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苏州的公司更像中山的子公司和生产基地。”4月7日,由中山日报社、中山广播电视台骨干记者组成的“挺起‘产业脊梁’——中山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型深调研采访团队走进苏州工业园区,在中山康晟副总裁王童童的引导下参观了企业总面积有6000多平方米的苏州基地,探寻中山
“苏州的公司更像中山的子公司和生产基地。”4月7日,由中山日报社、中山广播电视台骨干记者组成的“挺起‘产业脊梁’——中山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型深调研采访团队走进苏州工业园区,在中山康晟副总裁王童童的引导下参观了企业总面积有6000多平方米的苏州基地,探寻中山生物医药企业的“螺旋式”发展路径。
中山康晟副总裁王童童接受中山媒体团采访。记者 秦茂群 摄
2021年,中山康天晟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山康晟生物”)在中山沉淀发展5年后,为寻求就近服务客户、了解市场需求、进一步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决定走出中山,布局长三角。苏州,这个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成为他们的选择。
“到目前为止,苏州基地产能在中山的基础上翻了大概10倍,2024年在产能利用率上达到了90%以上。”王童童表示,两地公司是“双城双产双研发”模式,苏州子公司不仅复制了中山总部的装修风格与设计,更将中山的文化带到了苏州。“这间茶室就是仿照中山总部的茶室建成的,成为我们招待客户、合作伙伴的重要场所。”他带着记者参观了企业的“会客室”,在这间促成诸多合作的茶室里,从茶台到风格俨然是岭南茶室的“异地重建”。
苏州康晟生物基地的产能在中山的基础上翻了大概10倍。记者 秦茂群 摄
而一起被带来的,还有中山企业高效务实的作风。
“苏州基地我们的人数会控制在30人左右。”王童童介绍道,苏州基地主要负责生产、销售,便于获取最前沿的市场信息、更多元化的客户需求、先进的管理经验等,而中山总部则侧重于研发和管理。这种“两地协同”的模式,不仅让康晟生物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提升效率,更在无形中构建了一张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为企业未来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企业发展是阶段性的,中山能帮助企业在向前踏一步的时候汲取力量。”王童童透露,中山康晟生物的三厂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中,未来企业将继续深化“两地协同”的发展模式。“现在两地很像企业的红蓝军,有着竞合的关系。竞争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合作是为了更快地进步。”他表示,为促进两地企业的协同发展,企业管理层经常以一月一往返的方式紧密两地联系。
苏州康晟生物实验室。受访者提供
编辑 陈雪琴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林志强
本文来自【中山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