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销售已成黑色产业链!人工网上偷数据,AI不知疲倦成最大帮凶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7 21:00 1

摘要:上个月,央视曝光了越发猖獗的AI骚扰电话,以及疯狂窃取个人隐私的情况。相比过去的电话推广,现在的电话推广员已经完全变成了AI,这些数字产品不知疲倦、不分昼夜的拨打个人用户的电话,对大众的生活乃至隐私造成了严重干扰。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上个月,央视曝光了越发猖獗的AI骚扰电话,以及疯狂窃取个人隐私的情况。相比过去的电话推广,现在的电话推广员已经完全变成了AI,这些数字产品不知疲倦、不分昼夜的拨打个人用户的电话,对大众的生活乃至隐私造成了严重干扰。

更为严重的情况是,现在的个人信息泄露变得更加隐秘。获取个人信息的不法企业,他们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方式。

个人哪怕只是用APP浏览观看,消费习惯、手机号码,甚至包括其他更详细的信息,就有可能被不法分子获取。

在这种情况下,保护自己的隐私就显得更难,避免AI电话骚扰几乎看起来就不可能了。这些不法企业究竟是怎样窃取个人信息的?未来个人在隐私保护方面又能做些什么呢?

在大众以往的认知中,网购商品的地址、标签或者是其他渠道填写的个人信息的泄露才是信息泄露的重点方式。但是现在对偷数据的人来说,这种传统的方式早就过时了,现在有更厉害的办法。

每个人每天都会看短视频,或者是看其他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大部分人使用这些APP都会注册账户,虽然前台显示的个人账户是虚拟的,但注册账户所用的电话、手机是真实信息。

如果网民在某些信息下或者某个视频下进行评论,留下了个人痕迹,就很容易被不法分子使用的大数据获客软件强行获取个人信息。

根据记者的暗访调查,在上海的一家科技公司内,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这种获客软件的具体运作流程。

比方说,在短视频平台运行获客软件之前,只要设置好关键词标签,软件就会自动筛选和扫描每条视频下的评论。

只要是跟关键词相关的评论,软件就会自动抓取,进而就能得到这位网友的电话、微信账号等各种信息。

这些不法企业使用的技术也并不复杂,就是利用爬虫技术强行抓取用户的信息。通过分门别类获取用户的信息之后,这些企业再打包卖给那些需要信息的人。

利用获客软件,可以日夜在网上抓取、窃取网友的个人信息,每天偷取的数据量可以达到惊人的100亿条。

短视频平台每天都有大量的直播带货,有些直播间里的网民用户数以万计,而在偷取个人数据的公司看来,这些都是真金白银。

尤其对直播带货的从业人员来说,如果使用类似的获客软件,还能够到同行的直播间里去偷数据,甚至可以把对方直播间里的数据截流和引流到自己的直播间。

方法和技术大同小异,都是使用爬虫技术来强行获取。有些科技公司宣称,他们通过海量的数据已经构筑起了20亿条精准人群画像。

也就是说,他们知道这些数据背后个人的消费习惯,也知道这些人的详细信息资料和身份,对商家来说,这可都是能够精准推销的用户。

这些科技公司除了卖偷取的数据,还把技术和软件卖给其他商业公司,比如口腔类的企业,或者是医美类的企业。

不法分子除了在网上偷数据,甚至还从手机运营商的大数据里进行窃密。从本质上来说,不管是在网上偷还是从手机运营商那里偷,他们的主要目的无非是想获取个人用户的上网习惯以及需求。

记者在暗访中发现,其中一家科技公司偷取的运营商的个人数据,经过核对后发现都是真实的。

公司虚拟注册

被曝光的两家科技公司注册地都在上海,其中一家名为上海智优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显示的公开注册地在奉贤区金海公路6055号。

记者15 号夜里赶往此地调查,执法人员已经在现场,但是却进不去大楼内部,一直到夜里将近11点钟的时候才进入大楼,但是却一无所获。

随后从大楼保安那里得到信息,这家公司只是虚拟注册,从来没有在这里办公。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来,这些不法分子在注册企业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他们从事的是灰色甚至是违法产业。

这家公司还有另一个注册地点,在嘉定区的叶城路,记者随后调查发现,这里同样没有人在办公。

物业方面表示,2024年夏天,有人租下了楼里大约60㎡的办公室,租期为一年。但是,这些人平时很少过来,每月缴纳水电费也找不到人。

虽然在现实中找不到他们的办公场所,但是这家公司有官方网站,被媒体曝光以后,他们的网站也无法打开了。

公开的信息显示,上海智优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9月,公司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该公司的网站曾经显示,他们推出的产品被应用于超过上百个行业的超3万家项目中,也就是说,有大量的企业在使用他们的窃取个人信息的产品设备。

