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荣国府来说,林黛玉和薛宝琴都是客人,为什么林黛玉一进荣国府就住进碧纱橱,而薛宝琴却由贾母亲自哄着睡呢?
对荣国府来说,林黛玉和薛宝琴都是客人,为什么林黛玉一进荣国府就住进碧纱橱,而薛宝琴却由贾母亲自哄着睡呢?
林黛玉进荣国府的时候还是个真正的小孩子,多说才7岁,可薛宝琴进荣国府的时候,她就是在群芳中显得再小,她也得有十二三岁,算是小少女了。红楼群芳在那个年纪,早就没了长辈的整天庇护,开始独立管理自己的院子了。
可贾母一见到薛宝琴,便表现出了对她的异常热情:
果然王夫人已认了薛宝琴做干女儿。贾母喜欢非常,不命往园中住,晚上跟着贾母一处安寝。
这意味着什么?
这是否意味,着薛宝琴在贾母面前最得宠?
这是否意味着,贾母要一心促成薛宝琴和贾宝玉完婚?
一些读者在看到贾安宠爱宝琴之后,马上就会联想到林黛玉,他们认为贾母对宝琴好,就是贾母放弃了林黛玉的铁证。
我能说这都哪儿跟哪儿吗,这些读者的脑洞太大了,大到连基本的生活逻辑都不去考虑。
贾母和孙辈的关系,又不是夫妻关系一定要一对一。贾母完全可以同时疼爱很多孙辈:她既疼爱宝玉,也关心黛玉,更怜惜史湘云,旧时的老太太都是这样的。对一个旧时的老太太来说,她完全有可能最疼爱某一个孙子,可这并不意味着她就放弃了其他的孙辈,人的5个手指头还有长短呢,可谁也不会认为任何一个手指头不重要。
这就是人性!
同时,一个旧时的老太太会疼爱孙辈,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那些孙辈都与她血脉相连。
对于贾母来说,贾宝玉、林黛玉、史湘云都是她的血缘亲,她疼他们、爱他们是人性决定的,完全不需要去找理由……
可薛宝琴不一样。
在血缘上,薛宝琴和贾母一点关系都没有。
薛宝琴是谁,她甚至不是薛姨妈的亲女儿、不是薛宝钗的亲妹妹,只是薛姨妈小叔子的女儿,薛宝钗的堂妹而已。
薛宝琴与荣国府只能算得上是沾亲带故,连正经亲戚都算不上。
从人性和血缘的角度来看,贾母都没有真正疼爱薛宝琴的理由。
换个角度,从利益的角度来看,贾母也不可能疼爱薛宝琴。至于原因,我先卖个关子咱们慢慢聊。
那问题就来了,贾母为何要表现出对薛宝琴如此的关心呢?对,这就涉及到了豪门贵妇的宅斗。
一些读者曾经在评论区怼过我:自然你就是这种心眼多、人品差的人,才能看什么都联想到宅斗。小说中那么多的美好,你怎么都不看到?
这个问题不用我来回答,教科书早就给了标准答案:小说《红楼梦》反映、鞭挞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小说是如何揭露了腐朽的封建制度呢,正是来自于对荣国府这个大家族的内斗的不加粉饰的描写……
《红楼梦》中的宅斗无处不在,区别只是作者有时明写有时暗写。
而林黛玉住碧纱橱、宝琴跟着贾母安寝也不会是个例外。
一.碧纱橱内隐藏着的秘密
林黛玉住进碧纱橱,可是贾母精心安排的必然中的“偶然”。
林黛玉为什么住进碧纱橱,这牵扯到另一个问题,黛玉为何要进荣国府?
