吴桥杂技那穿越千年的神秘面纱,展现其在当代的创新活力。

场馆探访:触摸杂技文化的历史脉络与民间温度

江湖文化城作为吴桥杂技最鲜活的“活化石”,刚踏入其中,浓郁的江湖气息便扑面而来。这里复原了明清时期杂技市场的热闹景象,各路艺人在此各显神通。“上刀山”的表演者赤脚踩在锋利的刀刃上,稳步向上攀爬,每一步都牵动着记者们的心弦;“吞火海”的艺人口吞明火,引得现场惊叹声此起彼伏。媒体团成员们纷纷举起相机,记录下这些惊险又精彩的瞬间,感受着最原始、最地道的杂技江湖魅力。

在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另一番景象令人动容。练功房里,年幼的学员们正在刻苦训练,汗水浸湿了他们的练功服。一位小男孩在练习帽子杂技动作,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重新站起,小小的脸上写满了坚毅。该校校长介绍,学校采用“传统师徒制+现代教育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既传承了杂技的精髓技艺,又让学员们接受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为吴桥杂技培养了大批后备力量。记者们深切感受到,这里不仅是技艺的传授地,更是梦想的孕育场。

鬼手居剧场内,“鬼手”王保合儿子王立刚的表演堪称一绝。他的“三仙归洞”绝技,只见三个小球在他手中变幻莫测,任凭记者们瞪大双眼,也看不出丝毫破绽。王立刚是吴桥杂技世家的第四代传承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鬼手居”的现任掌门,他在继承父亲衣钵的基础上,将传统杂技技艺与现代传播手段相结合,成为新一代“鬼手”的代表人物。

于金生杂技小院则充满了浓厚的家庭传承氛围。于金生老人一家几代人都从事杂技事业,其旧居内展示了于氏家族历代艺人的道具、照片和文字资料,其中特别提到于金生擅长“上刀山”“下火海”“吞宝剑”等高危技艺,以“艺高人胆大”闻名江湖。

孙福有故居让记者们了解到吴桥杂技走向世界的历史。孙福有作为吴桥杂技的代表人物之一,曾带领杂技团在世界各地演出,让世界认识了中国杂技。故居内陈列的旧照片、演出道具等,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辉煌的历史。

多维视角:解读吴桥杂技的活态传承与现代发展

媒体团还探访了吴桥杂技博物馆,这里系统展示了吴桥杂技的发展历程、各种杂技门类以及珍贵的历史文物。通过讲解员的介绍,记者们了解到吴桥杂技从街头卖艺到登上大雅之堂的演变过程,对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河北金鼎古籍文化有限公司,记者们看到了杂技古籍的修复与再版过程。这些古籍记载了许多失传的杂技技艺,公司通过现代技术对其进行修复和整理,为杂技文化的传承提供了重要的文献支撑。这让记者们意识到,吴桥杂技的传承不仅在于技艺的延续,更在于文化的保护与传播。

国际影响:吴桥杂技的世界地位与未来展望

吴桥杂技素来有着“世界杂技看中国,中国杂技看吴桥”的美誉。以吴桥命名的“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自1987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十九届,与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法国明日与未来国际杂技节并称为“世界三大杂技赛场”,也是中国历史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国际性杂技艺术节。

值得关注的是,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将于9月28日至10月8日在沧州市吴桥县和石家庄市举办,且主体活动首次落地“杂技故乡”吴桥。这一举措意义重大,不仅体现了吴桥在国际杂技艺术领域的重要地位,也为吴桥杂技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它将吸引更多国际目光聚焦吴桥,促进国际杂技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吴桥杂技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本次活动通过多家全国性网络媒体的集中报道,依托短视频、图文、海报等融媒体形式,有效吸引广大网友线上互动、线下体验,以“网上引流”助推“线下文旅”,进一步扩大了“杂技之乡”的品牌影响力,为即将举办的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记者:张焱辉 摄影:张焱辉 摄像:张焱辉 剪辑:张焱辉 编辑:陈彤彤 校对:高新

来源:热点情报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