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相亲失败,和女同学一起回家,她一把薅住我:你觉得我咋样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4 07:57 1

摘要:下午五点半,城市像一个被按了快进键的巨大机器,霓虹灯开始零星地闪烁,与天边尚未完全褪去的晚霞争夺着天空的主权。我叫李明,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都市社畜,刚刚经历了一场堪称灾难的相亲,正拖着灌了铅似的双腿,漫无目的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第一章:黄昏的败北

下午五点半,城市像一个被按了快进键的巨大机器,霓虹灯开始零星地闪烁,与天边尚未完全褪去的晚霞争夺着天空的主权。我叫李明,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都市社畜,刚刚经历了一场堪称灾难的相亲,正拖着灌了铅似的双腿,漫无目的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空气里弥漫着汽车尾气、街边小吃的油烟味,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属于这个繁华都市的疏离感。我点了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尼古丁带来的短暂麻痹感,丝毫无法驱散心头的沮丧和疲惫。口袋里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怎么样?小雅姑娘还好吗?”

我盯着屏幕上母亲那略显焦虑的头像,手指悬在键盘上,却不知道该敲下什么。最终,我只回了一句:“嗯,吃过了,她……人挺好的。”

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张雅,那个通过七大姑八大姨介绍、在咖啡馆见了面、全程保持着礼貌微笑、言语间却句句透露着现实考量的女孩,她的确“挺好”。长得漂亮,身材匀称,工作稳定,在市中心一家不错的写字楼上班,家庭条件也不错。在世俗的标准里,她几乎满足了一个适婚男性对伴侣的所有硬件要求。

但只有我自己知道,坐在她对面,看着她言笑晏晏地计算着未来房子的学区、车子的首付,甚至隐晦地打听我父母退休金和医保情况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像一个被明码标价的商品,放在她人生的货架上进行着价值评估。我试图谈论一些轻松的话题,比如最近上映的电影,或者工作里遇到的趣事,但她总能不着痕迹地把话题引回“稳定”、“规划”、“未来”这些沉重的词汇上。

她很好,好得像一个精致的橱窗模特,完美无瑕,却也冰冷空洞。我们之间没有产生任何火花,甚至连最基本的、陌生人之间可能产生的尴尬都没有——因为一切都太“正确”了,正确得让人窒息。

“感觉不太合适吧?”当咖啡馆的账单放在桌上时,我终于鼓起勇气,用一种尽可能温和的语气说道。

张雅脸上的笑容没有任何变化,只是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随即又恢复了职业化的得体:“李明,我觉得我们挺聊得来的。可能……需要再多一点时间了解?”她顿了顿,补充道,“当然,我也理解你可能有自己的想法。”

我还能有什么想法?我只是不想再在这样一场精准匹配的“面试”中浪费时间了。我甚至怀疑,她对我“没想法”,是不是也是一种委婉的拒绝。最终,我们客客气气地结束了这场不到两个小时的会面。走出咖啡馆时,她对我说:“谢谢你的咖啡,再见。”

“再见。”我点点头,看着她转身,背影挺拔而决绝,融入了车水马龙的人流中,仿佛刚才那场关于未来的计算从未发生过。

夕阳把我的影子拉得很长,又很孤单。口袋里的钱包似乎也轻了几分,那几百块的咖啡钱,花得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让我心疼。这不是钱的问题,是一种付出与期待完全落空后的虚脱感。

手机又响了,这次是部门经理徐哥。“小李,明天的方案初稿怎么样了?客户那边催得急。”

“徐哥,还在改,晚上我加班弄出来。”我强打起精神回答。

“好,辛苦了。别让客户等太久。”

挂了电话,我叹了口气。生活的齿轮从未停止转动,一边是催婚的压力,一边是工作的重担,像两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我曾经的梦想是什么来着?好像是成为一个自由摄影师,背着相机,记录这个世界的光影和故事。但毕业后,为了生计,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我一头扎进了这个朝九晚五、偶尔还要通宵达旦的广告行业,一干就是五年。相机早就收进了柜子的最深处,落满了灰尘。

回到家,打开门,迎接我的是母亲殷切的目光和父亲略带审视的眼神。

“怎么样啊?小明,跟小雅姑娘见面还愉快吧?”母亲一边给我盛饭,一边迫不及待地追问。

我没有立刻回答,默默地坐下,扒拉着碗里的米饭。饭菜很香,是我熟悉的味道,也是我最不愿意在这种时刻面对的味道。

“妈,我们……可能不太合适。”我艰难地开口。

母亲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筷子悬在半空:“怎么了?哪里不合适?我看那孩子挺好的啊,模样周正,工作也好,说话也懂礼貌……”

“她太好了,好得像一个模板。”我打断了母亲,声音有些干涩,“我们聊不到一起去。她说的那些东西,房子、车子、学区房,都不是我想要的。”

“那你想怎么样?”父亲放下报纸,皱着眉头,“结婚过日子,哪能不谈这些?踏踏实实的,比什么都强!你都快三十了,还挑什么?”

