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投朝美军:当演员,被分配三个老婆,称给10亿也不会离开朝鲜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7 23:46 2

摘要:自从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署以来,加上今年7月份“北逃”的特拉维斯·金,总共有6名美国士兵越过军事分界线进入朝鲜境内。

我们经常在新闻中看见“脱北者”这个词汇。

“脱北者”专指通过非正常渠道离开朝鲜到达韩国的的朝鲜国民,截至目前,在韩国一共生活着2.3万名脱北者。

与之对应的是“越北者”,指从韩国越过三八线或经其他途径进入朝鲜的韩国人,朝鲜官方一般以“义举入北”。

相比较而言,“越北者”的人数远远少于“脱北者”,特别是九十年代以后,双方的人数则更加悬殊。

很少有人知道,除了这两类人之外,还有一类极少数的群体——投奔朝鲜的美国士兵。

自从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署以来,加上今年7月份“北逃”的特拉维斯·金,总共有6名美国士兵越过军事分界线进入朝鲜境内。

这些“叛逃”到朝鲜的美国士兵受到了“贵宾”般的待遇,分房子、送妹子、安排工作,甚至还被分配不止一个老婆.....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美裔朝鲜人詹姆斯·德雷斯诺克的故事。

德雷斯诺克1941年11月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诺福克市,是一个刚出生就被亲生父母所抛弃的孤儿。

在孤儿院长到六岁时,他被一户人家所收养,并改姓德雷斯诺克。

不过这户人家对他并不好,养父是个喜欢嗑药的瘾君子,养母则是酗酒成性的酒鬼,他们俩收养孩子只不过是为家里找个厨师和家政工。

养父母在精神恍惚之余对德雷斯诺克非打即骂,他被迫从小就学会下厨房、收拾屋子,还得经常为养父母买“叶子”和酒。

因为缺少家庭管教,也为了逃避养父母的毒打,德雷斯诺克很快成为了一名不良少年,加入了当地街区的帮派。

在当街头混混的这段时间里,他认识了同样是不良少女的瑞秋,两人都是16岁的年龄,很快就谈恋爱同居,不久之后就登记结婚。

美国各州的法定结婚年龄各不相同,德雷斯诺克所在的弗吉尼亚州当时甚至还允许通婚,最低结婚年龄是12岁,意思是只要男女双方都年满十二岁就可以登记结婚。

德雷斯诺克结婚时还是个16岁少年,自然没有什么家庭观念。婚后仍然和老婆一起飞叶子酗酒,打架斗殴。

然而好景不长,17岁那年,德雷斯诺克在抢地盘时无意中将隔壁街区帮派头目的儿子给打伤了。

如果对方单纯只是个混混头目的儿子,那其实也没啥事,毕竟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嘛,坏就坏在这个头目的女儿、也就是被打伤者的姐姐是一个警长的情人,管辖的正是德雷斯诺克他们活动的片区。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德雷斯诺克知道,如果自己不早点躲起来的话,恐怕就要享受到“清空弹夹”的待遇了。

无奈之下,德雷斯诺克想到了参军。

1961年,17岁的德雷斯诺克参加了美军。当时越南战争刚刚开打,美军在欧洲和苏联的对峙也越来越激烈,兵源紧缺,所以也不管德雷斯诺克有没有成年,是不是帮派分子。

不过德雷斯诺克的运气还是挺好的,他没有被分配到越南去当炮灰,而是被派到西德的美军基地当起了一名地勤人员。

在西德的日子是无忧无虑的,这里的气候和风土人情都和弗吉尼亚没有太大区别。不过好景不长,很快德雷斯诺克就得知了一个噩耗。

在他入伍后不久,不堪忍受寂寞的瑞秋就和帮派的其他人搞上了,还给他寄来了一封离婚通知书。

万念俱灰之下,德雷斯诺克开始自暴自弃,他主动向长官申请调到当时危险性最高的朝鲜半岛板门店地区。

在板门店服役期间,如果无视北边森冷炮口的话,德雷斯诺克简直以为自己来到了天堂。

这里的韩国人卑躬屈膝,对白色人种仿佛天生有一种敬畏和崇拜,哪怕自己在国内只是一个最底层的小混混,到了韩国也是到处受人尊敬的洋大人。

特别是韩国的女性,不仅娇小柔美,还特别容易上手,当时韩国底层的生活非常贫困,连朝鲜都不如,德雷斯诺克往往只需要拿几盒罐头,就能轻而易举让一个韩国少女陪自己度过一个春宵。

德雷斯诺克在板门店玩得如鱼得水,他不顾军营纪律,常常趁夜色溜出军营,花费大量金钱与韩国少女混迹在一起。

某一天晚上,玩到尽兴的德雷斯诺克正准备照常悄悄摸回基地,却被执勤士兵抓个正着。

军营长官狠狠训斥德雷斯诺克一番,并严厉警告他:由于他多次擅自离开军营,严重触犯军纪,准备将他长期禁闭并遣送回原籍。

那一刻,德雷斯诺克的脑海一片空白,耳朵里只剩下一种声音:他完了,真的要完了,他不能再在军队待下去了,回到弗吉尼亚就是死路一条,他必须想别的方法为自己争取一条“生路”。

