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起“34%关税”砸自己的脚!自动化“国产替代”的窗口期已经打开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8 09:30 1

摘要:长期以来,不少中国工控品牌在美洲市场上依赖成本与交付速度的优势与欧美品牌竞争,在价格敏感型客户群体中逐渐打开局面。而现在,这种优势在高额税负下几乎瞬间蒸发。产品出厂价格与到岸成本之间的落差扩大,不仅直接削弱了客户采购意愿,也迫使部分渠道商叫停正在进行的订单谈判

2025年4月,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高达34%的综合关税正式落地。这并非政策上的技术调整,而是明确的信号:

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正在进入又一个强硬周期。对中国制造而言,尤其是以外贸为导向的工业自动化企业,这道新关税墙可谓“当头棒喝”

长期以来,不少中国工控品牌在美洲市场上依赖成本与交付速度的优势与欧美品牌竞争,在价格敏感型客户群体中逐渐打开局面。而现在,这种优势在高额税负下几乎瞬间蒸发。产品出厂价格与到岸成本之间的落差扩大,不仅直接削弱了客户采购意愿,也迫使部分渠道商叫停正在进行的订单谈判。更具破坏性的是,企业此前在美国市场多年投入建立的渠道体系,也在政策变动中面临重构的压力。

从分析来看,这其实给自动化的“国产替代”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窗口期。

产业链下游动荡与上游受限

这场关税风暴不仅切断了出海路径,还在产业链的上下游同时引发了震荡。对中国本土的自动化厂商来说,不只是卖不到美国,高端芯片和控制技术,美系同盟仍有影响力,更可能买不到核心器件。在这个以模块化构建为基础的行业中,控制芯片、工业传感器、高精度连接器等关键零部件仍有相当比例依赖欧美及日韩技术体系。当中美在技术出口、原材料贸易方面开始出现管控信号,整个行业的供应链安全问题再次被放大。

与此同时,下游客户的不确定性也迅速上升。自动化设备的采购通常伴随着企业内部的技改计划、产线升级甚至新业务布局,而当前的市场情绪明显趋于谨慎。我们认为,在出口订单剧烈波动的背景下,制造企业在资金、规划和资源调配上的保守姿态,使得原本火热的自动化改造项目按下减速键。尤其是在3C电子、通用机械等对外依赖度较高的行业板块,这种“观望”情绪可能已经开始传导至设备采购层面。

国产替代的窗口期正在打开

尽管冲击显而易见,但关税带来的也不仅是坏消息。对国产工控品牌来说,这恰恰是一个多年难得的窗口期。过去十年,欧美日品牌凭借技术积累和品牌优势,在中高端市场拥有稳定护城河。但现在,随着美国产品成本陡增、交期拉长、服务不确定性增强,不少原本依赖进口设备的中国制造企业,开始主动寻求国产替代方案。

其实早些时候,美国就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导致全球贸易格局发生变化,中国的工业自动化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特别是在东南亚、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找到新的增长点。

例如,汇川技术自2012年开始国际化探索,主要销售变频器、工业机器人、伺服系统等产品,截至2023年,海外营收达到17亿元,同比增长90%,并在东南亚市场如印度、越南、泰国等地设立办事处,提供高稳定性、高节能型的解决方案。中控技术则在东南亚、中东、非洲、欧亚等地区加大市场布局,2023年上半年海外合同额增长109.6%,并与沙特阿美、壳牌等国际客户深化合作。英威腾也成功开拓了澳洲、法国、意大利等多个国际市场,2023年上半年海外营收7.61亿元,同比增长61.48%,特别在新兴市场保持较高增速。

虽然美国的关税政策可能对越南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也产生影响,但这些中国企业的海外业务大多以当地市场为主,且生产基地设在中国,因此,美国对越南、欧盟等地区的加税对其影响相对有限。例如,汇川技术在越南和泰国的业务主要面向当地市场,且其产品和生产基地设在中国,因此不受美国对越南的关税影响。中控技术和英威腾也在东南亚和其他海外市场通过本地化运营减少了关税政策带来的影响。

这些数据和案例表明,中国工业自动化企业通过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特别是在新兴市场,成功找到了新的增长点,不仅有助于分散市场风险,也为国产品牌在全球范围内的崛起提供了契机。

市场上已有一些企业开始反应迅速地调整战略。部分国产品牌趁机推出“美国市场替代计划”,不仅在价格与性能上优化产品矩阵,还重点强调本地化售后服务与快速交付能力。这些原本处于边缘的竞争力,如今反而成了核心卖点。同时,在市场需求导向下,国产设备厂商也正在加快与上下游技术伙伴的合作,尝试构建更具稳定性的软硬一体解决方案体系。

这种变化不是短期的补位行为,而是长期格局的重塑。在这一过程中,真正具备产品力、系统整合能力和行业经验的本土企业,将有望从“低端替代者”走向“中高端主力供应者”。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关税冲击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而西门子、三菱电机等外资巨头也在加快本土化步伐,这对于国产品牌替代也是一种挑战。

危机是一次真正的能力检验今天我们所面临的不仅是一场外贸危机,更是一轮全行业的能力检验。工业自动化是一个高度复合的技术产业,任何一家企业要想在波动中站稳,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维度的竞争力:核心产品的可控性、供应链的安全性、应变能力与全球战略的执行力。

真正值得尊敬的工业品牌,不是依靠风口崛起,而是能在风暴中活下来、活得更强。国产工业自动化企业正处于转型深水区,能否借此加速实现从制造向智造的跃升,能否用长期主义穿越周期的不确定性,才是未来五到十年最值得关注的看点。

这场关税风暴可能还会持续下去,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也难以短期内消解。但可以确定的是,中国制造不会就此止步。越是风高浪急,越是构筑内在力量的最佳时机。只要产业链足够扎实,技术路径足够清晰,市场战略足够灵活,那么这场贸易战,也终将成为中国工业品牌迈向全球舞台的磨刀石。

- END -

5月巴塞罗那展(2025年5月13-15日 巴塞罗那GRAN VIA展馆)

| 展会介绍 |

6月上海展

(2025年6月18-20日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8月深圳展观众报名 | | | 📄 |

来源:IOTE国际物联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