又是这番话。我理解父母的焦虑,他们经历过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深知安稳对于一个家庭的重要性。在他们看来,相亲结婚,门当户对,搭伙过日子,就是最稳妥的选择。他们无法理解我内心深处对于自由、对于精神契合的那种近乎奢侈的渴望。

“爸,我不是不现实,我只是……想要一点不一样。”我试图解释,“我不想结婚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为了给别人看。”

“那你想怎么样?一个人过一辈子吗?”母亲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你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就盼着能看到你成家立业。你这样做,他们该多伤心?”

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狠狠揪了一下。家人的期盼,像一张无形的网,将我牢牢困住。我知道他们是爱我的,但这种爱的方式,有时却让我感到窒息。

那一晚,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窗外的城市依旧喧嚣,霓虹闪烁,却照不进我内心的黑暗。相亲失败的挫败感,工作的压力,父母的不解,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像无数只蚂蚁,在啃噬着我的神经。我想起了大学时,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想起了曾经对未来的憧憬。时间过得真快,快到我快要忘记自己最初想要的是什么了。

第二章:意外的同行者

第二天是周六,本该是休息放松的日子,我却不得不继续为了那个该死的方案加班。办公室里空荡荡的,只剩下我和另外两个同样苦逼的同事。窗外阳光正好,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洒进来,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却无法温暖我冰凉的心。

将近中午十二点,我终于把修改了无数遍的方案发送给了客户。长舒一口气的同时,一种深深的疲惫感席卷而来。我关掉电脑,决定去附近的商场随便吃点东西,然后回家补个觉。

商场里人不多,大概是工作日的缘故。我随便找了家快餐店,点了份套餐,坐在角落里慢慢地吃着。周围是情侣们的低语,孩子们嬉笑打闹的声音,以及餐厅里播放的轻音乐。这本该是轻松惬意的氛围,我却只觉得格格不入,食不知味。

吃完饭,我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走到商场的露天广场,坐在长椅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有些刺眼。我眯起眼睛,看着远处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反射出的刺目光芒,感觉自己就像一颗微不足道的尘埃,漂浮在这座巨大的城市里。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闯入了我的视线。

是陈雪。

她也看到了我,脸上先是露出一丝惊讶,随即快步走了过来。

“李明?好巧啊,你也在这里?”陈雪的声音带着她特有的清脆和爽朗。

陈雪是我大学时的同班同学,也是我最好的朋友之一。我们毕业后去了同一家城市,虽然不在同一家公司,但偶尔会约着一起吃饭、看电影。她性格开朗外向,大大咧咧,像个假小子,和我的沉闷内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许正是因为这种互补,我们才能成为这么多年的朋友。

“是啊,刚加完班,出来随便走走。”我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尘,勉强笑了笑,“你呢?周末也不休息?”

“我刚去书店买了几本书,顺便逛逛。”陈雪指了指不远处的书店,“你怎么看起来无精打采的?脸色不太好啊。”

我没心思跟她隐瞒,便把昨天相亲失败的事情大致说了一下,省略了那些关于学区房和退休金的细节,只说是话不投机,感觉没什么希望。

陈雪听完,皱起了眉头:“就因为这个?那姑娘也太现实了吧?结婚又不是做买卖!”

“可能……我们想要的东西不一样吧。”我叹了口气,“她想要的是稳定富足的生活,我……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反正肯定不是这个。”

“那你也不能因为这个就灰心丧气啊!”陈雪拍了拍我的肩膀,“天涯何处无芳草!再说,我们这么优秀的男人,还怕找不到女朋友?”

她总是这样,说话直来直去,没心没肺,却总能在不经意间给我带来一点安慰。我笑了笑:“说得容易,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现在的情况。”

“我知道,我知道。”陈雪拉着我在长椅上坐下,“工作忙,家里催得紧,确实挺烦的。不过啊,李明,我觉得你有时候太钻牛角尖了。生活不就是一边挣扎一边前进吗?别想那么多,先把自己过好再说。”

“说得轻松。”我苦笑。

我们俩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从工作聊到生活,从新上映的电影聊到大学时的趣事。陈雪的健谈和乐观,多少驱散了我心中的一些阴霾。阳光照在她身上,给她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她的笑容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灿烂。

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我的肚子又开始咕咕叫起来。

“饿了,一起去吃点东西?”陈雪看了看手表。

“好啊。”我正求之不得。

我们沿着广场边的街道溜达,寻找着合适的餐馆。最后,我们进了一家看起来还不错的川菜馆。辣子鸡、水煮鱼、麻婆豆腐……都是我们喜欢的口味。热辣辣的食物下肚,感觉整个人都暖和了起来,心情也舒畅了不少。

吃完饭,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华灯初上,城市的夜晚展现出与白天截然不同的景象,喧嚣而迷离。

“我送你回去吧?”我看了看陈雪。

“不用不用,我家跟你家方向相反,我自己坐地铁就行。”陈雪摆摆手,“你住得远,赶紧回去歇着吧,看你累的。”

“没事,反正我也要走一段路。一起走吧,路上还能聊聊天。”其实我家和她家确实不在一个方向,但我不想这么快就结束和她的交谈。和她在一起,总觉得轻松自在。

陈雪也没再坚持,笑着说:“那好吧,便宜你了,陪美女散步。”

我们并肩走在人行道上。傍晚的风带着一丝凉意,吹在脸上很舒服。街道两旁是各种各样的店铺,灯火辉煌,行人如织。我们聊着天,脚步不快,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

走到一个十字路口,红灯亮了。我们停下脚步,站在路边等绿灯。

“说起来,李明,”陈雪忽然开口,语气有些随意,“你……现在有没有喜欢的人?”