这么想着想着,德雷斯诺克的目光一点点落到边境线另一侧的朝鲜,他觉得,那里将是他唯一的去处。

1962年8月中旬某日下午,所有执勤士兵都去吃午饭了,德雷斯诺克抓住机会,小心翼翼靠近大门,偷偷摸摸往朝鲜那一边跑去。

三八线的两旁全是肉眼可见的铁丝网,密密麻麻的地雷,德雷斯诺克害怕极了,既担心自己不小心踩中,又惧怕朝鲜军人会向他开枪,会拒绝他的叛逃。

他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会不会就此结束,他只能加快脚步,头也不回地继续往前跑。

不一会儿,朝鲜执勤的军人发现了德雷斯诺克的身影,险些将他打成一个马蜂窝,他们兴奋地抓捕德雷斯诺克,把他关入审讯室,对他严刑拷打一番。

但朝鲜人很快变得失望,因为这个美国人根本不是什么间谍,只是一个最低等的士兵,他们想要建功的愿望破灭了。

他们叹息一声,一边安排好德雷斯诺克的生活,一边要求德雷斯诺克每天拿起高音喇叭,向对面宣传自己在朝鲜的美好日子,游说那些美国大兵也和他一样,早日穿过国境线,来朝鲜享受他们的幸福。

也不知是不是美国对他们的军人的确待遇极差,在德雷斯诺克的喊话下,先后又有3名美国大兵叛逃到了朝鲜。

许多年后,有媒体好奇问德雷斯诺克是否后悔?德雷斯诺克回答:“后悔?我为什么要后悔?首领大人(金日成)接见我们,对我们说,他会带领我们实现共产主义。我不觉得我是美国的叛徒,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故土,也爱朝鲜。”

又有人问德雷斯诺克想不想回美国去看看?对世界局势看得无比清楚的德雷斯诺克笑了:“当然,我想回美国去看看,可现在美国正在施行武装韩国的计划,我怎能回去,兴高采烈站在美国政府的大门外,和他们说,我回去了?”

对德雷斯诺克来说,虽然初到朝鲜,经历一番波折,可总体来说,他却相当满意朝鲜的生活,叛逃改变了他的一生,亦让他收获了更多独特的人生阅历。

正如德雷斯诺克所言,朝鲜国内对美国的憎恨情绪太深,他顶着与朝鲜人不一样的皮肤和面容,以和他们不一样的习俗与意识形态生活在朝鲜,确实让他不安极了。

每一次走上朝鲜街头,朝鲜人望向德雷斯诺克的异样眼光,皆让德雷斯诺克不禁觉得,他们是在嘲笑他,嘲笑他是一个来自美国的胆小鬼。

德雷斯诺克承受不住这种压力。

再加上在他之后叛逃的,一个叫乔的美国大兵经常在德雷斯诺克的耳边念叨,朝鲜只是把他们当做宣传反对美国的工具罢了,促使德雷斯诺克渐渐又生出离开朝鲜的想法。

1967年,包括德雷斯诺克在内的4个美国大兵相伴来到苏联驻朝鲜大使馆,向苏联寻求政治庇护。

可苏联根本没有理会他们的请求,直接把他们交还给朝鲜政府。

德雷斯诺克等4人瑟瑟发抖,以为他们会被朝鲜人“处置”。

未料,朝鲜人比他们想象中更加大度,非但没有追究他们的“过错”,并且对他们进行再教育工作,试图将他们的思想改造得更彻底一些。

这一回,朝鲜人取得圆满结果。

1972年,朝鲜政府正式确定德雷斯诺克等4人朝鲜公民的身份,且为他们发放每月津贴,分配了房子给他们。

朝鲜劳动党中央国际部的李部长有一天找到德雷斯诺克,对他说:“德雷斯诺克同志,组织以及决定了,给你分配一个老婆,这是首领大人对你的深恩厚德,你要铭记。”

德雷斯诺克被分配的第一个老婆是一位罗马尼亚的女性,为他生育了两个孩子,不过他在朝鲜的第一任老婆体弱多病,九十年代就去世了。

此时德雷斯诺克已经五十多岁了,由一个年轻小伙子变成糟老头子,然而朝鲜政府并没有放松对他的关心,又给他分配了一个老婆。

第二任老婆是朝鲜人,柔情似水,不过他们结婚没几年第二任老婆就因身患癌症辞世。

为了让德雷斯诺克的老年生活不孤独,朝鲜政府又分配给他第三个老婆。

第三个老婆是一位汤加外交官的女儿,和德雷斯诺克结婚后为后者生了一个小儿子。

1978年,德雷斯诺克等来“回报”朝鲜的机会。

多年后,他再谈起那时,道:“我从未想过,某天自己能当电影演员,我很怕我难以满足导演的要求,所幸导演没有嫌弃我。”

