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彼时的刘芷刚满50岁,白皙的皮肤,配上干练的短发,尽显超凡脱俗的气质,与其“敢为天下先”的革命经历相得益彰。
这是一张拍摄于1970年的合影,合影中的夫妻正是韩先楚和他的夫人刘芷,拍摄地点是福建的韩先楚家中。
彼时的刘芷刚满50岁,白皙的皮肤,配上干练的短发,尽显超凡脱俗的气质,与其“敢为天下先”的革命经历相得益彰。
刘芷是河北高阳县人,出生在一个家境殷实的家庭,童年读过几年私塾,拥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能够读书写字。
1936年时,红军渡过黄河东征,将抗战思想传播到河北地区,河北地区的人民群众纷纷投身到抗日救国运动中。
作为一名受过教育的进步女青年,刘芷怀着崇高的救国理想,参加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妇救会,由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刘芷是妇救会中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组织上安排她担任识字班的讲师,让她在家乡地区开展扫盲运动,教妇女同志读书写字。
刘芷在联络妇女同志的过程中,不仅积累了工作经验,还练就了一副好口才,为日后从事宣传工作打下了基础。
全面抗战爆发后,河北地区沦陷,刘芷跟随八路军转移到敌后根据地,负责后勤工作,主要任务是联系根据地的人民群众。
由于在工作中表现出色,刘芷获得了前往延安学习和工作的机会,1942年时,刘芷步入抗大学习,任抗大一分队宣传干事。
刘芷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会在延安遇到余生的伴侣韩先楚,韩先楚比刘芷早一年来到延安,是教导第七旅的旅长。
韩先楚对刘芷一见钟情,奈何不善言语,不知如何与刘芷发展恋情,还是老上级徐向前看出了端倪,出面撮合了这段姻缘。
有了徐向前的牵线,韩先楚与刘芷走近了许多,革命时期的爱情是简单的,韩先楚拥有丰富的革命经历,很快令刘芷产生仰慕之情。
1942年底,韩先楚与刘芷结为夫妇,婚姻改变了刘芷的工作状态,刘芷不得不以韩先楚为中心,间接从事革命事业。
抗战胜利之际,党中央制定了挺进东北的战略,韩先楚被派往东北作战,刘芷也成了东北民主联军中的一员。
夫妻二人初到东北时,刘芷继续负责政治宣传工作,发动人民群众参加革命,为后方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1946年,韩先楚出任第三纵队司令员,并指挥部队参加了四平战役,四平战役结束没多久,刘芷就生下了一个儿子,韩先楚为了纪念四平战役,特意给这个儿子起名为韩战平。
解放战争期间,韩先楚一直从东北打到了海南岛,刘芷始终追随韩先楚的步伐,不离不弃,韩先楚到哪,刘芷就到哪。
新中国成立之初,刘芷转入教育工作,在北京十一小学担任教务处主任,后来韩先楚调任福州军区司令员,刘芷就跟着去了福州。
夫妻二人在福州工作时,遇到了那场政治运动,两人不幸受到了冲击,刘芷还被人拉到街上接受批斗。
韩先楚坚决抵制“造反派”的冲击,“造反派”拿韩先楚没有办法,就抄了韩先楚的家,将批斗的目标转移到刘芷身上。
好在毛主席出言保护韩先楚,夫妻二人才度过难关,直到韩先楚被调到兰州军区工作,夫妻二人的处境才好了许多。
来源:南書房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