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毛主席带头在火葬倡议书上签名,后来是谁为何保留他的遗体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7 21:58 1

摘要:1956年4月,毛主席第一个在中央政治局起草的,关于逝世后遗体火葬倡议书上签了字。在他的带领下,朱德、彭德怀、刘少奇、邓小平等人也纷纷跟着签了字。值得一提的是,倡议书中的这句话特别醒目的写在最后:

1956年4月,毛主席第一个在中央政治局起草的,关于逝世后遗体火葬倡议书上签了字。在他的带领下,朱德、彭德怀、刘少奇、邓小平等人也纷纷跟着签了字。值得一提的是,倡议书中的这句话特别醒目的写在最后:

“凡是赞成火葬办法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请在后面签名。凡是签了名的,就是表示自己死后一定要实行火葬,后死者必须保证先死者实行火葬的志愿。”

这份报告无疑阐明了这一代无产阶级领导人坚定彻底的革命动机。

之后,除了刚建国后就已经逝世的任弼时,和毛主席特批的许世友之外,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无一例外都严格履行了这项规定。那么,作为号召火葬的发起人,毛主席的遗体为何会被保留?这个决定是谁提出的他又有何目的呢?

1976年9月9日,这是一个注定载入史册的日子,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一时间,整个中国上下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当亿万百姓在广播上,听到播音员沉痛的播报完这个消息后。很多人都感觉自己失去了主心骨。对于未来的生活充满了迷茫。老人脸上默默的流下来了泪水,小孩则是嚎啕大哭。经历过那一天的人们相信至今都记忆深刻。伟人逝世后的很长时间里,一股无形的愁绪在人们的生活中笼罩了很长很长的时间。

在伟人逝世后的当天晚上,中央政治局召开了紧急会议,会议主题主要是保护伟人的遗体问题。预想到各界干部群众对于伟人的爱戴之情。华国锋提议将吊唁、瞻仰时间初步定位15天。以便各界人士代表能够很好的送伟人最后一程。

为此,接到通知的遗体保护医务人员,按照一般的程序对遗体进行了处理。由于当时北京的天气还很热。他们便往遗体里注射了一些甘油、酒精、福尔马林等药品试剂。以防止在吊唁、瞻仰期间遗体腐烂。相对而言,这样的处理完全能够保证十五天以上不出问题。严格认真的做完这些工作后,吴阶平大夫还暗自松了一口气。

但是,让他意想不到的是,1976年9月10日,他又接到了这样的一个通知,伟人的遗体要永久保护,并且要停放在纪念堂中,以便人民群众永久性的瞻仰。听到这个消息后的吴阶平大夫当场懵了。熟悉医理知识的他知道,一般情况下,遗体保护在人死后2小时就要进行解剖,取走体内脏器,然后用冲洗液把全身血管、包括所有的毛细血管都冲干净。然后注入福尔马林、凝固剂等化学试剂和药品。

之前由于他们接到的通知是保存15日,致使遗体中的血液没有及时放掉,此时再按照标准的步骤进行明显已经不可能了。但是,面对中央提出的要求:“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他在多年后的回忆文章中是这样写下自己当时的感受的:

“9月10日,我得到通知要负责毛主席遗体的保护工作。那时我才知道毛主席的遗体要长期保护,要建造纪念堂,供群众瞻仰。显然这个决定刚作出不久,很可能就是当天的决定。我虽然承担过多次重大医疗任务,但对这次的任务却不可能像以往那样充满自信了。保护尸体并不难,所要求的只是长期不腐烂,已有成熟的科学方法。保护遗体达到瞻仰的目的则完全不同,要面部颜色、容貌、神态合乎要求,还要能接受光的照射和温度、湿度的影响。作为一个临床医生,这方面的知识当然不多,实际上还没有成熟的科学方法。而且又必须及时采取保护遗体的措施,不能丧失时机,以免出现不能弥补的损失。对这样重大的政治任务,虽然困难很多,却不能不承担下来,因此心情是很复杂的。”

那么,为何毛主席自己在1956年火葬倡议书上已经签了字,而在他刚去世后不久,就有人会改变他老人家的决定呢?

原来,此时主持中央工作的华国锋和一众老帅是这样考虑的。一是毛主席的功绩是无可比拟的,他带领广大劳苦大众,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了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强国,劳苦大众对他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保留他的遗体有着非比寻常的纪念意义。

二是,毛主席带领广大人民将一个落后的农业文明大国建设成为了一个全产业的工业文明大国,通过一代人的吃苦耐劳,为我国后面的快速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保留他的遗体是让后世人更好的了解他的功绩。

三是人民群众和毛主席心连心,他时时刻刻心里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时刻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是真正做到一心为民,公而无私的人,他就像人民群众的亲人一样,保留遗体能够满足那些一心想见他本人的群众的愿望。

考虑到这些原因,在华国锋的提议下,中央政治局参会人员一致同意保留遗体。并且用时一年建设毛主席纪念堂,以便广大群众和各界人士更好的瞻仰毛主席。

9月18日追悼会结束后,伟人的遗体被转移到了一个代号叫“769”的地方,由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地的科学家和医护专家集体开会研究了遗体的保护方案。在吴阶平等人为期一年的努力下,伟人的遗体得到了妥善的保存。

今天,老一辈的好多人不管有钱没钱,如果他们有机会去北京的话,他们都会去毛主席纪念堂,亲眼看看他老人家。编者也希望能在有生之年有机会去亲眼瞻仰他老人家…

来源:胡巴看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