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的渝北街头,细雨浸润着武隆区的青石板路。区政府大楼前突然停驻的三辆黑色公务车,在晨雾中划出一道凝重的阴影。46岁的刘印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带走,这个曾在基层干部中被称为"拼命三郎"的副区长,此刻的背影显得异常单薄。
2025年4月的渝北街头,细雨浸润着武隆区的青石板路。区政府大楼前突然停驻的三辆黑色公务车,在晨雾中划出一道凝重的阴影。46岁的刘印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带走,这个曾在基层干部中被称为"拼命三郎"的副区长,此刻的背影显得异常单薄。
时间倒回至1998年的初秋,刚从西南某高校毕业的刘印,怀揣着建设家乡的热忱踏入武隆县政府大门。那时的他常在深夜加班后,独自踩着二八大杠自行车,穿梭在尚未硬化的乡镇公路上。档案室里泛黄的考勤记录显示,这个年轻人曾连续三个月无休,只为完善辖区首条县道改造方案。
转折发生在2003年。随着武隆喀斯特地貌成功申遗,旅游经济井喷式发展。分管交通建设的刘印开始频繁接触工程承包商,他办公室的台历上逐渐被各色记号笔圈满日程。某次项目评审会后,某建材公司负责人"不慎遗落"的公文包,成了权力寻租的潘多拉魔盒。
知情人士透露,刘印的贪腐手法颇具隐蔽性。他借由亲属名义注册空壳公司,通过"民间拆借"收取年化36%的利息。在仙女山隧道工程招标中,三家入围企业的投标文件竟出现离奇雷同的技术参数,最终由某外地企业以高于标底15%的价格中标。审计报告显示,该项目实际用材量与预算存在30%的缺口。
更令人震惊的是其生活作风的腐化。据内部人士回忆,刘印在担任交通局长期间,频繁出入某私人会所。该场所表面上经营茶艺,实则豢养着十余名年轻女性。有承包商为承揽项目,长期包租会所特定包厢作为"攻关基地"。某次酒后失言,刘印竟将办公室抽屉里的党徽与会所门卡并置把玩,笑称这是"新时代干部的双重标配"。
2024年岁末,一封匿名举报信打破了表面平静。信中详述了某安置房项目混凝土标号造假的证据链,牵扯出背后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面对纪委调查,刘印展现出惊人的反侦察能力:他指示司机每天绕城三圈后才抵达秘密会面地点;要求情妇使用阅后即焚软件联络;甚至将受贿资金通过虚拟货币层层洗白。
然而天网恢恢,专案组历时八个月暗访,在黔江区某农家乐地下室起获关键账本。泛黄的笔记本里,用只有当事人能看懂的符号,记录了近百笔权钱交易。其中某页潦草写着的"色字头上一把刀",如今看来竟成谶语。
在最近召开的警示教育大会上,播放了刘印的忏悔视频。画面中,这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干部两鬓斑白,提及老母亲至今仍在武隆山区务农时数度哽咽。但泪水洗刷不了罪责,经查实,其涉案金额已超千万,另有六名科级干部牵涉其中。
此案暴露出基层权力监督的三大漏洞:一是"能吏"光环下的监管盲区,二是工程领域"潜规则"的制度性缺陷,三是"八小时外"行为的管控缺失。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查处过程中,纪检部门创新运用区块链技术固定电子证据,通过资金流向大数据建模锁定关联人员,为新时代反腐提供了技术范本。
武隆江面雾气渐散,新一轮市政工程正在阳光下推进。工地围挡上"廉洁工程"的标语格外醒目,仿佛在提醒每个经过的人:权力的方向盘,终究要行驶在法治的轨道上。
来源:等下次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