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熟悉香港航空的朋友都知道,这家航司有个特别的传统——每年愚人节,他们都会玩点不一样的。从早年的“商务舱烧鹅”到今年的“港航烘焙”,每一次创意都让人会心一笑,甚至让不少网友信以为真,纷纷追问:“这家店到底开在哪儿?”
熟悉香港航空的朋友都知道,这家航司有个特别的传统——每年愚人节,他们都会玩点不一样的。从早年的“商务舱烧鹅”到今年的“港航烘焙”,每一次创意都让人会心一笑,甚至让不少网友信以为真,纷纷追问:“这家店到底开在哪儿?”
当愚人节变成品牌传统
对大多数品牌来说,愚人节可能只是一次借势营销的机会,但对香港航空而言,它已经成了品牌的一部分。就像可口可乐的圣诞广告、苹果的春节短片一样,香港航空通过每年的愚人节创意,让用户形成期待:“今年,他们又会玩什么新花样?”这种坚持并非偶然。作为一家扎根香港的航司,香港航空既懂国际化的幽默感,又深谙本地文化。愚人节恰好成了他们展现品牌个性——年轻、有趣、敢玩——的绝佳舞台。
“港航烘焙”为什么能火?
今年的愚人节,香港航空在社交媒体郑重宣布,随着机上热餐服务恢复和服务升级,越来越多的客人想念先前的简餐机上餐包,于是宣布,线下“港航烘焙”正式开张,将广受好评的港式菠萝叉烧包、午餐肉包等带到香港街头。
更令人会心一笑的是,贴文中不仅详细标注了虚构的店铺地址(香港中环包厂四街一号),还承诺首41名顾客可享“买包送机票”优惠,并暗示可能将机上逐步恢复的热餐“两餸饭”亦开设为线下“This This Rice”实体饭店。
贴文内容既回应和满足了客人对机上餐包的想念,也巧妙的带出了机上恢复热餐餐食服务进一步升级的内容。
这则贴文一出,立刻引发热议,Facebook单片贴文全网超过2000点赞,香港本地知名旅游、美食类自媒体主动转载讨论。内地小红书网友亦是一片叫好。
有人当真了——认真询问店铺地址,想去打卡;
有人看穿了,但依然点赞,觉得创意有趣;
还有人建议“不如真的开一家”,甚至讨论起航司跨界玩餐飲的可能性。
为什么一个明知是玩笑的创意,能引发这么多真实互动?因为它不仅仅是“整活”,而是巧妙结合了品牌的服务亮点(机上餐食)和用户的情感记忆(“好想念飞机上的菠萝包”)。同步释放了品牌需要传递的信息,餐食服务持续升级。
长期主义的价值:让用户记住的,不只是一次玩笑
在航空业,服务同质化严重,大多数航司的传播要么强调“低价”,要么堆砌“奢华体验”。而香港航空的愚人节营销,却用幽默的方式,让用户记住了它的独特个性。
这种坚持的背后,是品牌长期主义的思考:短期营销可以靠促销、蹭热点带来流量,但用户可能转眼就忘;长期品牌建设则是通过一次次创意,让用户形成认知:“这家航司,挺有意思的。”
就像网友说的“假戏真做”,最好的营销,或许就是让用户自己参与进来,甚至帮品牌完善创意。香港航空的愚人节传统,不仅是一次次成功的传播案例,更成了品牌和用户之间的默契游戏。
结语:品牌,是一场长期对话
香港航空的愚人节创意,看似轻松,实则精心设计。它不只是一次社交媒体的“爆款”,而是通过年复一年的坚持,让用户记住:这家航司,既专业,又有趣。
在信息过载的时代,能让用户主动讨论、甚至期待你的下一次动作,或许就是品牌建设的最高境界。而香港航空的愚人节营销,正是这样一场持续多年的、有趣的品牌对话。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民航资源网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