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资金本身不足,建议先保大病,再保小病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4 07:23 1

摘要:当前医保报销比例越来越高,但却还是陷入了一种困境:普通门诊费用过度依赖医保基金,挤占了真正救命的大病保障资源。部分基层医院甚至出现“门诊挤住院”现象,而大病患者仍需面对“看病贵”的致命压力。所以建议医保改革需要调整方向,即降低普通病报销比例,大幅提高大病保障力

当前医保报销比例越来越高,但却还是陷入了一种困境:普通门诊费用过度依赖医保基金,挤占了真正救命的大病保障资源。部分基层医院甚至出现“门诊挤住院”现象,而大病患者仍需面对“看病贵”的致命压力。所以建议医保改革需要调整方向,即降低普通病报销比例,大幅提高大病保障力度,将有限资金精准用于“救命”。

现在的“小病大养”加剧医保资源浪费。普通门诊报销比例攀升,诱发过度医疗需求。同时,医保设立起付线本为约束“小病大养”,但部分地区降低或取消基层医院起付线后,基金支付压力剧增。部分患者为报销小病费用,频繁占用住院资源,加剧基金消耗。

大病保障不足仍是民生痛点。尽管大病保险覆盖近10亿人,但普通参保者仍面临封顶限制。如果遇到大病,自付压力同样击垮一个家庭。比如对白血病等重症患者,仍需借债求生,部分家庭“砸锅卖铁也看不起病”。

所以,针对上述现象,要强化大病保障,优化基金分配。一是差异化报销比例。降低普通病报销,减少感冒、轻症等门诊报销比例,引导患者理性就医,避免资源滥用。二是提高大病报销力度。对恶性肿瘤、器官移植等重疾取消封顶线,并提高支付比例至80%以上,切实兜底救命费用。

医保的本质是“互助共济”,而非普惠福利。当基金过度消耗于小病,真正命悬一线的大病患者便失去最后屏障。唯有将资源向重大疾病倾斜,才能让医保回归“保命”初心。要知道,拯救一个生命,远比报销十次感冒更有价值。

来源:胡海军A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