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饮食竟如此寒酸?商周帝王吃蚂蚁卵酱,唐朝才用上铁锅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8 14:46 2

摘要:在历史的长河中,古代帝王的饮食一直令人好奇,其御膳并非想象中的那般极致奢华。事实上,不同朝代,帝王们的饮食有着巨大差异,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比不上现代人。

在历史的长河中,古代帝王的饮食一直令人好奇,其御膳并非想象中的那般极致奢华。事实上,不同朝代,帝王们的饮食有着巨大差异,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比不上现代人。

商周时期,纣王的 “酒池肉林” 看似奢华,实则饮食条件简陋。当时烹饪方式有限,所谓肥美的肉,多是白水煮制,即便炙烤,也因缺乏孜然、辣椒面、十三香等调料而味同嚼蜡。且磨面技术在汉代才普及,商周时期想吃馒头烧饼,纯属奢望。

为了给白水煮肉增添滋味,贵族发明了豉醢这一蘸酱调味料,它由蚂蚁卵制成。不过,这种酱料极为珍贵,只有在过节时,君王贵族才有机会品尝。同时,古代食材未经检疫,厨师也未体检,食用时极易感染寄生虫。再者,用青铜器加热酒,容易导致金属中毒,这也是商朝人平均寿命不超过18岁的原因之一

秦朝时,水稻尚未出现,虽有麦子,但面食还未问世。皇帝的主食以五谷杂粮为主,韭菜是主要蔬菜。值得一提的是,牛在秦朝地位崇高,作为农耕的重要劳动力,是勤劳的象征,牛肉是绝对禁止食用的。

直到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为宫廷饮食带来了变革。黄瓜、核桃、香菜、芝麻、石榴等西域食物传入,丰富了皇帝的餐桌。据说汉武帝十分喜爱香菜,许多菜肴都会添加。此外,皇帝饮食有 “八珍之味” 的规定,水珍八珍包含鱼翅、海参、明骨、花椒、鱼肚、燕窝、熊掌、鹿筋、雪蛤等。烹饪方式也日益多样,有酱腌、糟醉、蒸、煮等。

汉朝还是中国最早实行分餐制的朝代,并且出现了铁锅,常用的烹饪方式是煎。以煎鱼为例,将鱼肉放入釜中加水烧制,待汤干后加入佐料,这道菜深受汉朝贵族喜爱。另外,年夜饭必不可少的饺子,相传是东汉年间医圣张仲景发明的。寒冬腊月,他见穷人耳朵冻烂,便将羊肉与驱寒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煮熟成 “驱寒矫耳汤”,人们食用后身体变暖,冻伤痊愈,饺子的做法也流传下来。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饮食不仅追求食材丰富,还注重色香味俱全。西北新疆的大烤肉、涮肉,东南江浙的叉烧腊味,南方的烤鹅、鱼生,西南滇蜀的红鱿鱼香等珍馐,极大地丰富了宫廷饮食,炒菜的烹饪方式也得到发展。《齐民要术》中记载的 “炒鸡子法”,鸡蛋打破放入铜铛搅拌,加入细切的葱白、盐米、豆谷、麻油炒制,与现代炒鸡蛋的方法几乎相同。

唐朝时,宫廷饮食极为奢华,追求丰富、新鲜与养生。天下山珍海味随时供应,食医会根据气候节令搭配食谱。御膳分工精细,仅负责主食的就有16人,摘菜淘米也有专人负责,做一顿主膳甚至会动用800多名各地大厨。唐代酿酒技术发达,唐太宗甚至亲自参与酿酒。《太平预览》记载,唐太宗在宫苑种植马乳葡萄并酿酒。四川的剑南春在唐朝便是名酒,公元742年,李白将家乡白酒献给玄宗,玄宗饮后赞赏有加,赐名蜀地绵竹所产之酒为 “剑南烧春”,并列为御酒。此时,宫廷与民间的饮食已与现代颇为接近。

宋朝堪称 “吃货的年代”,皇帝多食用羊肉,猪肉则是穷人的选择。做菜调料丰富,除辣椒外,葱姜蒜、豆豉、花椒、酱油、醋一应俱全,炒腰子、炒蛤蜊、炒羊肉等菜肴均可享用。宋朝皇帝还有个特别之处 —— 喜欢 “点外卖”。中国古代从宋朝开始,民间出现饭店、酒店。北宋时期,皇帝常出宫觅食,如宋仁宗常去民间苍蝇馆子,宋高宗也曾派人到苏堤附近鱼店买鱼羹,这与现代特朗普喜欢点麦当劳颇为相似。

明朝时,辣椒和西红柿传入中国,重口味的美食爱好者有了新选择,青椒炒肉丝、番茄炒蛋成为可能,烤玉米、烤红薯、四季豆、菠萝清炒等美食也出现在餐桌上。不过,虽有满汉全席,但多为样板菜。据溥仪的胞弟溥杰之妻在《食在宫廷》中描述,膳房烹饪规定严格,不许随意搭配,调料单一,厨师难以发挥,导致御膳乏味。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也提到,每天仅早晚两顿正餐,御膳菜品常年大同小异,再美味的菜肴,天天食用也会令人厌倦。

古代帝王的饮食随着朝代更迭不断变化,从最初的简单粗糙到逐渐丰富精致,再到后期因各种规则限制而趋于平淡,这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物质条件、烹饪技术,也与社会文化紧密相连,展现出独特的历史韵味。

来源:神经外科周医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