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美国关税胁迫,出口转内销正当时!而永辉超市已开始行动!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8 14:32 1

摘要:美国挥舞的关税大棒,又一次砸向全球贸易链。从芯片到服装,从家电到日用品,无数中国企业的出口订单遭遇“断崖式”下滑。一家浙江的外贸工厂主在社交平台写道:“仓库堆满了发不出去的货,工人眼巴巴等着工资,美国加征的每一分关税,都像压在我们身上的石头。”这样的困境并非孤

​​​​

美国挥舞的关税大棒,又一次砸向全球贸易链。从芯片到服装,从家电到日用品,无数中国企业的出口订单遭遇“断崖式”下滑。一家浙江的外贸工厂主在社交平台写道:“仓库堆满了发不出去的货,工人眼巴巴等着工资,美国加征的每一分关税,都像压在我们身上的石头。”这样的困境并非孤例。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中国对美出口同比下滑12%,数百万外贸从业者又一次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但危机之中,总有人率先破局。当一些企业还在等待政策“救市”时,永辉超市的一封《致中国优质供应链的公开信》,点燃了国内市场的希望——“出口受阻的库存,15天就能上架永辉;外贸企业缺内销经验,永辉来扶持;想转型做爆款,永辉陪你一起开发!”这不是口号,而是一场“出口转内销”的实战宣言。

永辉的“战时通道”拆掉了外贸与内需的高墙。永辉的底气从何而来?答案藏在供应链的刀刃式改革中。过去,一件商品从工厂到货架,往往要经过品牌商、经销商、区域代理等多重加价,消费者最终买单的价格可能比出厂价高出数倍。永辉直接喊出“裸价直采”——砍掉所有中间环节,工厂价就是零售价。浙江一家毛巾厂老板算了一笔账:“过去一条毛巾出口价6元,国内零售价卖15元,现在通过永辉直采,我们出厂价8元,永辉卖9.9元,销量翻了三倍。”

对于积压的外贸库存,时间就是生命。永辉开辟“绿色通道”:从验厂、质检到上架,全程压缩至15天。广东一家玩具厂积压的10万件出口订单,通过永辉一周内完成改标、两周铺进全国500家门店,资金迅速回笼。“永辉的买手团队甚至帮我们重新设计包装,教我们讲中国消费者的故事。” 工厂负责人感慨,2. 15天极速上架,拯救外贸企业。

许多外贸企业擅长生产,却不懂国内市场。永辉的解决方案是:“你们负责生产,我们负责读懂14亿人的需求。” 江苏一家曾为日本品牌代工的陶瓷厂,在永辉的建议下将出口剩余的素色餐具,改造成“国风手绘系列”,上线首月卖出20万套。厂长坦言:“没有永辉的数据支持和渠道反馈,我们根本摸不准国内年轻人的喜好。”

永辉的行动,撕开了出口转内销的一道口子,但更大的意义在于——它验证了一条可行路径:当外部市场收缩时,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完全有能力承接优质产能。 而这需要更多行业加入“协同作战”。 广东小家电企业将出口欧美的咖啡机缩小容量,适配中国小家庭;福建鞋厂把海外运动鞋的“潮设计”与国人脚型结合,推出性价比更高的国潮款。除了永辉,盒马、胖东来等企业也在搭建“外贸专区”,用流量扶持外贸好货;抖音、快手等平台开辟“出口转内销”直播专场,让厂长直面消费者。商务部“外贸优品汇”计划、各地政府的外贸转内销展会,正形成“企业自救+平台赋能+政策护航”的立体网络。

历史告诉我们,妥协换不来尊严,唯有战斗才能重生。回望历史,中国制造从未被危机击垮。2008年金融危机时,外贸依存度高达60%的中国咬牙转向内需,催生了电商爆发、国产替代的黄金十年;今天,面对美国的关税围堵,我们有了更厚的底牌——全球最全的产业链、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最强的数字化基建。 但这场战役的胜负,取决于每一个参与者的决心。若外贸企业仍指望“等美国降关税”,只会错失转型良机;若零售平台只顾“赚快钱收通道费”,终将失去优质供应链;若消费者盲目崇拜“进口标签”,便是对中国制造的背弃。

永辉超市董事长叶国富在供应商大会上说:“中国不缺好产品,缺的是发现好产品的眼睛,和成全好产品的胸怀。” 这句话,何尝不是对中国经济的期许? 当美国试图用关税阻断我们的出海之路时,我们选择转身拥抱脚下这片热土。这里有14亿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有全球竞争淬炼出的制造业韧性,更有“自己人帮自己人”的市场温度。 这场危机终将过去,但此刻的选择将定义未来——是低头妥协,还是携手破局?答案,就在每个中国人的行动中。

来源:务本堂杂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