我愣了一下,没想到她会突然问这个。我摇了摇头:“没有。我现在连自己都搞不定,哪有心思去喜欢别人。”

“怎么会?你这么好,肯定有很多人喜欢你吧?”陈雪看着我,眼神里似乎带着一丝探究。

“我不好,我太平凡了。”我自嘲地笑了笑,“工作一般,长相一般,性格还闷,估计没人会喜欢我这样的。”

“你可别这么说自己!”陈雪嗔怪地看了我一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你没发现而已。至少我觉得,你很可靠,很有责任心,而且……”她顿了顿,似乎在斟酌词语,“而且,你很真诚。”

我的心跳莫名地漏了一拍。被陈雪这样直接地夸奖,尤其是在这个我刚刚经历了一场情感挫败的夜晚,让我感到有些不自在,但同时,心底深处似乎又被什么东西轻轻触动了一下。

绿灯亮了。我们继续往前走。

“对了,李明,”陈雪又换了个话题,“你那个方案怎么样了?客户没刁难你吧?”

“还好,总算是通过了。明天应该就能交差了。”我简单回答。

我们就这样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直到走到了我家小区门口。

“那我到了,谢谢你送我回来。”陈雪停下脚步。

“没事,应该的。”我看着她,“你呢?还远吗?”

“不远了,再走两站路就到了。”陈雪指了指前面的公交站台。

“那……路上小心。”我说。

“嗯,知道了。你也早点休息,别想太多。”陈雪冲我挥挥手,转身朝着公交站台走去。

我看着她的身影消失在夜色和人群中,心里忽然觉得空落落的。回到空无一人的家,那种孤单感再次袭来。我躺在沙发上,看着天花板,脑子里却反复回响着陈雪刚才说的话。

“你很真诚。”

“至少我觉得,你很可靠。”

这些话像一颗颗小石子,投入我原本死水般的心湖,激起了一圈圈涟漪。

第三章:雨夜的滞留

那晚之后,我和陈雪又恢复了往常的相处模式,偶尔一起吃饭、看电影,或者干脆窝在某个人的家里,喝着啤酒,吐槽工作,看无聊的电视剧。一切似乎都没有改变。

但我心里清楚,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我开始不自觉地在人群中寻找她的身影,会因为看到她的消息而心情愉悦,也会因为长时间没有她的音讯而感到一丝失落。这种感觉很微妙,我把它归结为,好朋友之间的依赖和关心。

时间很快进入了深秋,天气一天比一天凉爽,甚至有些阴冷。城市似乎也变得更加忙碌和压抑。

这天晚上,公司临时通知要加班,说是有一个紧急的项目需要赶工。我虽然心中腹诽,但也只能认命。等我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出办公楼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夜空中飘起了细密的雨丝,很快就变成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我没带伞,站在办公楼门口,看着雨幕中模糊的街景,有些发愁。打车软件显示前面还有十几个人在排队,估计等车来了我也差不多可以游泳回家了。

正当我犹豫着是冒雨冲向地铁站,还是继续等下去的时候,一个熟悉的声音在我身后响起:

“李明?这么晚还没回去?”

我转过身,看到陈雪撑着一把粉色的雨伞,站在不远处的路灯下。她穿着一件米白色的风衣,头发随意地扎在脑后,脸上带着一丝惊讶。

“陈雪?你怎么会在这里?”我有些意外。

“我刚看完电影出来,准备回家。”陈雪指了指旁边的电影院,“看到这边灯还亮着,想着你可能还在加班,就过来看看。没想到真碰到你了。”

真是巧。我心里涌起一股暖意。在这个下着雨的寒冷夜晚,她的出现像是一束光,驱散了我的疲惫和寒意。

“是啊,临时加了个班。”我搓了搓手,“没带伞,正准备去地铁站呢。”

“这怎么行?雨越下越大了。”陈雪说着,主动把伞往我这边挪了挪,“走吧,我送你回家。”

“不用不用,你家又不顺路,别耽误你了。”我连忙摆手。

“什么顺路不顺路的,这么大的雨,你一个人怎么回去?”陈雪不由分说,挽住了我的胳膊,“就这么定了,我送你!”