另一家企业飞鸽传书也位于上海,成立的时间是2016年,显示其经营范围在计算机科技领域内,涉及到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咨询服务等等。

公开数据也显示,截止到目前,国内与电信相关的企业高达65.3万家,这些企业中有1.52%曾经出现过法律诉讼,16.22%的企业出现过经营异常,0.7%的企业出现过行政处罚。

客观上来说,不是所有与电信业务相关的企业都在从事非法经营活动,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些窃取个人信息的技术公司就藏身在诸多的电信企业之中。

从技术的角度看,实现信息窃取的难度并不大,尤其是现在的科技公司,借助于一些平台乃至于软件的开发,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最关键的是,开发和运营的成本并不是很高,而且他们为了不被查处发现,也会采取虚拟注册的方式来逃避监管打击。

只要没有被发现,他们就可以持续在网上窃取数据。如果被盯上或者是被查处了,他们就可以换一个身份,再注册新的公司,继续从事类似的活动。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有市场和需求,所以窃取数据这种事就屡禁不止。个人的信息一旦被窃取,接下来就该AI电话粉墨登场了。

过去的营销电话都是人工拨打,由于人工需要休息,所以成本高,效率还比较低。现在的广告推销几乎都变成了拨打电话。

从记者此前的调查来看,根据不同的行业,这些AI机器人可以自动生成相关的话术,每说一句话都可以设置成相应的触发关键词。

简单来说,电话一旦接通,对方如果说了什么,这边的机器人就会回应相对应的内容,然后根据通话的内容来判断用户是否属于意向客户。

通过这种方式,营销公司可以快速精准的清除掉那些不是意向的客户,如果是意向的客户,接下来可以转到人工进行进一步的交流。

用AI打电话,一年的成本只需要1万元左右,但是每天这些AI可以拨打出去上千个电话,不知疲倦,不分白天黑夜的拨打,其工作效率远远超过人工客服。

虽然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不管是AI打电话还是人工客服进行推销活动,没有经过消费者的同意就拨打,都属于违法行为,但现在的局面是,所有这类推销电话没有经过消费者的同意。

对用户来说,如果一个骚扰电话拨打过来,你把它标记甚至是拉黑,但接下来这些推销公司换一个电话号码还能继续给你拨打。

你是不是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个人注册手机号需要实名,但是这些推销公司却拥有海量的电话号码。

谁都知道现在有虚拟运营商,可以对外发售虚拟的手机号码,这些手机号码不用实体手机卡,根本不需要进行实名认证,而且可以不限量的供应。

有了技术设备的加持,营销推广全都是这种虚拟电话号码。而且在拨打的时候只要再加一点技术,还能隐藏电话的真实地址,还会根据号码属地自动匹配当地的号码,进一步骗取用户的信任。

比如你在广东,电话推销人员可以将显示的号码归属地设置为广东,对于有些人来说,看到是本归属地的号码,就会放弃戒备心理,这样一来,电话的接通率就提高了。

最关键的是,这些企业根本不担心用户的投诉,要么就是罚点钱了事,即便是把他们的号段封了,也可以更换线路或者是号卡继续进行业务。

说到底,整个电话营销行业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条,先是从网上偷数据,然后再利用偷来的数据使用AI技术给个人打骚扰电话。

结语

人们可能要问,面对这样的情况,个体该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以及避免营销电话的骚扰呢?说实在话,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个体既没有技术也没有能力去完全杜绝这样的情况。

真正应该发挥作用的是法律和监管。如果整个电话销售行业的监管成了一纸空文,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那么类似的情况就永远不会杜绝。

不幸的是,现在的局面就是如此,监管永远跟在违法之后,甚至在事后也一直没有堵上各种各样的漏洞,这才导致整个行业越来越肆无忌惮。

因为骚扰电话,公众可能会产生的强烈逆反,骚扰式推销已经彻底坏掉了电话销售这种模式,进一步也会导致更多的人对消费产生抵触。

到那个时候,窃取隐私和骚扰产生的负面影响就扩大了。

参考资料:

《获客窃取隐私,机器人打电话,央视曝光外呼产业链,上海连夜调查两公司》 新民晚报 2025年3月16日

《骚扰电话产业链曝光,AI外呼机器人成帮凶,上海市监部门已着手调查,一涉事公司大股东为微盟集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年3月16日

来源:Hi科普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