把林黛玉送进荣国府,这件事情不是林如海求着贾母帮他抚养女儿,而是贾母主动做出的决定:
如海道:“天缘凑巧,因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
林如海不过是顺水推舟,促成林黛玉进荣国府这件事情的发生。
不卖关子,林黛玉一定要进荣国府,因为她是林如海和荣国府再次结盟,让彼此再次信任的质子。
曾经,林如海与贾敏的婚姻,让林家和荣国府也是一荣俱荣、一损皆损。那时候两家人彼此信任,林如海可以随时动用荣国府的朋友圈辅助工作,而荣国府也可以借助林如海皇帝亲信的身份知道太多的内幕消息……
是的,林如海是皇帝的亲信!巡盐御史这个职位官品极小,但能量极大,这个职位有时候涉及到辅助皇帝私生活的需求,不是皇帝的铁杆亲信,完全做不到这个职位上。
可贾敏的死亡,让林如海和荣国府瞬间失去互相信任的基础。而林黛玉进荣国府,就是再一次牵起林如海和荣国府互相信任的纽带。
这才是贾母派船也要把林黛玉接来的理由;这才是林黛玉生病了,荣国府的船只不计成本地在扬州干等,一定要把黛玉接近京都的理由。
林黛玉进荣国府之后,等到长大之后便会和贾宝玉成亲,这是林如海与贾政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
林黛玉进荣国府之前,其实贾母有足够的时间做准备工作,可当林黛玉进荣国府之后,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好像没有人为林黛玉准备房间。
当下,奶娘来请问黛玉之房舍。贾母说:“今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儿里,把你林姑娘暂安置碧纱橱里。等过了残冬,春天再与他们收拾房屋,另作一番安置罢。”
林黛玉住进碧纱橱里,仿佛是贾母突然的决定,可实际上是一种必然,是贾母早就做好的决定。
贾母就是要把双玉放在一起抚养,仿佛在不经意的偶然中,培养双玉青梅竹马的感感情……
而那时候三春住在何处?
答案很明确,贾氏三春也跟着贾母住,只是她们没有住在贾母的正房里,而是住在贾母院中的某处。
请读者注意,在荣国府内,贾母一个人享受着一个大院子,贾母院是一个建筑群,而不是仅仅几间屋子而已。
贾母又说:“请姑娘来。今日远客才来,可以不必上学去了。”众人答应了一声,便去了两个。
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
如果三春也住在贾母的正房里,那她们会同贾母在一个时间点看到林黛玉,并不需要贾母让下人特别去请来的。
有一句话要划重点,林黛玉的到来,对三春的生活状态是没有影响的。
也就是说,林黛玉和贾宝玉及三春从开始的时候就没有任何争执,他们是自幼一块长大的发小,他们之间有着很深的感情基础,让他们可以互相捉弄、互相调侃对方。
而史湘云和林黛玉之间,则少了一份这样美好的感情基础,多了几份隔阂。
史湘云在荣国府小住的时候,自然也是跟着贾母住,这时候问题就来了,史湘云住在哪?
你还记得十年前,咱们在西边暖阁住着,晚上你同我说的话儿?
原来史湘云在荣国府住的时候,是住在贾母正房西边的暖阁里。
遥想当年,在林黛玉进荣国府之前,贾宝玉住在贾母正房中的碧纱橱内,史湘云住在贾母正房西边的暖阁里,而三春一直住在贾母院建筑群的另一处。当年,史湘云在贾母院中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而当林黛玉进荣国府之后,史湘云的特别就被打破了,云儿必须要和林黛玉平分贾母房中的一切。这一切包括但不限于:贾母的疼爱、贾宝玉的关注以及荣国府给的各项物质待遇……
同时,荣国府与林黛玉的关系和史湘云的关系并不平等。荣国府与林黛玉的关系,要比荣国府与史湘云的关系亲近多了,因此众人在相处中,难免会更疼爱和关心林黛玉。
划重点,林黛玉的到来让史湘云的生活状态改变很大,大到让云儿觉得失宠、失落的程度。
这让史湘云的心态失衡了,这种心态失衡直接导致了,云儿无法正确认识并与林黛玉相处。
之后每到荣国府又来了一个表姑娘,云儿就觉得林黛玉会嫉妒她,同时自己又选择与那个表姑娘亲近异常……
此时我不得不说,史湘云这个小孩真的挺好玩的,作者能把一个小孩的心态写得如此传神,足见其功力。
说回正题,而林黛玉该如何与史湘云这样的姑娘共处!