她的动作很自然,语气也很坚决,我无法拒绝。于是,我们俩共撑着一把小小的雨伞,走进了茫茫夜雨中。

雨确实越下越大,雨点密集地敲打在伞面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路灯的光晕在雨水中散开,晕染出一片朦胧的橘黄色。街道上车辆稀少,行人更少,整个世界仿佛只剩下我们两个人,以及这淅淅沥沥的雨声。

因为伞不大,为了不让陈雪淋湿,我尽量把伞往她那边倾斜,自己的半边身子很快就被雨水打湿了。

“哎呀,你都淋湿了!”陈雪注意到了,把伞又往我这边挪了挪,“这样不行,我们都得淋成落汤鸡了。”

“没事,我皮糙肉厚,不怕淋。”我嘴硬道,心里却因为她这份关心而感到一阵温暖。

我们默默地走着,雨水顺着伞沿滑落,在我们脚边溅起细小的水花。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泥土气息和雨水的清新味道。陈雪没有说话,我也只是安静地走着,感受着这难得的、平静的相处时光。

“李明,”过了一会儿,陈雪忽然开口,打破了沉默,“你……最近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我愣了一下,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是说工作压力太大?还是说对未来的迷茫?或者,是说……我对她的那种异样的感觉?

“没什么,就是工作有点忙,有点累。”我最终还是选择了这个最安全、也最真实的答案。

陈雪看了我一眼,没有再追问。她只是轻轻地“嗯”了一声,然后换了个话题:“对了,上次你说你想学摄影?怎么没见你提起了?”

“唉,哪有时间啊,每天累得跟狗一样,哪还有精力去琢磨那些不切实际的爱好。”我苦笑了一下,“再说,现在相机那么贵,买不起啊。”

“相机可以慢慢攒嘛,实在不行,先买个二手的练练手也行。”陈雪说,“重要的是那份心。我觉得你骨子里是个向往自由的人,被现在的工作困住了。有时候想想,挺可惜的。”

我的心猛地一震。她竟然能看穿我的想法?我一直以为自己隐藏得很好。

“你……”我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别想那么多了。”陈雪似乎看出了我的局促,“谁的生活都不容易。但是,人不能一直这样消沉下去。你得想办法,为自己争取一下。”

我们走到了我家小区门口。

“我到了。”我说。

“嗯。”陈雪收起伞,雨水打湿了她的肩膀和鞋子。她甩了甩头上的水珠,笑着说:“行了,快上去吧,别感冒了。”

“那你呢?雨这么大,你怎么回去?”我担忧地看着她。

“我家就在前面那个路口拐进去,很近的。”陈雪指了指不远处的黑暗处,“几步路就到了。你快上去吧。”

“不行,雨这么大,你一个人回去太危险了。”我坚持道,“要不……你到我家避避雨,等雨小点再走?”

陈雪犹豫了一下,看了看外面的雨势,又看了看我,最终点了点头:“好吧,那就麻烦你了。”

我心里一喜,赶紧掏出钥匙打开门,把她让了进来。

第四章:狭小空间里的靠近

我的家不大,两室一厅,六十多平米。因为只有我一个人住,所以收拾得还算干净整洁,但也谈不上什么格调,充满了单身男性的气息——简单的家具,墙上贴着几张我喜欢的电影海报,书架上塞满了书和杂物。

“随便坐吧,有点乱,不好意思。”我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挺好的,挺干净的。”陈雪脱下湿漉漉的外套,随手搭在沙发扶手上,露出了里面米白色的打底衫。她的头发也有些湿了,几缕贴在脸颊上,看起来有些狼狈,却丝毫不减她的漂亮。

我找出一条干净的毛巾递给她:“擦擦头发吧。”

“谢谢。”陈雪接过毛巾,擦了擦湿漉漉的头发。

“我去给你倒杯热水。”我转身走向厨房。

等我端着一杯热水出来时,看到陈雪正站在客厅中央,好奇地打量着我的家。

“你家……有很多书啊。”她指了指书架。

“嗯,随便看看。”我有些不自然。我不算藏书爱好者,但买书是我的一个习惯,虽然很多都没看完。

“《百年孤独》?”她抽出一本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你也喜欢看这个?”

“嗯,看过几遍,每次都有新的感触。”我有些意外她会注意到这本书。

“我也是!”陈雪的眼睛亮了起来,“我觉得马尔克斯的想象力简直……太神奇了!”

“是啊,他的魔幻现实主义……”我找到了共同话题,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我们开始聊起喜欢的作家,喜欢的电影,聊起大学时看过的那些经典影片,聊起对某个导演的看法。

在这样轻松而投契的交谈中,我们之间的距离似乎被拉近了。外面的雨声渐渐变成了背景音,客厅里只有我们两个人的声音,时而争论,时而大笑。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已经快午夜十二点了。雨势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

“看来这雨一时半会儿是停不了了。”陈雪看着窗外漆黑的夜空,轻声说道。

“是啊。”我点点头,“要不……你在沙发上将就一晚?”我有些犹豫地提出这个建议。虽然我们是好朋友,但让一个女生留宿在自己家里,尤其是一个人住的情况下,总觉得有些尴尬。

