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行483:运城万荣后土祠~秋风楼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4 02:06 3

摘要:​ 中国古代的许多名楼与众多名家诗词交互映辉,成为千秋佳景与千古绝唱。很多情况是先有楼而后有诗文,四大名楼即是。如先有鹳雀楼,而后才有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先有《岳阳楼》而后又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山西万荣县的秋风楼是先有了汉武帝的《秋风辞》,而后盖起了秋

— —因汉武帝《秋风词》而建秋风楼

武帝醉河秋,因辞起丽楼。

河殇几度废,同治始今留。

​ 中国古代的许多名楼与众多名家诗词交互映辉,成为千秋佳景与千古绝唱。很多情况是先有楼而后有诗文,四大名楼即是。如先有鹳雀楼,而后才有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先有《岳阳楼》而后又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山西万荣县的秋风楼是先有了汉武帝的《秋风辞》,而后盖起了秋风楼。

​ 《秋风辞》是汉武帝刘彻的诗作,出自北宋郭茂倩整理的《乐府诗集》。《秋风辞》原文:

上行幸河东,祠后土,顾视帝京欣然,中流与群臣饮燕,上欢甚,乃自作《秋风辞》曰: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刘彻率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阴县祭祀后土,时值秋风萧飒,鸿雁南归,汉武帝乘坐楼船泛舟汾河,饮宴中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此诗以景物起兴,继写楼船中的歌舞盛宴的热闹场面,最后以感叹乐极生悲,人生易老,岁月流逝作结。全诗比兴并用、情景交融,意境优美,音韵流畅,且适合传唱,是中国文学史上“怀秋”的佳作,直追《楚辞》风韵,有高祖刘邦的“大风起兮云飞扬”之格调,历来受到赞誉。

万荣后土祠的秋风楼因楼上藏汉武帝刘彻《秋风辞》碑而得名。

该楼始建年代不详,根据后人留下的相关诗词,推测最晚也在唐朝。因唐初李甫就有《秋风楼》一诗:

暮日西山去,黄河天际流。

武帝秋风醉,雄辞荡古楼。

秋风楼因被黄河淹没,后又重建。曾于清代康熙、同治年间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

秋风楼高32.6米,下部筑有高大的台基,东西穿通,东门雕字“瞻鲁”,西门雕字“望秦”,颇有气势。南面为登楼之正门,周围砖砌花墙。楼分三层,面阔、进深各五间,四周回廊,十字歇山顶;两层四面各凸出龟座一间,上筑瓦顶,山花向前;二、三层廊下置斗拱或平座,各藏树汉武帝《秋风辞》碑一块。三层的一块碑系元至元八年(1271年)所建,高0.58米,宽0.73米,行草阳刻,笔画凝重,体态端庄。二层的一块碑系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年八月立,高0.82米,长1.87米,篆体阴刻,嵌在楼内北壁上,碑体完整:

阁迥凌霄汉,层楼耸百寻。

树色浮秦晋,河声荡古今。

来源:逍遥云中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