林黛玉对史湘云的心态选择了体谅;
林黛玉对史湘云对她的那种,如针扎一般劲儿劲儿的态度,选择了宽容。
这才促成了,小姐妹之间可以和平共处。
在贾母院这种地方居住,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后来荣国府住进了薛宝钗一家,再后来宝琴兄妹也投奔到了荣国府,荣国府的宅斗正式上演,木石姻缘和金玉良姻的PK登上台面……
二.宝琴与贾母安寝,是偶然中的必然
薛宝琴不过是薛宝钗的堂妹,如果没有薛姨妈带着宝钗进荣国府,宝琴一家可算不得是荣国府的亲戚,连投奔荣国府的资格都没有。
因此要聊薛宝琴,咱们就必须先聊一聊薛宝钗……
薛宝钗一家为什么会进荣国府?
对于薛家一家人来说,荣国府不过是自己姐姐的婆家而已,他们薛家人本是没有资格在姐姐的婆家常住的。至于原因很简单,如果薛家人是孤儿寡母,这一家人当然有理由向荣国府求助。可实际上,薛姨妈在京都有娘家,按照正常的生活逻辑,薛姨妈应该带着自己的一双儿女住在王子腾家。
至于薛姨妈一定要在荣国府常住,这自然是两姐妹商量后的结果。王夫人是不可能允许林黛玉成为自己儿媳妇的,至于原因很简单,林黛玉不符合王夫人的利益。
王夫人想要达到的目标,是利用自己的凤凰儿子把控整个荣国府。而林黛玉则是贾母的亲外孙女,如果林黛玉成为了宝二奶奶,她是不可能和王夫人一条心,更不可能受王夫人把控的。
因此,王夫人安排薛家一家人进荣国府,允许薛家人带节奏把林黛玉比下去:
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芳,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之所不及……
允许金玉良姻这个广告在荣国府传播:
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
这都是王夫人在向众人明确她的看法:她反对木石因缘,不赞成宝黛配!
然后呢?贾母自然要对王夫人的暗示来积极回应的。聊句题外话,其实清虚观打醮张道士提亲,就是贾母对金玉良姻的一种回绝。只是贾母回绝的时候王夫人并不在场,而薛姨妈的脸皮又不是一般的厚,只要薛姨妈不尴尬,那尴尬的只能是贾母。对此,贾母也只能从长计议……
贾母为何反对金玉良姻?
答案还是与利益有关。
荣国府已经娶进了两个王家女人:王夫人和王熙凤,如果薛宝钗再嫁进荣国府,荣国府不要姓贾,干脆直接姓王好了!
而贾母会如何拒绝金玉良姻?
等到宝琴兄妹进荣国府的时候,贾母得到了这个机会。
相较起林黛玉进荣国府,宝琴兄妹进荣国府的过程可是够惨的。
林黛玉是贾母安排人手和船只,如珠如宝地接进荣国府的。
可宝琴兄妹呢,当时的薛蝌才十六七岁,他一个半大的孩子要带着妹妹进荣国府,这其中自然有很多的不容易。
可人家薛姨妈,就对这件事情不闻不问。
有一件事情我要向读者强调一下,荣国府可是国公府,薛蝌兄妹也都受过教育,这对兄妹是没有那个胆子、也不至于失了礼数,直接冒冒失失地就进荣国府的。
在宝琴兄妹进荣国府之前,他们一定是写信通知过薛姨妈的。
对于薛姨妈来说,宝琴兄妹进荣国府是一个必然,而对贾母来说,宝琴兄妹来荣国府是个偶然的突发事件!
按照常理来说,宝琴兄妹是薛姨妈的至亲,薛蝌自然要跟着薛姨妈住进荣国府东北角的院落。至于宝琴,她可以跟着薛姨妈住,也可以跟着姐姐宝钗住进蘅芜苑,这些都是正常且合理的安排。
可此时,贾母却偏偏要这么做:
贾母喜欢非常,不命往园中住,晚上跟着贾母一处安寝。
贾母究竟要干什么,不卖关子,贾母所谓的疼宝琴都是在演节目,她是演给宝钗母女看的。
薛宝琴的到来是个偶然,而贾母要回绝金玉良姻却是必然。
直接跟着贾母住,这是贾母的血缘孙辈才有的待遇,这种待遇,贾母从未给过薛宝钗。
当贾母命宝琴同自己安寝后,所有的人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贾母对薛家姐妹的喜欢程度是宝琴>宝钗。
还有呢,在薛家人有意带节奏之下,贾母不过是为薛宝钗过了一次生日,薛家人就能把宝钗吹嘘成宝二奶奶的不二人选,而宝琴只在荣国府住了几天,贾母就送了宝琴豪华版的大斗篷,这大斗篷还仿佛与宝玉的是情侣装:
这叫作‘雀金呢’,这是哦啰斯国拿孔雀毛拈了线织的。前儿把那一件野鸭子的给了你小妹妹,这件给你罢。”
无论是待遇方面、还是银子方面,贾母为才来的薛宝琴的花费,都要比已经住进荣国府五六年的薛宝钗高多了。
更重要的还有这一点:
贾母因又说及宝琴雪下折梅比画儿上还好,因又细问他的年庚八字并家内景况.薛姨妈度其意思,大约是要与宝玉求配……
贾母故意把话说的很隐晦,仿佛她想为宝玉求娶薛宝琴一般,这让宝钗听了情何以堪!