陈雪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好啊,反正雨这么大,回去也是湿漉漉的。我睡沙发就行,不打扰你。”

“那……我去给你找个毯子。”我赶紧起身。

“不用了,我外套就挺厚的。”陈雪摆摆手。

我帮她把沙发上的靠垫整理好,又去卫生间给她找了一条新毛巾。

“你早点休息吧。”我站在客厅门口,看着她。

“嗯,你也是。”陈雪冲我笑了笑,“今天……谢谢你。”

“谢什么,朋友之间应该的。”我说。

说完,我转身回了卧室,关上了门。躺在床上,我却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脑海里反复回放着今晚的画面:雨夜中她撑着伞的身影,她挽住我胳膊时的触感,她谈论书籍时眼中闪烁的光芒,还有她最后那个灿烂的笑容……

我甚至能听到客厅里传来她轻微的翻身声,和外面持续不断的雨声交织在一起。这种感觉很奇妙,既有种莫名的悸动,又带着一丝尴尬和不自在。

我和陈雪认识这么多年,一直是好朋友,从未想过我们之间还会有其他的可能。我以为我对她只有友情,一种依赖和信任的友情。但是,当她穿着湿衣服站在我家的客厅里,当她和我聊起共同喜欢的文学作品,当她离我那么近,我能闻到她身上淡淡的洗发水香味时,我内心深处似乎有什么东西正在悄悄地苏醒。

我承认,我喜欢和她待在一起的感觉。她开朗、热情、真诚,和她在一起,我可以卸下所有的伪装和防备,做回最真实的自己。这种感觉,是任何一个相亲对象都无法给予的。

可是,喜欢她什么呢?仅仅是因为她是我的朋友吗?还是因为……她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我生活中的空缺?她像一道光,照亮了我灰暗乏味的生活,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

我在黑暗中胡思乱想着,心里乱糟糟的。我不知道自己对陈雪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也不知道如果真的跨越了朋友的界限,会发生什么。

窗外的雨还在下,淅淅沥沥,缠绵不绝,就像我此刻纷乱的心绪。

第五章:失控的边缘与那句“薅住”

第二天早上,我是被一阵手机铃声吵醒的。迷迷糊糊地摸到手机,看了眼来电显示,是母亲。

“喂,妈……”我的声音因为睡眠不足而显得有些沙哑。

“小明啊,醒了吗?昨晚睡得好不好?”母亲的声音听起来很精神。

“嗯,还好。”

“那就好。对了,昨晚我给你发的微信你看了吗?”

“什么微信?”我一下子清醒了不少,昨晚加班加到那么晚,回来又和陈雪聊了半天,根本没顾得上看手机。

“就是给你介绍的那个女孩啊,小丽!在银行工作的,文文静静的,家境也很好。昨天给你发了好几条微信,你都没回。”母亲的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满。

我顿时头大了。又来?我什么时候得罪了这位热心肠的母亲大人,让她如此执着于我的终身大事?

“妈,我昨天加班,手机没电了。”我找了个借口。

“哦,这样啊。”母亲的语气缓和了一些,“那你赶紧看看吧,人家姑娘还等着你回信呢。我跟你说,小丽这孩子真的不错,你可得好好把握机会……”

我耐着性子听母亲念叨了十分钟,答应她晚上会联系对方,才挂了电话。

起床洗漱,走出卧室,发现客厅里已经没有了陈雪的身影。餐桌上放着一个保温桶,旁边压着一张纸条:

“李明,我先走了。早餐在锅里热一下再吃。谢谢你的收留,下次请你吃饭!——陈雪”

字迹是陈雪一贯的潇洒。我心里有些失落,她走得这么匆忙,连一声招呼都没打。

我打开保温桶,里面是热腾腾的小米粥和几个包子和鸡蛋。心里涌起一股暖流。这个粗线条的朋友,心思倒是挺细腻的。

吃完早餐,我简单收拾了一下屋子,然后坐在沙发上,掏出手机,准备联系那个叫小丽的姑娘。点开微信,果然看到她昨晚发来的几条消息,语气很客气,问了我几句关于工作和生活的问题,还约我周末一起去看电影。

我看着屏幕上那些文字,却感觉一阵烦躁。我想象着和一个陌生女孩坐在电影院里,强颜欢笑,说着无关痛痒的话,然后各自回家。这样的场景,光是想想就觉得疲惫。

我真的不想再经历一次那样的相亲了。

我手指悬在屏幕上,打下一行字:“不好意思啊,昨晚手机没电了。我觉得我们可能不太合适,还是做朋友吧。”

发送。

几乎是立刻,小丽回复了:“???李明,你什么意思?我们还没见过面呢,怎么就不合适了?”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解释道:“我觉得我们可能不太合拍,你想要的和我目前追求的……不太一样。祝你幸福。”

我没有再等她的回复,把手机扔到了一边。

做出这个决定,我并没有感到轻松,反而更加沉重。我知道这样可能会得罪母亲,会引来更多的催促和介绍,但我实在无法强迫自己去进行一场毫无感觉的“配对游戏”。

接下来的几天,我刻意避开了所有可能提到相亲和恋爱话题的场合。下班后要么加班,要么就窝在家里看电影、看书,或者约上陈雪一起出去。和陈雪在一起,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放松和安心。

我们又一起看了几场电影,去了一家新开的咖啡馆,还在一个周末的下午,爬了市郊的一座小山。在山顶,我们迎着风,看着脚下辽阔的城市,大声地喊着彼此的名字,发泄着内心的压力和郁闷。

“李明,以后别再轻易妥协了!”陈雪对着山谷大声喊道,“你不是那样的人!”

