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定成败:读懂美国战略,看清全球局势,世界未来的中心在中国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7 21:06 2

摘要:其一、如果你所在的企业是做进出口贸易的中小企业,那么你们企业对美国上游供货商的议价能力就很弱。说白话就是,上游会按原价采购,关税需要企业自己认,那么企业降低成本可能会裁员降薪。

原创作者:老朱(朱钊霖)——企业幕后的思考者

首发平台:老朱话经营,2025年4月7日

最近的关税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我通过自媒体的采访却看到,两国的群众纷纷指责对方的同时,连关税的作用和为什么这么做都没有搞明白。

首先,美国加关税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我指的是普通人。

其一、如果你所在的企业是做进出口贸易的中小企业,那么你们企业对美国上游供货商的议价能力就很弱。说白话就是,上游会按原价采购,关税需要企业自己认,那么企业降低成本可能会裁员降薪。

其二、如果你购买美国的股票、期货等内容,那么近期会存在很强的波动。同样紧张的国际局势会催生避险产品(如黄金)的上涨。

除此之外,高关税还会导致全球化的持续萎缩,地缘问题将是未来国际政治主流的研究对象,除非去全球化带来新的大萧条,否则对我们的影响微乎其微。

其次,不论我们反制(发稿时已实现)与否,美国人将会继续水深火热。

第一、川普想要的制造业回流会晚于供应链崩溃。关税会导致产业链的中间品成本大幅上升,反而加剧供应链断裂风险。那么企业就会减少工作岗位控制成本上升。

第二、川普代表的老炮赢了,全球化下的美国输了。美国引以为傲的科技企业都是全球化的产物,关税可能削弱其国际竞争力。企业同样会减少工作岗位控制成本上升。

第三、高关税会带来高通胀,降息将会被搁置。高利率会提高美国群众的房贷、车贷和信用卡还款压力,以及抑制超前消费的欲望。

第四、日常消费品价格上涨,群众生活压力暴增。 54% 的成本上升会转嫁给消费者,最直观的就是影响美国群众日常购买量。

对美国来说,高关税影响农业出口,势必导致政府加大对农产品的补贴,让政府赤字飙升;高关税导致盟友关系紧张,报复性关税更是会加大贸易逆差。

美国加征关税本质上是试图通过单边主义解决结构性问题,但实际效果适得其反:普通人承受更高生活成本,国家经济增长放缓,全球贸易体系面临崩溃风险。

但是,美国人真的就那么傻?川普既不是一个毛头小伙,也无法让「合众国」成为他的一言堂,那么背后一定有一个抱团的利益集团,这么做对他们是有好处的。

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能让一个国家宁可自断双臂也要坚持这样的战略?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开始聊聊更深的东西:

大学学国际贸易时,就曾感概,究竟是什么样的「卧龙凤雏」能把原本那么一个简单的问题搞得这么复杂。今天我用三句话给你们讲明白,大家感受下:

第一、世界上有三个草台班子,一个负责消费,一个负责生产,还有一个负责挖矿(原料)。「消费」是需求,它要求「生产」供给它要的东西,而生产所需要的矿石、能源都从「挖矿」那里来。这三个班子就这么运作起来了。

第二、三个和尚没水吃,它们也不是铁板一块。在经济这个游戏里它们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而轮流坐庄,「生产」、「消费」和「原料」都嫌对方赚的多,于是就设置了很多诸如,关税、贸易协定、国际组织的概念,用来平衡即将破碎的关系。

第三、合作的背后是自己的胜利。经济的最终是垄断,垄断不了才会有多极平衡,但那要建设在实力对等的基础上的。

消费世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生产世界是以我们为代表的,原料世界则是澳洲、中东代表的矿石和能源。

所谓的全球化就是三大阵营的分工合作,其中夹杂着大量围绕着自己目的的政治博弈,甚至是军事冲突,最终的结果无非也就是创造出来的利润,如何在这三个阵营中「分蛋糕」罢了。

第一句说清楚阵营,第二句讲明白关系,第三句则是说明结果,这三句话就是国际贸易的核心内容。掌握了你再看国际局势就能明白更多的东西了。

2010 年,美国拿出雪藏已久的页岩开采技术,大规模开采页岩石油,目的就是为了打击以中东和俄罗斯为代表的原料阵营,原因也无非就是它们在分蛋糕中拿走了太多的奶油。

2017 年,美国反超杀特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从原料阵营拿走了巨大的利润,直接推动美元在美元加息的情况下上涨了 27% ,成功完成了一次兵不血刃的美元潮汐。

