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面对消费者质疑菜品“预制菜”“贵”“没锅气”事件中,贾老板实在输得有些惨。
钛媒体APP在《西贝VS罗永浩:一场赢了法理却输了人心的品牌危机公关》一文中引用了一句话“不要和一个能买下大量墨水的人打墨水战争。”
在面对消费者质疑菜品“预制菜”“贵”“没锅气”事件中,贾老板实在输得有些惨。
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又进入了自证清白的循环。
说得是,但是也不是。
图片来源于观察者网
不妨梳理一下贾老板在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时的说话逻辑。
1.话太满,自己给自己挖坑
俗话说:“满饭不能吃,满话不能说”。
老子亦云:“夫轻诺必寡信,易必多难”。
在面对“全是预制菜”的质疑中,贾老板面对媒体,先是脱口而出“目前西贝门店的所有菜品都不是预制菜。”。
随后回应“他一共点了13道菜,其中3道菜点了两份,一道预制菜也没有。”
显然是和预制菜完全脱离干系。
但是随着各连锁店后厨的开放,却让网友大跌眼镜。
厨师电磁炉炒肉手法生疏;菜和肉提前封袋现场剪袋;馒头栲栳栳并非现蒸;厨师长称有没有厨师证不影响做菜——
干净迅速的背后却是消费者最担心的“预制”“18个月的保质期”——
说实话,看到这个场景,很多爱惜自己口腹之欲的消费者都会对菜单上那些高品质高难度的菜品大打折扣。
原来是这样!
与此同时,贾老板也曾经是预制菜的积极响应者,甚至也尝试过预制菜。
据极目新闻:贾老板曾公开表示“好菜全是预制出来的,越高级预制程度越高,预制是个科学,预制是个工艺”,并称预制菜是“餐饮大趋势”。
这多少有些矛盾。
罗永浩曾“直接发布10万元悬赏公告,公开向外界征集能证明西贝使用预制菜的‘真实证据’”。
有网友调侃,这10万元悬赏全让西贝自己挣去了!
在这种状态下,贾老板的话无疑成为一种讽刺。
2.自降格局,把消费问题转换成个人恩怨
在这一点上,罗永浩比贾老板高明。
贾老板面对媒体,更多的是对罗永浩个人的情绪。
比如告诉正在用餐的顾客“罗永浩刚刚黑过我”。
再比如“哪怕生意不做了,和罗永浩的官司一定要打”。
又比如“在公司内部,意见也不完全一样,也有人说,‘忍了吧,不理他。’其实大多数人都建议我忍,不要这样强硬地对抗,但我仍然坚持这个选择没有错。”
为了体现“他错我对”,甚至做出了“罗永浩菜单”。
对于营业额的下滑,各种负面新闻的接踵而来,贾老板还是将其原因归咎于罗永浩本人。
完全是硬刚到底的架势。
那么,罗永浩又怎么说呢?
首次质疑西贝时,罗永浩就挂了一句“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
尽管前文是个人的体验和评价,但是很快就上升到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上面。
随着事态的升级,罗永浩又再一次强调:我的诉求并不是打这个西贝,或是贾老板,我对他们没什么兴趣。但我很希望借着这次的事件,推动中国预制菜行业透明化,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自始至终都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
他想要的事给所有消费者一个透明化的“预制菜”。
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为消费者发声,得到支持是必然的。
而贾老板也公开表示,自己和罗永浩不认识,且无冤无仇。
这个证实,不仅不利于贾老板的“黑我”的委屈,甚至无形中也更加证实了罗永浩本人的“公理心”。
不仅如此,罗永浩也能见好就收。
据红星新闻:9月13日晚,罗永浩发文表示:西贝的事情可以告一段落了。期待预制菜相关的国家法规尽快出台。
其为消费者发声的核心思想依然没有变。
综合来说,这显示了两个不同人物的顶层思维的落差。
一个是把面缩成了点,一个是由点走向了面。
3.情绪化,把个人感受放到第一位
冯梦龙说:“怒中之言,必有泄漏”。
面对这件事情的处理,贾老板表示一定要通过法律程序让罗本人付出代价。
甚至说出“生意我可以不做,但是非黑白,我必须要说清楚。”
说清楚没错,但是“不做生意”,未免太情绪化。
1.这个生意可能牵涉的并不是贾老板个人的财富问题,背后还有众多员工的生计问题。
2.罗永浩不过是一个有点名气的消费者,并非“敌对者”。
而在面对和罗永浩本人关系的处理上,贾老板也表示:不会主动沟通,主动沟通,不是自己的为人。
怎样的为人呢?
对于“伤害”自己的人,绝不妥协?
也许贾老板想要表达的是另外的意思,但是在这样的境况下,很难不叫人如此理解。
俗话说:一分脾气,七分害。
不管错误是谁的,生气的一方,就是为错误买单的一方。
有情绪是正常的,但是作为公众人物,在媒体面前不加克制就有些不理智了。
新华社点评:各方讨论背后,是消费者对于知情权的关切以及对提高餐饮质量的诉求。
一句话说得很明白,这不是对错的问题,而是态度的问题。
的确,“不怕你预制,怕你不告诉我”。
这是罗永浩的点,也是消费者的点。
但是遗憾的是,贾老板和西贝并没有第一时间抓住。
以至于自己处于两难的尴尬境地。
据百度百科:
贾国龙,西贝餐饮创始人、董事长 。1986年考入大连水产学院,1988年主动退学回老家内蒙古临河开启餐饮创业之路,经过34年发展,西贝餐饮公司旗下拥有西贝莜面村、西贝海鲜、九十九顶毡房、贾国龙功夫菜四个品牌 ,在全国59个城市 ,有近400家门店,员工2万多人。
不得不说,西贝今天的成功,和贾老板的个人能力分不开。
对市场的预判、对菜品的要求、对企业的管理、对理念的追求——这些缺一不可!
但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此次败北,既表现出了个人和集团处理突发事件的短板,也暴露了餐饮业长期以来的行业潜规则,更反映了消费者的时代化需求。
老一辈人创业不容易,创业创到这个程度更不容易。
既是教训,也应该是起点!
注:文中的新闻事件来源于中国企业家杂志、极目新闻、红星新闻、新华社、红网、观察者网、钛媒体app、百度百科等,参考文章《曾称“好菜全是预制出来的”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如今为何对预制菜避之不及?》《西贝VS罗永浩:一场赢了法理却输了人心的品牌危机公关》《记者来信:讨论预制菜时,我们在关心什么?》《罗永浩:西贝的事情告一段落,期待相关国家法规尽快出台》《罗永浩直播谈“西贝预制菜风波”:不反对预制菜,直播关闭打赏并暂时下架商品》《罗永浩悬赏10万元》《独家|专访西贝贾国龙:我现在陷入自证清白循环》。
来源:陌晴绿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