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中国激光杂志社发布“2024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华中科技大学团队光电离非偶极阿秒动力学、钙钛矿太阳能电池2项“基础研究类”成果入选,“训算一体多模态光学推理芯片”成果获得“应用研究类”提名奖。
近日,中国激光杂志社发布“2024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华中科技大学团队光电离非偶极阿秒动力学、钙钛矿太阳能电池2项“基础研究类”成果入选,“训算一体多模态光学推理芯片”成果获得“应用研究类”提名奖。
“光电离非偶级阿秒动力学”成果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周月明、陆培祥团队。团队将光电子干涉方法拓展到光电离非偶极作用的阿秒动力学研究中,提出了非偶极阿秒光电子干涉仪,以皮米精度测量到了氦原子光电离过程中激光磁场驱动的光电子运动,并揭示了光电离电四极跃迁和电偶极跃迁之间约15as的时间延迟。
“埋底界面分子杂化策略实现高性能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成果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刘宗豪、陈炜团队。团队与合作者通过在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的埋底界面共组装Me-4PACz和NA分子,实现了26.54%的准稳态权威认证效率,打破了此前26.1%的世界纪录。该策略兼具大面积工艺兼容性,在11.1厘米孔径面积的组件上实现22.74%的认证效率,为同类器件最高之一。
据了解,“中国光学十大进展”评选活动分为基础研究类和应用研究类,至今已举办19届,旨在促进中国优秀光学研究成果传播,推动中国光学事业发展。
每100瓦太阳能
转化成26.54瓦电能,
光谷企业刷新世界纪录,
将开展中试验证
钙钛矿是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相比传统硅基太阳能板,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和成本都有望做到更优。
此次陈炜、刘宗豪团队的研发成果——“埋底界面分子杂化策略实现高性能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入选“2024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基础研究类),以26.54%的转化效率打破了世界纪录。陈炜介绍:“该成果将在光谷完成中试验证,加快产业化进程。”
九曜光电研发团队
早在2022年,陈炜、刘宗豪等人就在武汉留创园成立了九曜光电,专攻钙钛矿材料技术、钙钛矿光伏组件与工艺以及相关装备的设计研发与市场化应用。
陈炜解释:“我们采用分子杂化策略,也就是在钙钛矿层与底层电荷传输层的接触面组装Me-4PACz和NA分子,削弱了不同材料接触面的能量转化阻碍,实现每100瓦太阳能可转化成26.54瓦电能。”
去年11月,九曜光电完成产品中试线建设,自主研发的首块反式钙钛矿光伏组件下线。凭借在钙钛矿领域的技术积累,九曜光电获评高新技术企业、光谷“瞪羚企业”、种子独角兽、创新型中小企业等荣誉,并获得数千万元天使投资。
来源:中国光谷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