“嗯!”我用力点头,感觉胸口的郁结之气仿佛被抒发出来了一些。

和陈雪相处的时光,总是那么愉快而充实。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依赖她,越来越习惯有她在身边的日子。我甚至开始幻想,如果我们能一直这样下去,该有多好。

当然,我也清楚地知道,这只是幻想。我们之间隔着一道无形的墙——友情。一旦越过,就可能失去现在拥有的一切。

一个周五的晚上,我们又约好了一起吃饭。吃完饭,陈雪说想去酒吧听听歌,放松一下。

那是一家藏在巷子深处的清吧,灯光昏暗,气氛暧昧。我们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点了两杯鸡尾酒。

酒吧里很安静,只有一些舒缓的音乐在流淌。我们没有太多说话,只是静静地喝着酒,感受着这难得的闲暇时光。

不知道喝了多少,我渐渐有些晕乎乎的。酒精麻痹了我的神经,也让我内心深处那些平时被压抑的情感开始蠢蠢欲动。

我看着身边陈雪的侧脸。酒吧昏暗的灯光勾勒出她柔和的轮廓,她的睫毛很长,在眼睑下方投下一小片阴影。她正专注地看着面前的酒杯,嘴角微微抿着,似乎在想些什么。

那一刻,我忽然有种冲动,想要告诉她,我喜欢她。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就再也挥之不去。我的心跳开始加速,手心也开始出汗。我端起酒杯,想要说些什么,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怎么了?不舒服吗?”陈雪似乎察觉到了我的异样,转过头问我。

“没……没事。”我慌忙低下头,掩饰着自己的失态。

就在这时,酒吧里突然响起了一阵嘈杂的音乐,原来是驻唱开始了表演。灯光也开始闪烁起来,变得有些迷离。

我看着眼前晃动的光影,听着耳边嘈杂的音乐,感觉大脑一片空白。酒精的作用下,我失去了平时的理智和克制。我伸出手,想要去碰触陈雪的手臂。

我的指尖刚刚碰到她的衣袖,她却像是受惊的兔子一样,猛地站了起来。

“李明,你……”她看着我,眼神里充满了震惊和一丝恐惧。

我被她的反应惊醒了。我看着她惊恐的眼神,看着周围人投来的异样目光,一股强烈的羞耻感涌上心头。

我竟然……在公共场合,对一个女性朋友做出了如此失礼的举动!

“对不起……陈雪……我……”我语无伦次,想要解释,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我醉了,但我知道,这不是醉酒的借口。

陈雪的脸色很难看。她深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一些:“李明,你喝多了。我送你回家。”

“不用……我没事……”我摇着头,不想让她看到我这副狼狈的样子。

“不行!必须回去!”陈雪的语气异常坚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她不由分说,上前一步,一把薅住了我的胳膊。

她的力气很大,攥得我生疼。那是一种带着愤怒和失望的力气。

“你看看你现在像什么样子!”她低声呵斥道,声音不大,却足以让我清醒几分,“李明,你清醒一点!我们只是朋友!”

朋友……她说得对,我们只是朋友。

我看着她因愤怒和失望而显得有些扭曲的脸,心里充满了懊悔和难堪。我用力挣脱了她的手,低下头,不敢再看她的眼睛。

“对不起。”我喃喃地说,“我……我送你回去。”

这一次,我没有再拒绝。

第六章:破碎的幻象与无声的告别

酒吧门口的冷风吹在脸上,让我混乱的大脑稍微清醒了一些。城市的霓虹依旧闪烁,车流不息,但这一切在我眼中都显得格外刺眼。

陈雪走在前面,背影挺得笔直,步伐很快,似乎想尽快摆脱这令人不快的局面。我默默地跟在她身后,保持着几步的距离,心里五味杂陈。

刚才在酒吧里,我失控的行为,像一把锋利的刀,不仅伤害了她,也彻底划破了我自己构建的幻象。我一直以为,我们之间是纯洁的友情,是可以超越性别界限的知己。但那一刻,我内心深处潜藏的、连我自己都不敢承认的欲望,像野兽一样冲破了束缚,差点毁掉我们之间的一切。

是我错了。错得离谱。

走到路边,陈雪停下脚步,转过身看着我。她的脸上已经没有了刚才的愤怒,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疲惫和失望。

“李明,”她看着我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你刚才说的话,做的事,我都听到了,也看到了。”