他出演的第一部影片是朝鲜人根据金正日指示所策划拍摄的,讲述金正日思想的影片,其中有许多抨击美国和韩国的内容。

德雷斯诺克扮演的是一座战俘营的营长,性格残暴,特别可恶。

他惟妙惟肖的表演,让朝鲜人印象深刻,由此变成朝鲜家喻户晓的大明星,走在街上,总会被朝鲜人亲切称作“乔同志”或“亚瑟”。

之后,德雷斯诺克又出演几部影片,同样扮演反派“美国鬼子”,获得朝鲜人的认可与好评。

1985年,德雷斯诺克去朝鲜外语学院教授英语。

他说,他的学历并不高,但他愿意尽其所能去帮助朝鲜人,帮他们练习英语口语。

德雷斯诺克在小时候未能享受到的家庭关爱在朝鲜得到了充分满足,他小时候未能体验过的东西,他全部弥补在孩子们的身上,陪他们打保龄球,看电影,令他们拥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而当年与他一起叛逃朝鲜的3名美国大兵,在平静多年后,亦迎来属于他们的结局。

一位主动向美国政府自首,同妻子去了日本定居;两位分别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病逝于朝鲜。

说到他们4个人不一样的际遇,德雷斯诺克变得有点儿激动,他不停强调他就是平壤市民,他在朝鲜生活了40多年,他把朝鲜也视作“祖国”,他不后悔来到朝鲜,他相信朝鲜政府会照顾他到死。

德雷斯诺克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哪怕现在把价值十亿美元的黄金放在桌子上,他也不会离开朝鲜”。

事实也的确如德雷斯诺克说得那般,2016年,德雷斯诺克因病在朝鲜离世,至死未曾离开朝鲜半步,始终得到朝鲜政府的照顾。

德雷斯诺克年长的两个儿子分别叫泰德与詹姆斯,他们的外貌继承了父亲的特点,几乎与美国人长得一模一样,可他们说得话,却是流利的朝鲜语言,且效仿父亲,将朝鲜领袖看作唯一信仰,一再言说,愿意把他们的终身都奉献给朝鲜。

在德雷斯诺克年纪渐长,无力参与电影拍摄后,两个年轻的小伙子接过父亲手中的棒子,开始频繁出现在朝鲜影视作品里。

他们与德雷斯诺克相同,凭借外貌优势,时常出演“美国人”。

某位记者前去采访泰德和詹姆斯那天,兄弟俩正在一部讲述美国间谍船故事的剧组打工。

一个饰演美国将军,企图向朝鲜讨要回他们的船只;一个饰演将军的随从,帮助将军达成心愿。

他们用一种充满朝鲜味道的英语接受媒体的采访。

他们与父亲如出一辙,不停向记者强调,他们就是彻头彻尾的朝鲜人。

泰德说,他1980年出生在平壤,在朝鲜领袖的关怀下,安然无恙读完小学、中学,考入朝鲜外国语大学,主修英文和日语。

目前,他的主要工作是朝鲜劳动党麾下某国防教育机构的工作者,他已在朝鲜成婚,夫人是朝鲜姑娘,与他孕育两个可爱的孩子。

詹姆斯则讲,他穿上了朝鲜人民军的军装,自愿入伍,自愿为朝鲜的保卫工作付出一份他的力量。

在他的心中,朝鲜领导人是热情仁慈的,每个朝鲜节日,都会为他们发放礼物。

詹姆斯感谢社会主义,渴望为朝鲜军队尽一份绵薄之力。

因为兄弟两人都不是专业演员出身,所以导演对兄弟二人槽点满满,说他们:“外形确实不错,是电影里不可或缺的存在,可他们真的不会演戏!”

在同记者聊到美国和朝鲜等问题时,泰德说他希望美国能放弃对朝鲜的敌对政策,美国做错太多事了,该从妄想里苏醒了。

詹姆斯亦批评了美国对朝政策,将自己的立场表现得相当坚定清楚。

泰德强调,美国确实应当接受金正恩的意见,与朝鲜签订和平条约,撤走朝鲜半岛所有部署,这是最快解决双方问题的方式。

詹姆斯赞成哥哥的话语,道:“好比两个小孩打架,一个用木棒击打另一个,另一个不就也得拿出木棒反击?美国用核武器威胁朝鲜,口口声声讲朝鲜是威胁,朝鲜自然也要制造核武保护自己!”

说到最后,泰德向美国人民提出他们的建议,说,美国大肆指责朝鲜人权问题,实际上,朝鲜正在享受自由平等,反观美国,则视黑人生命如草芥,才是真正该从领袖固化思维跳出来的存在。

来源:历史八卦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