三角形之所以稳定,是因为一个角减少的情况下,另外两个角都有可能变大。三方阵营也如同跷跷板,你下去了,我们就上来了。

原料价格下跌,生产国也随之受益。制造业最大的成本就是能源价格,特别是石油进口量稳居世界前茅的我们,更是盼星星盼月亮的等着原料价格下降。

这不,美国的大幅出口石油把能源价格打下来了,这可大大降低了我们的生产成本;同时,美元的持续走高,让中国产品在美国更便宜,更具竞争力。

我们的出口额和出口利润双双大涨,一个萝卜两头切「美包包」。可是,我们开心了,美国人就不开心了。

2016 年,美国开始不断挥舞关税大棒,甚至发动贸易战,不就是觉得以我们为主的生产阵营赚的太多了。原来他看不上的「微笑价值曲线」的低端收入,今天开始变的格外在意了,特别是商人出身的川普尤其眼红这个步骤。

川普和背后的团队知道,这个钱它们要赚也不容易,劳动力和供应链是它们制造业的最大短板

你还记得怎么压迫原料阵营吗?对,页岩开采的高新技术。美国从那时候就决心押宝 AI 技术和 机器人,目的就是为了早日实现无人工厂,好绕开劳动力和供应链的短板。

到那时候美国就形成了原料、消费以及生产的三位一体,要消费有消费,要能源有能源,要生产有生产,完全形成了无以匹敌的「星球级托拉斯」。

可万万没有想到,川普刚铺开摊子,结果没有连任,戏唱不下去了。这还不算,登子上台后连剧本也换了,开始又按着原料阵营揍了。

2022 年,俄乌冲突爆发,一方是以美欧代表的消费阵营,一方是以大俄代表的原料阵营,世界又回到了 2010 - 2016 年那个原料阵营挨揍,生产阵营双丰收的黄金时代。

这一次和上一次有所不同,上一次是美国原料增产,全球受益;这一次是此消彼长,有增有减。减的是大俄的能源出口份额,增的是美国的高价能源进入了欧洲市场。

欧洲也有一部分「生产」,在此次的冲突中受到了无情打击。要知道曾经它们和我们是竞争关系,如今它们缺油少气,电费贼拉高,竞争力一下子就没有了。

原本在消费和生产阵营搞平衡的它们直接被拉到了消费阵营,也开始玩关税和区域保护了。类似的也有日韩经济,也是这样。

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是一位国家级顾问,他的「休克疗法」更是帮助了拉美、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转变阵营,他在俄罗斯的政策更是加剧了社会不平等和经济衰退,成为学术界和政策界的长期辩论焦点。

这样一位经济学家,美国政治长期顾问和「反社会主义斗士」,应该是欧洲最了解美国的人之一。接下来的一些内容我将会引用今年 2 月他在欧洲议会的演讲观点,从而阐述美国战略和其根本问题。

美国为什么在四十年间不断发动战争,这一举动代表了什么?观点:美国认为自己掌握了全世界。它不必顾及任何国家的意见、红线和关切,也不受联合国框架的约束

这在战略中称之为愿景,美国认为这个愿景已经接近实现,所以开始了身为蓝星村长的布局

首先,苏联解体后,作为新任村长,要最大限度的清除掉苏联的痕迹。所以,伊拉克,叙利亚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清理,只因为「站队」不同。

其次,让欧洲明确自己的立场。在冷战后欧洲成为了美国的「狗」,没有自己的外交政策,国际上几无声音,没有清晰的方向,盲目的效忠美国。

其三,让美国拥有每一处的每一处。在美国看来北约可以一直东扩到海参崴(库页岛,今俄国领土)。美国如同下围棋一般的在全国布置军事基地,只要哪里没有美军,那么哪里就是美国敌人。

这种战略愿景需要一个长期的规划去支撑,那么美国是怎么做的呢?

