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之城”第三届诵读大赛决赛侧记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4 17:25 1

摘要:一篇篇原创诗歌,一次次饱含深情的诵读,让现场1600余名观众和参赛诵读者一同畅游在诗歌的海洋里,感受诗歌诵读的独特魅力,共赴这场充满诗意的邀约。

一场诗歌诵读的盛会

——“中国诗歌之城”第三届诵读大赛决赛侧记

石河子作为西北五省中首个获称“中国诗歌之城”的城市,早已将写诗、读诗、诵诗融入城市的文化底蕴之中。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9月12日晚,明珠广场化作诗歌诵读的海洋,已连续举办三届的“中国诗歌之城”诵读大赛决赛如约举行。

一篇篇原创诗歌,一次次饱含深情的诵读,让现场1600余名观众和参赛诵读者一同畅游在诗歌的海洋里,感受诗歌诵读的独特魅力,共赴这场充满诗意的邀约。

自今年7月第三届诵读大赛启动以来,线上网络赛和线下场地赛就吸引了大批诵读爱好者。网络赛区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500余个投稿作品,经过专家评审,评选出130个获奖作品。线下赛区收到120余个参赛作品,经过两个月初赛、复赛的层层选拔,最终有8篇优秀作品脱颖而出,进入当晚的总决赛。

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青年毛泽东扮演者王仁君担任专业评审。

大众评审打分。

值得关注的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大赛水平,今年在评审组成和赛制上有了新的突破与优化。不仅特邀5位相关领域的资深人士担任专业评审,还邀请了50名来自各行各业的诗歌诵读爱好者代表组成大众评审团,让观众也能参与到评选中,增强了比赛的互动性和参与感。同时推出的“踢馆赛”,更是给观众带来了不少惊喜与期待。

师市直属机关工委表演诵读作品《每当我们深情凝望》。

石河子播音主持诵读协会表演诵读作品《家园:边疆与故乡》。

当晚的总决赛现场,气氛热烈又庄重。选手们身着盛装,凭借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技艺,将一首首原创诗歌演绎得淋漓尽致。他们的声音时而激昂高亢,时而低沉婉转,用声音勾勒出边疆的壮丽画卷,用情感诠释着诗歌的深刻内涵。

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表演诵读作品《天山脚下创伟业》。

新疆天业(集团)的一线产业工人带来的《天山脚下创伟业》,诉说着兵团人用脊梁扛起的产业攻坚重任,用创新续写转型跨越篇章的故事。

新疆天业(集团)参赛者赵梓洋说:“非常荣幸能参加今天的诵读大赛决赛,还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这份荣誉对我们来说沉甸甸的。我相信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希望通过诵读,展现新时代产业工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师市教育局表演的的诵读作品《薪火长歌》。

师市教育局作为“踢馆”队伍,带来的诵读作品《薪火长歌》将晚会推向高潮。100多名师生登台献艺,歌舞、戏曲、诗歌诵读轮番上演,多种艺术形式的交融碰撞,生动展现了诗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该作品最终以95.74的高分荣获大赛一等奖。

师市教育系统参赛者王众高兴地介绍:“我们这个节目的初衷,其实是想以诵读加演绎的方式,让兵团精神从历史书中走进我们的生活,走进校园。”

舞台下,大众评审和观众被深深吸引,时而屏息凝神,时而掌声雷动,共同沉浸在这场诗歌的盛宴之中。

观众赵海蕊表示:“不管是头发花白的老人还是少年们,都因为对诗歌的热爱汇聚到这里,用诗歌表达自己对祖国、对家乡还有对生活的热爱。”“这种赛制让我们很多诗歌爱好者也有机会参与其中,尤其是今天,能在现场感受到这么多优秀的原创作品,我特别高兴。希望今后在石河子,能感受到更多诗意的生活,体会到更多诗歌的美好和生活的美好。”大众评审孙茂娟说。

诗歌编织梦想,诵读传递情感。从线上到线下,从专业评审到大众参与,这场诵读大赛不仅是一场竞技,更是一次文化的盛宴,一次心灵的洗礼。而“中国诗歌之城”的美誉,也随着一场场诵读大赛的举办,愈发响亮,愈发深入人心。(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艳 武晋峰 张继东)

来源:石河子融媒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