我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疼得无法呼吸。

“对不起。”除了这三个字,我再也说不出其他话来。

“你为什么要这样?”陈雪的声音有些哽咽,“我们不是说好了吗?只做朋友。”

“我……”我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无言以对。我能说什么?说我喜欢你?说我控制不住自己?说我对你的依赖已经超出了友情的界限?这些话说出来,又有什么意义呢?只会让她更加难堪,更加看不起我。

“算了。”陈雪深吸了一口气,似乎下定了决心,“李明,我觉得……我们还是保持一点距离比较好。”

保持距离?这四个字像一把冰锥,刺穿了我的心脏。

“为什么?”我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因为……”陈雪犹豫了一下,眼神闪烁,“因为我们不合适。你心里想的,和你表现出来的,不一样。我不想……不想再陷入这种混乱的关系里。”

她没有直接说我喜欢她的事情,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她察觉到了我的心思,并且对此感到不适和困扰。

我看着她,心里充满了绝望。我知道,一切都完了。我们之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那点暧昧情愫,因为我的一时失控,彻底化为了泡影。

“我明白了。”我艰难地点了点头,声音沙哑,“对不起,陈雪,给你带来了这么多困扰。”

“没什么。”陈雪低下头,避开我的目光,“你……以后还是好好找女朋友吧。不要再这样消沉下去了。”

“嗯。”

我们之间陷入了令人窒息的沉默。只有路灯的光芒,将我们两个人的影子拉长,又缩短。

“那我……走了。”陈雪抬起头,看了我一眼,眼神复杂,“你自己……保重。”

说完,她不再看我,转身拦下了一辆出租车,迅速地上了车。

看着出租车尾灯消失在夜色中,我像一个被抽空了灵魂的木偶,呆呆地站在原地。冷风吹拂着我湿热的脸颊,带来一丝凉意,却无法冷却我内心的灼痛。

我失去了一个最好的朋友。更重要的是,我亲手摧毁了某种可能,某种我甚至不敢去奢望的可能。

那天晚上,我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在街上漫无目的地游荡了很久。城市的喧嚣和繁华,此刻在我眼中都显得那么讽刺。我拿出手机,翻看着通讯录里陈雪的名字,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没有拨通那个号码。

我知道,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第七章:时间的尘埃与未尽的余温

我和陈雪之间,仿佛一夜之间就竖起了一道无形的墙。

我们不再主动联系对方,即使在微信群里遇到,也只是简单地点头示意,或者说上几句无关痛痒的客套话。周末的约会取消了,一起看电影的约定也搁浅了。曾经频繁出现在我生活中的那个身影,渐渐变得稀疏,最终消失不见。

起初,我感到非常痛苦和失落。我习惯了有她在身边的日子,习惯了和她分享喜怒哀乐。现在,她突然从我的生活中抽离,留给我一个巨大的空洞。我常常一个人发呆,反复回想那天晚上发生的事情,后悔自己的冲动和失控。如果当时我能控制住自己,如果我能再理智一点,一切会不会不一样?

但世上没有如果。事情已经发生,无法挽回。

我开始更加专注于工作,试图用忙碌来麻痹自己。我接下了更多的项目,加班成了家常便饭。我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希望能够在事业上取得一些成就,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生活似乎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甚至比以前更加忙碌和单调。只是,我的内心深处,始终有一个角落,残留着关于陈雪的记忆和温度。我会偶尔在街上看到某个相似的背影,心跳漏掉半拍;会在听到某首熟悉的歌曲时,想起我们一起唱歌的场景;会在吃到某样她喜欢的食物时,下意识地想去分享。

这些细微的情绪,像投入湖面的石子,虽然涟漪不大,却总能证明,她曾经在我生命中留下过深刻的印记。

时间是最强大的疗愈师,也是最残忍的魔术师。它可以冲淡伤痛,抚平伤口,却也会将曾经的美好打磨得模糊不清。

一年后。

我已经晋升为部门的小组长,工作能力得到了认可,薪水也涨了不少。我搬了家,住进了一个更大、更明亮的公寓。我还报了一个摄影兴趣班,重新拾起了那个被遗忘多年的爱好。虽然只是利用周末时间去上课,但每次拿着相机,透过取景器看世界的时候,我都能感觉到一种久违的平静和专注。

生活看起来似乎在慢慢变好。我不再像以前那样焦虑和迷茫,开始学着接受现状,并且尝试着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父母的催婚依旧没有停止,但我已经能够比较平静地和他们沟通,告诉他们我还在寻找,但不想将就。

只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还是会偶尔想起陈雪。想起她的笑容,她的声音,她曾经对我的关心和鼓励。我不知道她现在过得怎么样了,有没有找到那个真正适合她的人。

一个周末的下午,我抱着相机在城市里闲逛,寻找着拍摄的灵感。不知不觉,我走到了我们以前经常去的那家咖啡馆附近。

鬼使神差地,我走了进去。

咖啡馆里的一切似乎都没有变。熟悉的装修风格,舒缓的音乐,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咖啡香气。我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点了一杯拿铁。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推门走了进来。

