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整理教学日记,里面鸡娃母亲情绪失控的场景真不少。有次家长会,教室外一位妈妈打电话的声音越来越大。凑近一听,原来是孩子在家作业没完成,她在电话里冲孩子发火,说自己辛苦工作为孩子,可孩子却这么不争气。当时她满脸通红、双手握拳,整个人暴怒,周围家长都投来异样目光
最近整理教学日记,里面鸡娃母亲情绪失控的场景真不少。有次家长会,教室外一位妈妈打电话的声音越来越大。凑近一听,原来是孩子在家作业没完成,她在电话里冲孩子发火,说自己辛苦工作为孩子,可孩子却这么不争气。当时她满脸通红、双手握拳,整个人暴怒,周围家长都投来异样目光。还有课间和孩子聊天,一个孩子委屈地说妈妈因为他不小心打翻一杯水就大发雷霆,还把他骂哭了。这些场景让我不禁思考,鸡娃母亲爱因小事发火,背后肯定有复杂原因。
其实,长期的教育焦虑就像在不断堆积东西,越堆越多,最终引发情绪的大爆发。和家长交流时,我发现很多妈妈从孩子上小学起就陷入焦虑。她们担心孩子成绩、担心跟不上进度、担心考不上好初中。这种焦虑日复一日积累,让她们情绪变得很敏感。就像孩子一次小测验没考好,可能就会成为导火索,妈妈会大发雷霆。这可不只是一次测验的问题,而是长期焦虑积累后的结果。
除了教育焦虑,家庭责任和社会期待的失衡,也让鸡娃母亲们不好受。在家庭里,妈妈们承担着照顾孩子、辅导作业、操持家务等大多责任。社会又期待她们在职场上有出色表现。这种双重压力让她们疲惫不堪。很多妈妈为了孩子放弃事业发展,全身心投入孩子教育。可当孩子表现没达到期望,她们就会觉得自己很失败,自我价值感缺失。曾经和一位妈妈聊天,她为孩子辞了工作专心辅导,可孩子成绩不理想,她就觉得自己没用,情绪也越来越暴躁。
亲子互动中的控制欲和失控感的矛盾,也是重要原因。妈妈们总希望孩子按自己规划成长,对孩子学习和生活控制欲很强。但孩子是独立个体,有自己想法和行为。当孩子表现不符合预期,妈妈就会有失控感,进而引发愤怒。比如妈妈要求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可孩子磨磨蹭蹭不写,妈妈就容易发火。
而且,我还发现很多家长把职场压力和婚姻关系压力转嫁到教育场景中。有些妈妈职场受挫,回到家看到孩子小问题就会撒气。还有些妈妈婚姻不和谐,和丈夫吵架后情绪糟糕,也会影响对孩子的态度,更容易因小事发火。
既然知道了这些原因,那鸡娃母亲该如何调节情绪呢?我有个三步日常减压训练法。
第一步是呼吸训练。当感觉情绪要失控,先停下来,找安静地方,闭上眼睛,慢慢吸气、缓缓呼气。每次呼吸尽量均匀、缓慢、深沉。这样能让身体放松,缓解紧张情绪。建议妈妈们每天花几分钟做呼吸训练,养成习惯,遇到问题就能更快调整状态。
第二步是写情绪日志。每天晚上睡觉前,花点时间把当天让自己情绪波动的事写下来,包括感受、想法和反应。通过写日志,能更清楚了解自己情绪变化,找到失控原因。写日志也是宣泄情绪的方式,把不愉快写出来会好受些。
第三步是寻找支持。妈妈们别一个人扛压力,可以和其他妈妈交流,分享经验感受,互相支持鼓励,能缓解焦虑。也可以和家人沟通,让丈夫多分担家庭责任,减轻自己负担。
最后想说,妈妈们要从追求完美妈妈的角色中走出来,做真实的母亲。没人是完美的,孩子也不需要完美妈妈。接受自己和孩子的不完美,用平和心态面对生活挑战。当不再给自己那么大压力,情绪会更稳定,家庭氛围也会更和谐,希望每位鸡娃母亲都能找到幸福快乐。
来源:俊强说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