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事实并不是如此。虽然,国内市场的地位依旧举足轻重,但也有越来越多国家的新能源销量开启高速增长,新能源占比亦逐渐走高,推动着全球汽车市场的新能源化。
因在全球新能源轻型车新车市场中的占比一直高于50%,我们总认为中国是以一己之力拉动着该细分市场的增长,更有甚者将国内比作电动车孤岛。
然而,事实并不是如此。虽然,国内市场的地位依旧举足轻重,但也有越来越多国家的新能源销量开启高速增长,新能源占比亦逐渐走高,推动着全球汽车市场的新能源化。
EV-Volumes的统计数据就显示,2月全球轻型车(含轿车、SUV、MPV和皮卡)新能源销量同比增长49%至121.7万辆,累计销量为247.8万辆。
其中,受春节假期影响,2月中国市场贡献了68.6万辆,环比减少近6万辆。但得益于北美和欧洲市场的新能源销量分别继续同比大幅增长20%和19%,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总销量也增长35%,所以2月全球市场的总销量只环比减少4.1万辆。
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增幅最为明显的国家主要来自亚洲,比如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的同比增幅都超过200%。而体量较小的新加坡,在2024年新能源销量翻番一倍多之后,今年的新能源渗透率已冲高42%。以此推算,新加坡很可能成为继挪威之后,全球第二个实现全面电动化的汽车市场。
小鹏M03闯入十强
从全球新能源市场的热门车型和畅销品牌榜单来看,2月中国市场的贡献度虽有所收窄,但由于份额过半,自主阵营的车型和品牌仍占据大多数席位。
比如,在2月和前2月热门车型TOP20中,除了自主车型,还是只有特斯拉和大众旗下的3款上榜。
依次来看,尽管特斯拉Model Y以5.4万辆继续占据着榜首,可实际上同比跌幅达到28%,这还刷新了2023年以来的最差单月表现。今年初,Model Y已连续两个月同比走跌,累计销量也只有12.0万辆,远远低于去年同期的15.2万辆。
这主要是因为焕新版Model Y还没有开启大规模交付,尤其是国内消费者基本需要等到3月才能提车,接下来就看焕新版能否扭转当前的颓势。
2月已是比亚迪宋连续第8个月获得单月车型亚军头衔,在累计榜单中也依靠9.2万辆稳居第二。
与此同时,2月特斯拉Model 3则凭借着3.9万辆再次回到三强,在累计榜单中也以近万辆的优势登上领奖台。在非季末月份的单月和累计热门车型榜中,特斯拉能在前三中占据两个席位是非常罕见的,可考虑到2月中国市场的特殊性,这又在情理之中。
随着智驾版车型的上市和产能的爬升,2月比亚迪海鸥快速回升至3.0万辆。同样地,比亚迪旗下的秦PLUS、秦L、元plus、元Up、海豚和驱逐舰05等车型的销量也在稳步增加。
至于吉利银河星愿,2月销量其再次刷新了自身新高达到2.9万辆,但因不敌海鸥和Model 3,排名被挤至第5。根据日前官方公布的最新数据,3月该车的销量继续冲高至3.2万辆,可惜的是想以此同时超过海鸥和交付高峰期的Model 3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样来看它距离三强的席似乎位越来越远。
值得一提的是,星愿依旧是非比亚迪非特斯拉车型中销量最高的车型。
紧随星愿之后的是小米SU7,近日因3月底的车祸,它正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不过由于此前积压了大量的订单等待交付,短期内其销量应该不会受到影响,比如3月交付量就再次刷新最高纪录,达到2.9万辆以上。
除了春节因素,海鸥和星愿的双重夹击极有可能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2月五菱宏光MINIEV的排名已经下滑至第8,吉利熊猫mini也掉至第14。
反倒是小鹏Mona M03,2月销量继续稳定在1.5万余辆,并以此闯入车型单月和累计十强占据最后一个席位,接下来它说不定也会成为榜单前半部分的常客。
而2月榜单中排名下滑最严重的是大众ID.4,单月排名从第10掉落至第15,累计排名更是直接从第10下滑至第16。
此外,还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宋L。随着DM-i智驾版的上市,再加上纯电车型的共同努力,今年前2个月宋L的总销量达到2.2万辆,这让它再次出现在热门车型的累计榜单中。
Vinsfast首次上榜
再从畅销品牌榜来看,依靠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的共同推动,2月比亚迪重回30万辆以上,前2月的总销量为58.8万辆。
据悉,今年比亚迪汽车的年销量目标为550万辆,而作为集团体量最大的子品牌,比亚迪大致需要承担九成的销量,相当于接近500万辆。由此推算,今年剩下的10个月比亚迪需要售出440万辆左右,月均44万辆,压力不小。
由于最走量的车型Model Y表现不佳,2月特斯拉销量继续同比下跌,仅收于9.8万辆。去年3月特斯拉的销量高达16.7万辆,不知借助焕新版Model Y的帮助,届时其是否能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虽说,星愿没能稳居车型三强,熊猫mini销量也有所回落,2月吉利的销量同比增长247%至7.7万辆,这已是其连续第2个月将单月品牌的季军头衔收入囊中。
随着旗下新能源产品矩阵的不断丰富,特别是银河系列的强劲推动下,未来吉利的月销大概率会稳居10万辆以上。只是,3月吉利银河在国内独立为品牌,如果EV-Volumes不将其与吉利进行拆分,那么到时吉利极有可能在非季度末月份超过特斯拉,登上季军宝座。
高歌猛进的吉利,让发挥稳定的五菱黯然失色。更令人担心的是,其身后的大众走势似乎也越发强劲,1月4.3万辆,2月3.8万辆,最快3月或许就会超过前者。而大众的进步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在欧洲市场的出色表现,今年前2月大众ID.3、ID.4和ID.7均跻身当月欧洲新能源热门车型十强,月销均超过5,000辆。
在大众和宝马身后的是四家来自国内的造车新势力品牌,依次分别是小鹏、理想、零跑和小米,它们领先了奔驰、丰田、起亚、沃尔沃和现代等深耕汽车行业多年的传统车企。
不过,这其中因新款EV3收获8,125辆的新纪录,2月起亚销量继续保持在2万辆以上,排名也前进至第13,是上述传统车企中排名进步最大的。
此外,2月品牌榜中还出现了一个全新的面孔,那就是榜单末位的Vinsfast,2月售出1.5万辆。据悉,Vinsfast的销量构成中,越南本土市场贡献85%,其他部分来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美国等市场。
只是,随着4月3日美国开始对进口汽车和关键零部件征收25%的关税,此后Vinsfast在该市场的销量应该会大幅减少。有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Vinsfast在美国的销量约为525辆,在经销商原有库存清空之后,恐怕其月销估计很难再达到三位数了。
但由于在美国市场的销量本就较小,只要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等市场继续保持高昂走势,Vinsfast或许能经常全球新能源品牌榜单中占有一席之地。
和单月榜单相比,在前2月的品牌累计榜单中变动非常小,其中排名变化最大的问界,排名从第15下滑至第19。这主要是因为3月问界新M5 Ultra和2025款问界M9相继上市,2月会有大量的消费者持观望态度,3月两款新车开启大规模交付后,品牌销量应该就会回升。
来源:汽车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