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的2024:“同业之王”未远,“价值银行”已来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8 10:27 1

摘要:2024年,兴业银行总资产突破10.5万亿元大关,在连续三年分别跨过8万亿、9万亿、10万亿三个台阶后,总规模站稳了10万亿;营业收入2122.26亿元,同比增长0.66%;归母净利润772.05亿元,同比增长0.12%。营收和净利的增速由负转正,结束了连续两

兴业银行2024年资产规模良性增长、营收和净利双增,结束了连续两年业绩承压局面。

文/每日财报 林岚

日前,兴业银行公布了2024年财报。这份成绩单看起来还不错。

2024年,兴业银行总资产突破10.5万亿元大关,在连续三年分别跨过8万亿、9万亿、10万亿三个台阶后,总规模站稳了10万亿;营业收入2122.26亿元,同比增长0.66%;归母净利润772.05亿元,同比增长0.12%。营收和净利的增速由负转正,结束了连续两年业绩承压的局面。除了营收净利“双增”,兴业银行去年还实现了业务管理费、成本收入比的“双降”。

十年前,昔日的同业之王在圈中声名鹊起,其同业资产和负债占比一度接近40%和50%。十年间,上下求索,商投引领,向价值银行转型,如今且看它是否能续写传奇。

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回首2014年5月“127号文”开始的一系列监管政策,让这个曾经的同业之王不得不转型求发展。如今,兴业银行的转型之路已初见成效。资产规模的良性增长、营收和净利双增的背后,是兴业银行数年来对资产负债表重塑的不懈努力。

在做强负债方面,兴业银行坚持存款立行的原则,把拓展低成本结算性存款、降低存款成本作为稳定息差的关键。2024年末,该行存款总额达5.5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95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69%,远高于负债总体增速,存款占比接近58%;存款付息率1.98%,同比下降26个基点,降幅领跑同业。

图:来自兴业银行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在做优资产方面,兴业银行保持资产规模稳定增长,资产结构转型与国民经济转型发展方向同频共振。2024年末,该行贷款总额达5.7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75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05%,贷款占比接近60%。

图:来自兴业银行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由此,资负结构优化助力利息净收入由负转正。在市场低利率时期,面对净息差和盈利水平下行的双重压力,净息差的良好管理成为同行竞争中的不败准则。得益于此,兴业银行管理层提出的“要从高收益资产+高成本负债的组合,转向低成本负债+稳收益资产的组合”战略也在逐渐变为现实:全年利息净收入1481亿元,同比增长1.09%,实现净息差1.82%。

同时,投资交易能力缓冲了非息收入的下滑趋势。受保险新规、基金管理费费率下调等因素影响,兴业银行2024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滑36.59亿元至240.96亿元。好在与此同时,兴业银行延续了投资交易这一传统优势——去年债券、利率、外汇、贵金属等业务保持较好发展,投资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汇兑损益等项目合并后整体获利387.50亿元,有效延缓了非息收入的下滑趋势。

轻资产、轻资本引领价值银行探索

毕马威《中国银行业报告2025》分析认为,在新的发展周期,银行过去的经营模式将不可持续,必须积极主动做出调整,升级业务模式,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制定适应新的政策和经济环境的经营战略,打造核心竞争力以穿越周期。

那么兴业银行在过去10年的转型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是前瞻性战略决策引领业务转型。从“1234”战略到“三张名片”,兴业银行顺势而为。在2022年,该行提出“巩固基本盘,布局新赛道”,加快科创金融、普惠金融、能源金融、汽车金融、园区金融“五大新赛道”发展,加速构建“数字兴业”。

“三张名片” “五大新赛道” “数字兴业”与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高度契合。这些转型决策体现了公司前瞻性的战略把握能力,为银行的业务转型指明了方向,赢得了时间,奠定了基础。

其次是“商投”转型共聚业务模式。经营多年的同业大生态成为兴业银行转型“商行+投行”的重要把手,多年的银银、银证和银信合作沉淀,使其在商投赛道上充分发挥平台先发优势,同时,在覆盖几乎全部金融业态的金融牌照加持下,兴业银行一站式满足经济转型变革中主流客群日益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成为可能。

近年来该行不断推动“大投行-大资管-大财富”融合发展,以B端带动C端,C端牵引B端,不断形成企金、零售、同业更强合力。

从2024年年报数据看,投资银行方面,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绿色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境外债券等品种承销规模领跑同业,转型投行FPA达3.0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1%;资产管理方面,兴银理财规模2.18万亿元,实现理财新产品收入同比增长2.60%,兴业基金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兴业信托资产管理规模分别较上年末增长32.70%、107.68%;财富业务方面,零售AUM5.11万亿、企金财富AUM日均规模4,336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长6.68%、16.42%,基金、保险代理销售量同比分别增长105.82%、14.56%。三轮驱动的协同合力不断向纵深发展。

在“赛道”上书写“大文章”。兴业银行将做好“五篇大文章”与布局“五大新赛道”有机结合,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推进自身高质量发展。2024年,兴业银行科技贷款、绿色贷款、普惠贷款同比增幅分别为20.68%、19.64%、10.97%,增量分别占贷款(不含票据)增量的60.23%、57.63%、19.94%。

其中,绿色金融一直是兴业银行的突出亮点。2024年末,绿色金融融资余额2.1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88%;绿色贷款余额9679.3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64%,余额保持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一位。同时,兴业银行围绕企业碳资产、碳汇、碳交易等需求场景,创新提供多元化、专业化、精细化碳金融综合服务。

浮华之下仍有隐忧

当然,在靓丽的业绩背后,也有隐忧——既有在转型过程中相伴相生的房地产和政府平台问题,也有因监管政策变化而不得不寻求突破的非息收入增长困境。这些问题或将继续在一定时间内成为价值银行实现的扰动因素。

房地产方面,行业的持续调整给兴业银行企业金融业务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近年部分高负债房地产客户的风险进一步释放,导致关注类贷款余额和占比上升。2024年,兴业银行房地产不良贷款率上升明显,从上一年的0.84%升至1.54%,不良贷款余额从上一年的36.91亿元增加到73.04亿元。

政府平台方面,兴业银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余额1,043.47亿元,较上年末减少572.44亿元;不良资产余额40.8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0.11亿元;不良资产率3.91%,较上年末上升1.39个百分点。

尽管兴业银行在2022年就明确了要稳住房地产和政府平台基本盘,并在风险防控上采取了积极措施,但行业整体下行的压力仍然难以完全规避,基本盘企稳还需时日。

与此同时,在保险新规、基金管理费费率下调延续的情况下,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下降带来的非息收入缺口一时间难以靠规模增长弥补,非息收入承压依旧。受益于2024年债市的良好表现,兴业银行投资交易收入成为非息收入的重要托底力量,即便如此,相较同业而言,其非息收入依旧录得负增长。

考虑到兴业银行金融资产突出的交投能力,结合其三季度披露数据,猜测是其有意隐藏部分利润,为未来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缺口预留了对冲空间。

站在 2025 年的新起点,这家将闽商基因融入血脉的银行,正以“商行 + 投行”的双轮驱动,在绿色金融、科创金融等新赛道上加速奔跑。

当 “同业之王”的荣耀逐渐淡去,“价值银行”成为兴业银行新的战略方向 ,这或许是其寻找到穿越周期的最佳答案。至于价值银行何时能够实至名归,我们且行且看。


来源:每日财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