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泽锋教授 | 聚焦轻型卒中治疗新策略,多靶点脑细胞保护剂助力轻型卒中减残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7 22:34 2

摘要:2025年3月30日,由中国卒中学会主办的第十一期“卒中新语学术论坛”在南京顺利召开并圆满落幕。本次会议汇聚众多国内卒中领域专家,聚焦卒中诊疗领域前沿进展,探讨卒中治疗临床实践中的创新应用与发展方向。在专题讲座环节中,来自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谭泽锋教授以《轻型

2025年3月30日,由中国卒中学会主办的第十一期“卒中新语学术论坛”在南京顺利召开并圆满落幕。本次会议汇聚众多国内卒中领域专家,聚焦卒中诊疗领域前沿进展,探讨卒中治疗临床实践中的创新应用与发展方向。在专题讲座环节中,来自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谭泽锋教授《轻型卒中治疗新策略》为题,就轻型卒中治疗策略的最新进展及临床病例进行了深入分享(图1),现撷取精华以飨读者。

图1. 谭泽锋教授

轻型卒中,被低估的致残"隐形杀手"

12轻型卒中并不等于预后良好,早期恶化是常见的临床现象。一项美国队列研究显示,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轻型卒中患者中,29%的患者在发病90天后出现功能预后不良(改良Rankin量表 [mRS] ≥2)4。此外,即使接受溶栓治疗,仍有12%的轻型卒中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56,尽早干预尤为重要。然而,目前临床中对END的早期精准预测和识别存在困难。由此可见,轻型卒中患者的治疗仍面临重大挑战。轻型卒中的两大核心风险——残疾与复发,始终是临床干预的核心目标。近年来,轻型卒中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两大方向:以双联抗血小板为基础的早期二级预防和以溶栓为主的再灌注治疗。CHANCE7,POINT8910四大研究已经奠定了双联抗板治疗为轻型卒中的标准管理方案,其治疗时间窗已拓展至发病后72h。溶栓治疗是目前轻型卒中减残探索的主要治疗方式。既往研究表明,发病4.5h内的轻型致残性卒中可从溶栓中获益11-13,但对于发病4.5h内的轻型非致残性卒中仍待进一步探索14-16(表1)。因此,轻型卒中亟需有效的治疗新策略,改善患者预后。

表1. 既往研究提示:部分轻型卒中可从溶栓中获益

多靶点脑细胞保护剂,改善轻型卒中预后

AIS的病理生理过程错综复杂,大脑区域灌注不足从而引发缺血级联反应,致使神经血管单元损伤,最终引起脑损伤。既往针对缺血级联的单靶点药物,在临床转化环节成效甚微17。鉴于此,美国卒中治疗学术产业圆桌会议(STAIR)陆续提出了多靶点脑细胞保护的新理念,旨在实现更全面的脑细胞保护,为卒中治疗开辟新路径。多靶点脑细胞保护剂依达拉奉右莰醇,可有效清除自由基,抑制炎症介质释放,从多靶点干预缺血级联反应,进而保护脑细胞,改善患者预后18。多项高质量研究表明19、20,使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可显著改善AIS患者90天预后(图2)。其中,TASTE研究亚组分析进一步显示,依达拉奉右莰醇在改善90天功能预后方面,NIHSS≤5分的患者与整体人群获益一致。这一结果提示,依达拉奉右莰醇具有改善轻型卒中患者预后的潜力19(图3)。

图2. TASTE、TASTE-SL、TASTE-2研究

图3. TASTE研究亚组分析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郝峻巍教授和宋海庆教授牵头发起的首个依达拉奉右莰醇大样本真实世界研究(EXPAND研究),旨在探究真实世界中依达拉奉右莰醇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EXPAND研究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年龄≥18周岁且发病14天内的AIS患者,根据是否使用依达拉奉右莰醇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治疗方案参照临床诊疗实践,访视至90天。目前研究结果尚未披露,相信随着EXPAND研究后续详细数据的公布,将为随机对照试验提供有力补充。

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国际卒中大会(ISC 2025)上公布了EXPAND研究的轻型卒中亚组事后分析的主要结果21,其筛选的人群是EXPAND中NIHSS评分≤5分且发病48h内的患者。研究主要有效性评价指标为90天mRS评分0-1分的比例。次要有效性评价指标为90天mRS评分的分布。

