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订单归零?美选民:我们需要中国,美对华100%关税威胁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3 22:29 1

摘要:"眼下我们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凯莱布·拉格兰在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声音里透着难以掩饰的焦虑,"

眼看收获季节到了,美国的豆农们却高兴不起来,

往年这个时候,来自中国的订单早就堆得满满当当,今年却是一粒都没有,

这种前所未有的"零订单"现象,正让50万美国大豆种植者陷入绝望,

正是在这关键的时刻,特朗普再一次对中国甩出他的牌,

那么,这张底牌能解决美国大豆、豆农面临的严峻形势吗?

"眼下我们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凯莱布·拉格兰在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声音里透着难以掩饰的焦虑,"

九月到了,美国最南部正值收获季,但在这批即将收获的作物中,我们账面上没有任何大豆要出售给中国。"

在正常年份,中国会买走美国差不多四分之一的大豆出口量,占美国大豆总产量的25%,现在却是零。

更让美国农民心凉的是,从2016年到2024年,美国在中国大豆进口市场的份额从40%大幅减少到18%,这是一个让人震惊的数字。

背后的原因说起来也简单:市场选择了更有竞争力的供应商。

当美国农民在为订单发愁的时候,南美洲的巴西农民却在为丰收狂欢,

巴西2023年大豆出口量达到创纪录的37.44亿蒲式耳,较上年增长29%,

这个对比有多强烈?巴西大豆出口量是美国的两倍,

更关键的是,巴西2024—2025农业周期内大豆产量将达1.695亿吨,同比增长14.7%,再创新高。

巴西的优势不仅仅在产量上,过去5年,巴西出口的大豆中有73%出口到中国,而美国的平均出口比例为51%。

这说明巴西更专注于中国市场,美国虽然市场更多元化,却也因此错失了中国这个最大买家的青睐。

运输成本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从巴西到中国的海运距离比从美国到中国要短不少,而且巴西大豆的季节性供应正好能与美国形成互补。

当美国大豆收获的时候,巴西正处于播种期,这种时间差让中国可以全年都有稳定的大豆供应。

美国农民面临的不仅仅是订单减少的问题,而是一场"完美风暴"。

首先是价格暴跌,大豆价格在三年内下跌了40%,从高点一路狂跌,让本来就紧张的农场预算雪上加霜。

与此同时,化肥、燃油、农机维修等成本却在持续上涨,形成了价格下降、成本上升的双重挤压。

"我们种的是看起来会亏本的作物。"这是很多美国豆农的心声,

更要命的是,今年美国即将迎来历史第六大丰收年,产量上去了,但销路却受阻,这意味着更大的库存压力和更低的价格。

时间压力也在加剧农民的焦虑,收获季节很快到来,大量大豆需要及时出售,否则就得付高昂的仓储费,还可能被迫低价清仓。

这种心理压力和现实压力叠加,让很多农民快要撑不住了。

影响还不仅仅局限在农场,农业占美国GDP的18.7%,涉及50万大豆种植者和20多万相关岗位。

大豆交易带动的加工、运输、仓储等相关行业,仅这一块就有二十多万个岗位,

危机的传导效应会让农村的商店、设备维修、运输公司甚至地方的基建设施都跟着受影响。

这场危机的根源,很大程度上要追溯到贸易政策的变化,

2025年3月10日起,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高粱、大豆、猪肉、牛肉等产品加征10%关税,

这是对美国单边加征关税的反制措施。

再加上之前的关税,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面临总计34%的关税劣势,竞争力大幅下降,

历史的教训是深刻的。在2018-2020年贸易战期间,美国农业损失了260亿美元,其中大豆占了70%以上。

那次贸易战让美国农民见识到了失去中国市场的痛苦,也让巴西等竞争对手趁机扩大了市场份额。

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多次致信特朗普求救,

8月19日,拉格兰就曾致信特朗普,称"美国的大豆种植户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财务压力,

随着收获季的到来,美国越晚和中国达成协议,美国豆农受到的冲击就越大"。

但是,特朗普的回应却是继续施压,他要求欧盟对中印两国加征100%关税,

试图通过"极限施压"的方式让中国作出让步。

面对美国的施压,中国表现出了极大的战略定力,

2024年,中国大豆进口量为10503.27万吨,进口金额为527.26亿美元,这个庞大的市场容量意味着中国有足够的选择权。

国内企业对于美国加征关税在心理上已有预判,在经营上也有充足准备。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2024年粮食产量首次突破7亿吨,库存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这种"有备无患"的策略让中国在大豆贸易中掌握了主动权。

多元化采购战略的成效也日益显现,除了巴西,中国还从阿根廷、乌拉圭等南美国家大量进口大豆,形成了稳定多元的供应链。

预计2023年至2025年间全球大豆出口将增长8%,中国的强劲进口需求将继续推动全球大豆贸易的增长。

从数据可以看出,市场的选择是理性的,

价格、质量、稳定性、政治风险等因素综合作用下,中国买家自然会选择最优的供应商。

据消息人士和航运数据显示,中国仍将在2025年4月至5月接收约300万吨美国大豆,其中大部分由中储粮采购,主要用于补充国家储备。

这说明,中国并没有完全关闭美国大豆的大门,但购买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条件和政治环境。

巴西的成功,除了地理优势和成本优势,巴西政府和企业在对华贸易上表现出了更大的诚意和稳定性。

这种稳定的合作关系让中国买家更有信心建立长期的供应链合作。

合作共赢

美国农民的困境提醒我们,在全球化时代,贸易战没有赢家,

试图通过关税和施压来解决贸易问题,往往会适得其反,最终伤害的是自己的产业和农民。

对于中国来说,多元化的供应链策略不仅保障了粮食安全,也为全球大豆贸易注入了新的活力,

巴西等南美国家的崛起,正是这种多元化战略的成果。

文编辑:X

中国粮食,稳了 2025-05-08 18:28·蓝鲸新闻

中美贸易战升级,美国大豆对华出口前景分析 2025-04-10 09:01·新浪财经

2024全年我国进口粮食1.58亿吨 大豆进口超1亿吨! 2025-01-13 19:52·中华粮网

扛不住了!美国大豆协会:没有一个市场能与中国对大豆的需求相提并论 2025-08-17 16:21·观察者网

来源:靳律法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