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关税政策难以持久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8 14:15 2

摘要:尽管特朗普宣布了一揽子新的进口关税措施,声势浩大,但这种高压贸易政策很可能难以长期维持下去。从经济现实到政治压力,再到民意的反弹,多重因素正在迅速累积,迫使白宫调整方向。

尽管特朗普宣布了一揽子新的进口关税措施,声势浩大,但这种高压贸易政策很可能难以长期维持下去。从经济现实到政治压力,再到民意的反弹,多重因素正在迅速累积,迫使白宫调整方向。

与历届总统相比,特朗普第二任期在家庭消费者中的起步表现明显较差。图中为“消费者信心指数”(以任期起始点为基准重新设定)。阴影区域显示自2001年以来历任总统的区间范围。来源:BCA Research、密歇根大学,《金融时报》

首先是经济代价的显现。几乎所有主流经济机构都预测,这一轮关税将推高物价并拖慢经济增长。一方面,消费者信心在关税生效前就已开始下滑;一旦这些措施真正开始冲击供应链,消费者情绪可能会出现更剧烈的下跌。美国家庭支出中约有三成用于耐用品和日用品——比如食品、服装和电子产品,这些都将直接受到高关税影响。有分析指出,如果把所有关税成本都传导给消费者,一部iPhone 16 Pro Max的售价甚至可能从目前的1599美元涨至2300美元。

更糟的是,美国本土制造商在当前局势下很难迅速找到便宜的替代原料或产品,价格压力被放大的可能性更高。根据安联研究的数据,大约三分之二的企业最终会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而在价格以外,其他负面效应也开始浮现。例如,仅过去两个月,与“政府效率改革”相关的裁员公告就超过了28万人。与此同时,现有关税政策及由其带来的不确定性,也正在抑制企业的招聘和投资意愿。

这并不是空穴来风。自2021年1月以来,美国整体价格水平已平均上涨20%,便宜商品的涨幅更高,而共和党控制的州也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债务压力。如果美联储为了控制由关税引发的通胀而持续高利率,这些问题只会进一步加剧。美国民众对进一步经济阵痛的容忍程度,远远没有白宫设想得那么高。

与此同时,贸易对手的反制策略也直指政治痛点。例如,欧盟正在研究对路易斯安那州的大豆、堪萨斯州的牛肉、阿拉巴马州的农产品等加征关税——这些都是典型的共和党控制州,目的是通过经济打击制造国内政治压力。

政治上的不满正在逐渐扩大。以往,消费者信心通常与总统的支持率高度相关,尤其在共和党执政时更为明显。《金融时报》记者约翰·伯恩-默多克引用YouGov的数据指出,特朗普在2024年非“铁杆川粉”选民中的经济支持率正在迅速下滑。共和党内的整体消费者情绪,也已经出现转折迹象。

自特朗普公布最新一轮关税以来,反对声音不断扩大。本周,美国参议院通过了一项主要具有象征意义的决议,反对对白宫对加拿大征收的新关税,其中不少共和党议员也投了赞成票。更值得注意的是,《金融时报》还报道了共和党内部在贸易政策上的明显分歧,就连一向支持特朗普的德州参议员特德·克鲁兹也警告说,共和党可能在2026年中期选举中面临“血洗”。

从商业层面来看,反对意见同样在集结。BCA研究公司的首席策略师马尔科·帕皮奇指出,当前真正雇佣大量美国劳工的是已有的大型企业,而非特朗普设想中的制造业“复兴”。这些公司将面对更高的经营成本,并在海外市场失去竞争力。美国股市已经做出了回应——标普500指数中的科技、金融和工业股大幅下跌,苹果公司甚至创下了单日市值蒸发最多的纪录。这些科技公司和大型企业网络将不可避免地向政府施压,而白宫内部高级官员的个人股票投资也将受到打击。

与此同时,代表美国私营部门近一半雇员的中小企业主们,也越来越悲观。特别是特朗普计划取消针对跨境小额包裹的“微量豁免”政策,这将直接增加他们的成本负担。

在金融市场方面,特朗普一贯对股市波动表现得相当轻视,这让市场难以真正左右他的政策。不过,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并非不可能酝酿起来。虽然目前美国国债收益率还在下降,说明市场仍将其视为“避风港”,但若财政赤字扩大、对关税收入缺乏信心、对经济增长预期减弱、加之特朗普本人政策风格的高度不可预测,可能诱发国债市场的抛售。一旦债市出现问题,或许特朗普的亲信、前投资主管斯科特·贝森特会设法说服他调整方向。

即便特朗普能够暂时顶住政治压力,也还有其他现实因素可能促使关税政策回调。例如,如果部分重要商品出现紧缺,政府可能被迫紧急放宽相关关税来平抑价格。IMD商学院教授西蒙·埃文内特就指出,眼下美国正试图通过进口来缓解鸡蛋短缺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政策上的讽刺。

另一个可能出现转机的场景是,美方若能从贸易对手那里换得一些让步,可能会对部分关税作出让步。事实上,特朗普已表现出一定的谈判意愿。安联研究的基准预期是,到年底,美国可能会与多国签订若干双边协议,从而将实际平均关税水平降低约40%。

当然,特朗普希望通过关税政策吸引外国企业在美设厂,以避开进口税。但现实中,这种计划推进成本高昂、周期漫长,很难迅速见效。而且,全球制造业如今高度依赖跨国供应链,根本无法承受过多的不确定性。也正因如此,许多国际制造商选择“观望”而非仓促入场,这也意味着美国本土制造业的增长很难快到足以形成关税“政治依赖”,即通过既得利益集团施压来维持关税。

短期内,特朗普或许还会进一步加码征税,但从经济压力、政党裂痕、市场反馈到商业怨声,各方压力正在迅速升温。关税政策出现延迟执行、增加豁免或逐步退场的可能性越来越高。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莫里斯·奥布斯特费尔德指出:“如果到头来一无所获,特朗普势必会为这场混乱付出政治代价——而这种结局并非不可能。”

即便特朗普在任期内不愿低头,也很难想象下一任美国总统会愿意长期维持这些关税政策。

来源:小夭看天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