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朴实的农人则枕着自家织就的荞麦棉花枕头,在劳作一天后安然入睡,城市里的小市民,趁着节庆时分也会买上瓷枕一用,清凉助眠。
现代人选择枕头往往倾向于舒适柔软,然而,古人却恰恰相反,他们对于硬枕头有一种独特的偏好。
不禁让人疑惑,难道他们不觉得硌头吗?为什么不选择柔软质地的枕头?
在广阔的中华大地上,平民百姓的生活质朴淳厚,乞丐靠着破衣枕头,无忧无虑地在街头小巷打地铺。
朴实的农人则枕着自家织就的荞麦棉花枕头,在劳作一天后安然入睡,城市里的小市民,趁着节庆时分也会买上瓷枕一用,清凉助眠。
而那些手工精细的绣娘,就在一针一线间将美好祝福绣于鸳鸯枕上,将爱意融入枕间。
大多数平凡人家枕头的选择虽然寻常,却也见证了他们对生活的不同追求。
一些贫苦人家用旧衣物捆扎就作枕头,朴实无华,没有什么好讲究的,有些小富之家便会用棉麻织就枕芯,柔软中透着些许现代气息。
富贵人家的枕头就更讲究了,不是丝缎包裹便是锦绣缀满,甚至有些上佳材质的枕还能起到医疗保健的作用。
现在虽很难见到昔日那些朴素的棉花荞麻枕,和略显粗糙的瓷枕踪影,但古人对美好睡眠的向往和执着追求,却已在无数家庭中,化作柔软靠垫和蓬松被褥。
昔日的棉麻木石,演变成今日的记忆棉和乳胶枕,款式虽新但追求没有变化。
每当夜幕降临,普通百姓们依旧如古人那般,期盼着枕头能够带来美梦,只是如今的梦想或许更加灿烂多彩了。
达官显贵们的床枕自然更为讲究,一些富贵人家则将枕头视为炫耀财富的工具。
他们千金买来金丝银线,又雇匠人精心打造,最终成就了名贵的枕头,面上或錾金翡翠,或刻龙凤凰,甚至有的还运用玉器包框,华丽至极。
只可惜这番雕凿细工,终将被一头乱发遮住,无人欣赏,那些贪污受贿的犯罪分子,竟然将罪证连同丝缎绸缎一并缝制在枕芯之中,妄图瞒天过海。
昔日的锦衾玉枕,沦为掩盖罪恶的遮羞布,令人唏嘘。
一些枕头的制作材料亦十分讲究,中医医家却将枕头赋予了全新的涵义,他们细心考究药物的配比,选取上好的樟木薰香之类药材精挚拼凑,制作出行医济世的药枕。
帷帐一掩,沉香遂借鼻息徐徐飘荡,神清气爽,助眠效果不可谓不佳。
若说达官权贵们的枕头已算是奢侈有加,那么君主帝王的枕头便更是登峰造极了。古时帝王龙体沉睡,枕边自是非同小可。
皇家贵族们也为枕头平添了不少体面与雅致,宝石玉枕不愧是天下第一等的奢华之作。
玉枕质朴中透着高贵,玉面雕龙更将天子威仪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唐朝时却生出了一件鬼斧神工的枕头,形似狮子头颅,金碧辉煌。
传说这枕头原为太宗睡用,后被命匠人耗时十年雕凿而成如意狮枕,堪称上佳之作,只是想象枕在如此狰狞面上,梦境或许难免有些狂野吧。
皇家御用的玉枕,往往出自名家之手,工艺精湛,玉器本身滋润温润,夜间枕之清爽舒适,还能起到理气养颜的作用。
加上描金雕镂,刻有祥云海水龙纹等吉祥图案,体现皇威与民间艺人对美好祈愿。这等贵重庄严的枕头,不是富贵人家可以企及的。
后代统治者为防情祸毒发,往往在枕头造型和材质上多有讲究,比如北宋徽宗的御用枕头,便是以纯金制成。
不仅贵重异常,金质材料还能防毒遣祸,皇家梦乡也就更添安全。
朝代更迭,后主们对枕头的审美追求亦更新换代,明清两代皇帝们便多爱用象牙雕就的枕头,上面往往刻着吉祥图腾,如狮子龙凤等,寓意兴盛昌隆。
石枕和瓷枕的功用
有些帝王更是雅好极尽奢华,令宫里采用珊瑚翡翠等名贵珍宝精雕细琢枕头,睡梦之间也享极致奢侈高贵。
尽管枕头种类繁多,但是古代的人对瓷枕等比较硬的枕头,有一种偏向,钟爱这类枕头,这到底是为什么?