是陈雪。

她也看到了我,脚步明显顿了一下,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一年不见,她似乎没什么太大的变化,只是妆容更加精致了些,眼神里多了几分成熟和干练。

我们四目相对,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尴尬和沉默。

“……好久不见。”还是陈雪先开了口,她的声音依旧清脆,但似乎比以前少了几分活泼。

“……好久不见。”我点了点头,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一些。

我们之间隔着几张桌子的距离,谁也没有主动上前。咖啡馆里流淌着舒缓的音乐,窗外车水马龙,但我们之间却像是隔着一个世纪。

“你……”陈雪似乎想说什么,但又欲言又止。

“你……”我也想问她最近好不好,但最终只是问,“在这里……等人吗?”

“嗯,和朋友约了。”陈雪点了点头,目光在我脸上停留了几秒钟,然后移开,“你呢?”

“随便走走,顺便喝杯咖啡。”我说。

我们又陷入了沉默。这种沉默比一年前的任何一次争吵都要让人难受。一年前的误解和裂痕,似乎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完全愈合,反而变成了一种更深层次的隔阂。

“那个……”陈雪最终还是打破了沉默,“我朋友好像快到了,我……先进去了。”

“嗯,好。”我点了点头。

陈雪深深地看了我一眼,那眼神复杂难明,有遗憾,有不舍,或许还有一丝歉意。然后,她转身走向了里面的座位。

我看着她的背影,心里五味杂陈。我知道,我们之间,可能真的已经回不去了。那道因为我的冲动而产生的裂痕,即使时间过去了这么久,也依然横亘在我们之间。

我喝完最后一口拿铁,起身离开了咖啡馆。

外面的阳光很好,天空很蓝。我拿出相机,对着远处的街景拍了几张照片。取景框里的世界,清晰而明亮。

只是,我的心里,却始终残留着一片挥之不去的阴霾。那片阴霾的名字,叫陈雪。

那句在雨夜中被她薅住胳膊时,我没能说出口的话,那句被我深埋在心底的“我喜欢你”,最终,只能成为我们之间,一段未曾开始,就已经结束的秘密。

第八章:未完待续的注脚

时间继续流淌,城市依旧喧嚣。

我和陈雪的生活轨迹,就像两条短暂相交后,又迅速奔向各自远方的直线,再无交集。

我依旧过着朝九晚五、偶尔加班的生活。摄影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用镜头记录下城市的变迁,陌生人的喜怒哀乐。在光影的世界里,我找到了一种表达自我、与世界沟通的方式。虽然依旧单身,但我不再像以前那样焦虑。我开始学着享受独处的时光,学着和自己和解。

母亲依旧会时不时地催促我找女朋友,但我已经能够坦然地告诉她,我还在等待,等待那个真正让我心动的人出现。我知道这听起来有些理想化,但我宁愿等待,也不想再因为将就而伤害自己,或者伤害别人。

至于陈雪,我偶尔还会在朋友圈看到她的动态。她换了一份更有挑战性的工作,似乎发展得很好。她偶尔会和朋友一起旅行,照片里的她笑容灿烂,自信从容。她和另一个男生也走得很近,虽然他们从未公开关系,但从那些互动的细节来看,他们应该是彼此喜欢的人。

看到这些,我心里还是会泛起一丝涟漪,但很快就会归于平静。我知道,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这就足够了。我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同时也为自己曾经拥有过那样一段珍贵的友谊而感到庆幸。

那段失败相亲的经历,像一个深刻的教训,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什么是可以妥协的,什么是绝对不能让步的底线。而和陈雪之间那段短暂而复杂的插曲,则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我的懦弱、冲动,也照见了内心深处那份不敢承认的、对真挚情感的渴望。

它让我明白,友情和爱情之间,有时候只隔着一线之隔,稍有不慎,就可能越界,甚至万劫不复。而真正的尊重和珍惜,是在意识到自己的感情可能越界时,能够及时止损,回头是岸。

生活还在继续。我依然在寻找,寻找那个能与我灵魂契合、能共同面对生活风雨的伴侣。我知道这并不容易,也许我终其一生都无法找到。但至少,我还在寻找,还在期待。

那年的秋天,那场失败的相亲,那个雨夜的滞留,那次失控的边缘,那句被薅住胳膊时未能说出口的“你觉得我咋样”,以及后来漫长岁月里的沉默、疏离和最终的释然……

这一切,都构成了我青春记忆里,一个无法磨灭的注脚。它提醒着我,成长总是伴随着阵痛,而关于爱情和友情的课题,可能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学习和领悟。

窗外的阳光正好,落在键盘上,映出我平静而略带思索的脸庞。我关掉文档,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楼下川流不息的人群。

未来会怎样,我不知道。

但至少此刻,我心中一片澄明。那段关于陈雪的记忆,虽然带着一丝遗憾和伤感,却也像一颗经过打磨的珍珠,散发着独特而温润的光芒,照亮了我前行的路。

来源:完结短篇小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