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如今,白云山医药2024年财报显示,金戈去年销量总计只有8785.19万片,与2023年相比每天少卖了近36500片,且销售额也降至10.34亿元。
深夜的药店柜台前,一位中年男士压低帽檐,将两盒金戈快速塞进购物袋。
这种隐秘的消费场景,曾是国产“伟哥”黄金时代的缩影。
隐秘而庞大。
但如今,白云山医药2024年财报显示,金戈去年销量总计只有8785.19万片,与2023年相比每天少卖了近36500片,且销售额也降至10.34亿元。
首次出现营收和销量双下滑。
这个价值超10亿的“蓝色神话”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危机。
从2014年横空出世终结进口药垄断,到如今业绩萎靡。这背后原因,首先可以排除掉“当代中年男性能力更强大了”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更多问题出现在,2023年开始的伟哥价格绞杀和996福报下年轻人“无欲则刚”的态度转变上。
金戈的萎靡堪称一部黑色喜剧:它教会了中国男人如何重振雄风,却没能教会自己如何挺过中年危机。
01
国产金戈:
91.32%的毛利率,
100%人情世故
2014年9月2日零点,广州白云山制药厂的生产线彻夜轰鸣。流水线工人看着蓝色药片如洪水般倾泻而出,恍惚间以为自己进了糖果厂。
这一天,万艾可专利到期刚过1分钟,首批国产西地那非片“金戈”便涌向全国5万家药店。
34.5元/片的定价正好是原研药的1/3,充满了“人情世故”,精准地踩在中国男性的心理防线上:“贵了怕没用,便宜了怕丢人。”
“当时医药代表们像发扑克牌一样铺货。”曾参与金戈初期推广的张经理回忆道。渠道策略精准击中国人心理:避开需要处方的医院系统,主攻药店的“隐秘柜台”。
这种“沉默营销”让金戈三年内销量暴涨35倍,2018年市占率突破53%,将原研药万艾可逼退至23%的角落。
暴利的密码藏在财报数字里:91.32%的毛利率堪比茅台,每片成本不足1元的蓝色药丸,在药店终端售价高达48元。
这不仅是专利悬崖期的政策套利,更是对“男性尊严”的极致收割。
但危机的种子也在此刻埋下,超过20家药企嗅到血腥味疯狂涌入,价格战的硝烟在市场四处升腾。
2019年的某个行业闭门会上,某仿制药企高管放出狠话:“金戈能做的我们都能做,成本还能再砍30%。”齐鲁制药的车间里,每片成本0.8元的西地那非正在等待集采的致命一击。
到2020年某行业展会上,甚至有竞品的易拉宝直接把金戈P成了“金鸽”,配文写道:
“飞不动了吧?”
01
伟哥们最差的时代:当价格战撞上“性萧条”
2020年8月的第三批药品集采现场,齐鲁制药举起“2.08元/片”的报价牌时,空气直接安静了2秒。
这个价格别说赚钱,甚至很难说服患者相信药会有疗效——毕竟街边烤肠都涨到3元了。
而就当金戈含泪退出公立医院市场,转身发现零售端,才发现,那边真正的修罗场。
拼多多直播间里,主播举着粉色药盒嘶吼:“千威西地那非,1元体验装还包邮!家人们三二一上链接!”
在同一页面里,万艾可价格腰斩至29.8元/片,金戈的价格优势已然不再。
价格体系的崩塌带来还有消费心理的微妙转变:当“廉价尊严”成为刚需,那个曾代表品质保证的“白云山”商标,反而成了拖累。
价格战打不过,质量比拼也很悬。
他达拉非——这个能维持36小时药效的“周末药”,正在改写游戏规则。
在厦门某三甲医院的泌尿科诊室,主任医师发现高端客户开始指定开这种新药:“他们不在乎价格,只关心能不能在应酬喝酒后正常服药。”
数据显示,他达拉非在国内ED药物市场的份额已从2018年的12%飙升至2023年的37%,而金戈仍在固守逐渐老化的西地那非市场。
比竞品围剿更致命的,是消费根基的松动。
深夜的互联网医院ED问诊区,32岁的程序员小林留言:“每天加班到12点,哪有精力想这些?”《中国80/90后性健康报告》显示,30岁以下群体每月性生活少于1次的比例达47%,而金戈的核心客群——40岁以上男性的消费频次,正以每年5%的速度递减。
当“性萧条”撞上人口老龄化,这个看似庞大的1亿ED患者市场,实际已成困局。
03
仿制药黄昏:伟哥们为何集体“不举”?
金戈的困境,像极了相亲市场的35岁程序员——技术老旧、要价太高、还不会打扮。(大误)
这暴露出中国仿制药企的集体困境——当集采将利润空间压缩到5%以下,缺乏真正技术壁垒的企业只能在同质化竞争中慢性死亡。
白云山的自救显得矛盾重重。
2023年斥资3亿收购肺动脉高压适应症批文,试图将金戈包装成“救命药”;另一边却在价格战中被迫推出9.9元/片的简装版。
这种撕裂的战略背后,是更深的体制之困——上市公司与药厂之间持续三年的利润分配纠纷,让研发投入始终徘徊在营收的1%左右。
在广东清远的金戈生产车间,智能化改造后的生产线每小时可产出12万片药片。但流水线末端的质检员发现,最近三个月,装箱完成的药品有三分之一最终又回到了库存区。这个细节,或许比任何财报数据都更直观地揭示着行业的凛冬。
金戈的故事,是中国特色商业传奇的典型注脚:这里有政策东风催生的暴富神话,有资本乱炖出的行业闹剧,也有创新乏力后的集体行为艺术。
但换个角度看,这场危机或许正是解药——当“伟哥”不再需要藏在黑塑料袋里交易,当健康管理取代病耻感成为共识,这个行业才算真正“硬起来”。
此刻,仓库里堆积的金戈药盒上,那个奔跑的男性剪影Logo依然醒目。只是不知道这个曾经的市场霸主是否明白:有时候,停下比奔跑更需要勇气。
来源:贝塔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