这和古代女子的头发有关,古代女子都留着长发,睡觉的时候,如果把头放在质地比较硬的枕头上,就可以限制头部的动作。
这样就可以保持头发不乱,第二天梳头的时候,可以节省很多功夫,所以,瓷枕是很多女子的选择。
而且在夏天,瓷枕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对于夏天没有太多降温“神器”的古人来说,这未必不是一个好方法。
文人阶层崛起,枕头逐渐被赋予了艺术修养的寄托,有文人喜欢在枕头上题写诗词佳句,或是将心得杂感雕刻于上,以枕头为戏台,驰书墨言而遣兴。
从虎踞金枕到民间瓷枕,从玉镶金丝到诗书刻铭,枕头在上下阶层都成为了人们追求生活情趣、释放艺术灵感的媒介和载体。
对枕头的文化渲染,逐渐褪去了单纯睡眠的功利色彩,而被赋予了更加浓厚的人文情怀。
审美情趣之外,古人很关注枕头对健康的影响上,无论是上层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枕头都被赋予了保健养生的重要功能。
枕头在调理阴阳、补益气血方面被认为有着非同小可的作用,头部睡姿被视为调节膀胱经的关键。过高的枕垫会抬高头部,压迫经脉,影响气血运行。
过低则会导致气血下陷,也会产生不利影响,由此可见,枕头的形制对睡眠质量至关重要。
在古代医学典籍中,就有许多与枕头高度相关的养生建议,身体保健之外,枕头在古代医养之道中还被赋予了一些特殊的功能。
有的专家主张在枕芯中掺杂药草、香料,借助枕头的亲密性去疏导情绪、祛除忧郁。
一些养生派别认为,将枕头垫于腹部能更好地运转内气,对于气虚体弱者大有益处。
枕头还广泛应用于传统外伤医疗,对于骨折或关节创伤病患,合理使用软枕和竹枕能够减轻压力、固定肢体,从而避免进一步加重伤势。
有文献记载,当时良医在为伤者包扎时,都会精心调整枕头的位置和高度,以期达到最佳疗效。
枕头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一种工具,而是饱含文化内涵,是梦的一种载体。
人世间对于梦境向来有着种种奇异想象,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梦中所见所闻,都被枕头承载着。
富贵人家倏忽会梦见远征的战马宝刀,疑心武功是否永垂不朽,穷苦人家却偶尔梦到锦绣丝缕,憧憬富足生活。
文人雅士则常将梦中的景致物件化作诗词歌赋,寄托哀思抑或抒发情怀。梦境的隧道如同平行时空的窗口,窥见千变万化的风景。
即便是睿智英明的帝王将相,梦中景象也往往扑朔迷离,据载汉武帝曾梦见俊美公子为其解围,乃重用了张良。
宋徽宗临睡前得知宫中珍禽遭盗,梦间又见鹤群归来,在统治者眼中,梦境或许就是未来的预示,通向吉凶祸福的奇异巷陌。
帝王家眷的梦中隧道,亦常常通向情爱缱绻的世界,据说唐代杨贵妃曾一介贫家女,靠着举世无双的姿色,获幸于武则天,从而飞黄腾达。
她在梦中就曾对皇宫生活魂牵梦萦,没想到现实中竟然真的发生了,也由此在现实漩涡中越陷越深。
而那些平民老百姓,梦中景致却常与现实生活毫不相干,辛勤劳作农人们不是梦见宝塔云山,就是梦见金银财宝,所见所想皆是现实所缺。
贩夫走卒们则或梦见身旁妻儿,或梦见生死长辞,在梦中那一处便化作暂时栖身之所,他们虽身陷人世烦忧,依然期盼在梦里寻得些许慰籍。
结语
文人骚客们的梦中隧道则别开生面,或陶醉于山水之间,或往返于书香门第,他们总喜欢将所见的梦境化作诗词佳作。
从南朝梁元帝“耶溪梦云”到唐白居易“梦佳期”,再到苏轼“黄州梦绕”等,皆是由梦中奇景引发的文人雅兴。
枕头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演变成了多样的形式和材质,供人们选择的余地也有很多,但不变的是人们的生活追求。
在阅读此文后,烦请您点赞评论+关注,方便您及时观看最新内容,您的支持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非常感谢!
信源来自:
人民网2019年3月21日关于“硬如磐石,软如细沙,枕头也有“多重性格””的报道
甘肃省博物馆2022年3月31日关于“古人为啥最爱高枕、硬枕?远在战国时就有记载”的报道
文汇报2017年08月11日关于“古人把避暑消夏做成了诗情画意”的报道
来源:悠楠聊脱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