为了攻略贾母,薛宝钗可是大花心思的:
宝钗藏起了自己所有的少女心思,这个大富人家的小姐,却要每天装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样子;
宝钗在荣国府大把地撒银子,笼络人心,这才能让下人夸她一句好;
宝钗更是花时间混圈子,让史湘云一心把她当成亲姐姐,让史湘云替她去攻击林黛玉……
宝钗花了5年的时间做了这么多,却比不上才来的薛宝琴,这让宝钗只能酸溜溜地自嘲:
你也不知是那里来的这点福气!你倒去罢,恐怕我们委屈了你!我就不信,我那些儿不如你?
有薛宝琴在前当靶子,贾母已经让所有人都明白了她不喜欢薛宝钗。
此时,薛家人无可奈何。
如果贾母抬举的是林黛玉,薛宝钗还可以耍各种手段:比如挑拨一下嘴快的史湘云,比如喂一下自家的忠犬袭人去针对林黛玉……可这一回,贾母所谓看上的是薛宝琴,薛姨妈和薛宝钗真的毫无办法。
什么叫悄无声息的宅斗,这就是,而这种宅斗又是很残酷的。《红楼梦》中很多看似美好的画面,其实都包含着表面上悄无声息而内暗流滚滚的宅斗,咱们可以以后慢慢聊……
这种宅斗,很多善良、简单的读者是看不出来的,需要有人去解读。
贾母真的看上薛宝琴,想为宝玉求娶薛宝琴吗?当然不是!
为了避免薛家人把薛宝琴和贾宝玉硬扯上关系,贾母从宝琴一进贾府就布了局。
探春道:“老太太一见了,喜欢的无可不可,已经逼着太太认了干女儿了。老太太要养活,才刚已经定了。”
贾母命王夫人认宝琴做干女儿,这在旁人看来,都是史太君这位国公夫人给足了儿媳妇王夫人面子,毕竟荣国公的干孙女,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的。
面对贾母的提议,王夫人和薛姨妈要是敢有丝毫的犹豫,都显得极为不识抬举。
可实际上,一旦王夫人认了薛宝琴做干女儿,薛宝琴和贾宝玉就是兄妹关系,按照古代的伦理,他们再没有结婚的可能性!
贾母可不是真的喜欢薛宝琴,年幼的宝琴是生生被国公夫人给利用了。当贾母利用宝琴让所有人都看出她没看上薛宝钗之后,贾母就不再养活宝琴,也不允许宝琴在荣庆堂里安寝了。
等到寿怡红群芳开夜宴的时候,读者就读到了这样的情节:
宝玉道:“怕什么,咱们三姑娘也吃酒,再请他一声才好。还有琴姑娘。”众人都道:“琴姑娘罢了,他在大奶奶屋里,叨登的大发了。”
那个时候的薛宝琴,可能早就被贾母打发到李纨的稻香村里居住了。
贾母对林黛玉好,是因为林黛玉符合她的利益需求,林黛玉是她的至亲,会永远和她一条心。因此林黛玉一进荣国府就住进了碧纱橱,之后也被贾母疼爱、呵护着。
贾母对薛宝琴好,是因为她要用薛宝琴来婉拒金玉良姻,一旦她向众人表明了意思,宝琴就马上被搬出贾母院。
豪门哪有什么真情在,一切不过是豪门贵妇贵了各取所需在宅斗。
什么叫风刀霜剑严相逼,这就是。
来源:薇薇polly爱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