该分析共纳入2608例患者,其中1838例使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而770例患者未使用。基线特征显示,相较于对照组,依达拉奉右莰醇组患者年龄略低,伴有高脂血症及近期有吸烟行为的患者比例略高(表2)。此外,依达拉奉右莰醇组的患者就诊略有延迟,其余两组基线特征基本均衡(表3)。

表2. 基线特征

表3. 基线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在真实诊疗环境中,依达拉奉右莰醇可显著降低轻型卒中患者(NIHSS≤5分)90天残疾风险21%(图4)。同时,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SM分析及IPTW分析验证,结果一致,结论可靠(图5)。

图4. EXPAND研究的轻型卒中事后分析

图5.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SM分析和IPTW分析研究结果

实例展现,依达拉奉右莰醇助力轻型卒中减残

在临床实践中,依达拉奉右莰醇的应用可为患者带来更好预后。一例主诉为“左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2小时”的轻型卒中患者,外院行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后反复出现内囊预警综合征,于发病后7小时40分钟入院。为进一步降低END的残余风险,强化抗板和降脂基础上加用脑细胞保护剂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治疗五天后,患者症状波动从最初每日5次逐渐缓解,直至无症状波动(图6)。治疗第11天,患者接受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结果显示狭窄血管已实现再通(图7)。

图6. 症状波动情况

图7. MRA检查结果

该病例提示,对于轻型卒中患者,早期使用脑细胞保护剂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有望进一步降低残余风险,为患者实现最大化获益。

总结

轻型卒中患者面临着不可忽视的残疾风险,然而当前临床减残手段存在局限性。溶栓治疗仅适用于部分患者,亟需新策略改善预后。TASTE研究亚组分析及EXPAND研究事后分析结果表明,多靶点脑细胞保护剂依达拉奉右莰醇具有改善轻型卒中患者功能预后的潜力。临床中真实案例也再次印证了依达拉奉右莰醇对于轻型卒中患者降低END残余风险的重要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借鉴。

因此,依达拉奉右莰醇可作为轻型卒中治疗的新策略,以进一步降低患者的残余风险。

专家简介

谭泽锋 教授

临床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导师、主任医师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中国卒中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卒中学会第三届理事

广东省医学会脑血管病学分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医院协会第一届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脑科学应用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

广东省卒中学会第二届理事

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影像学组副组长

广东省医学会第一届临床研究学分会委员

广东省卒中学会脑血流与代谢分会常务委员

佛山市神经内科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佛山市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主任委员

《Stroke and Vascular Neurology》杂志责任副编辑兼审稿委员

参考文献

闫然.轻型卒中患者的溶栓治疗进展[J].中国卒中杂志,2021,16(10):1075-1081.

Wang Y,et al. Stroke Vassc Neurol.2019;4(3):156-164.

Linyu, Wang,et al. Neurol Res 2013 Jun;35(5):517-21.

Khatri P, et al. Stroke.2012,43:560-562.

Ahmed N, et al. Lancet Neurol. 2010, 9, 866-874.

Pierre S, et al.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15 Jan;86(1):87-94.

Wang Y, et al. N Engl J Med. 2013;369:11–19.

Johnston SC, et al. N Engl J Med, 2018, 379(3):215-225.

Wang Y, et al. N Engl J Med. 2021;385(27):2520-2530.

Gao Y, et al. N Engl J Med. 2023 Dec 28;389(26):2413-2424.

Emberson J, et al. Lancet. 2014;384(9958):1929-1935.

Thomalla G, et al. N Engl J Med. 2018;379(7):611-622.

Ma H, et al. N Engl J Med. 2019;380(19):1795-1803.

Khatri P, et al. JAMA. 2018 Jul 10;320(2):156-166.

Chen HS, et al. JAMA.2023;329(24):2135-2144.

Coutts SB, et al. Lancet. 2024;403(10444):2597-2605.

James C.Grotta. 脑卒中:病理生理学、诊断与治疗(第七版)[M]. 曹学兵,张兆辉,彭小祥译.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

Rahmati-Dehkordi F, et al. Mol Biol Rep. 2024 Sep 23;51(1):1007.

Xu J, et al. Stroke. 2021 Mar;52(3):772-780.

Yu F, et al. JAMA Neurol. 2024 Feb 19;81(4):319-326.

Ma GT, et al. Efficacy of Edaravone Dexborneol in Real-World Patients With Min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ISC 2025#WP25.

声明: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医脉通神经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