1994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批准了《北约东扩计划》。这一计划表示,北约会一直东扩到乌克兰,而大俄别无选择只能接受这一事实。

美国的战略清晰,但结果总是差强人意。就像两军对垒时,美国总自以为能预测到对方的行动,又频频判断失误,导致优势尽丧。

造成这一原因的问题是:美国的战略专家从不真正的「知己知彼」,它们只会站在对它们对手刻板印象的认知中拟定策略,这样就省去了研究对手和外交对话的麻烦。

伟大的教员说过,「从战略上藐视对手,在战术上要重视对手」,这是我认为战略执行时最重要的一句话。

美国不仅在战略上蔑视全球,甚至在执行时也是如此蔑视。

美国关于大俄的外交战略。独占一个大洲的他们对待原住民(弱临)的外交政策就是「归零」。没有兵法和历史的美国其实不知道怎么处理强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消灭大俄哪有那么容易。

于是,美国对大俄的策略其实是沿用大英帝国1853年帕尔默斯顿勋爵的战术:将大俄挡在东地中海外。

时光走过了 150 年,时过境迁的今天美国依然是用乌克兰,罗马尼亚,格鲁吉亚,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组成黑海防线遏制俄罗斯的西进,剥夺大俄的国际地位将它限制在地区范围内。

从这里我们看可以清楚的看到「美国战略」:这个蓝星是我的,北约东扩就是美国东进,一切不符合这个战略的因素都将被美国摧毁。

不可否认的是,曾经的美国想要做什么就能达成,这是实力允许的。因为实力强大,所以单极霸权的世界里,美国一贯认为,不用谈判,不用妥协,就能将对手彻底打垮,这种策略已经实施了几十年。

2014 年,乌克兰成功发动「广场革命」,在美国的干预下,乌克兰完全倒向了欧美,完成了去俄罗斯。但是你要说这是乌克兰人自己的意志就有点鬼扯了,这背后面全是美国人的影子。

比如,大俄截获了维多利亚纽兰和美国大使杰弗里帕亚特兰之间的通话并传到了网上,一时间舆论哗然直指美国的奥巴马政府策划乌克兰政变。

又比如,政变刚结束,萨克斯教授就被邀请到乌克兰协助处理经济危机问题。在那里的人民告诉杰弗里,美国 CIA 如何为二毛政府提供资金支持。显然易见,那根本不是一场自发的,充满尊严的革命。

如果你不理解革命的底层逻辑,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政变根本不是小国的游戏,凭借几杆枪就能对抗国家的神话根本不可能实现。

所有的分裂背后必然有利益集团不遗余力的支持,并在完成后去收取相应的回报。很像一场投资对吗?吕不韦当年就是此道高手。

美国就像一名照本宣科的学霸,按照书上的步骤做实验从没有错过,当他进入实验室开始面对复杂问题时,没有一个真正搞定的。

独断专行的美国战略并没有让美国变的更强大,反而在一次一次的战争中让美国损失惨重。这不是战略的问题,而是战略执行的失误。

如果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战略一定是动态的计划,它要不断收集信息然后完善应对策略,从而达成真正的不败。美国自言自语的演了一场自以为是的三十多年的大戏,结果发现不仅没有人喝彩,反而连戏班子都快解散了。

为什么这么说?我再举一个例子。北约东扩的边界是哪里?你不会真的认为是海参崴吧。

在美国人眼中,大俄消灭不了,那么多蘑菇弹全丢在自己家里蓝星也完蛋了,他根本不会逼迫大俄开启全面核战,那么它一定会严守底线。

对于大俄底线是什么?乌克兰不能加入北约,它可以像德国,或者朝鲜,但北约不能。

只有乌克兰一厢情愿的想加入北约,两个谈判做主的人,都不愿意,乌克兰一个非主权国家凭什么给自己做主?

这种本来已经共识的事情,交换下利益就互相开心的事,为什么后来成了这烂局面?

原因只有一个:美国糟糕的战略执行能力。美国根本不愿意公开表态自己的立场,虽然他就是这么笃定的。他在自己的角度来看,大俄不可能开战,它必须臣服,必须服从美国利益。

结果美国政府智库「兰德公司」一篇烂的不能再烂的策论文章放到了登子的桌上,更重要的是登子照做了,结果战争开始了。

美国将问题归结于普京,甚至自诩为欧洲的守护者,如果没有它的援助,乌克兰早就被普京掌握了。但事实是,普京只想通过开战将美国拉回谈判桌,正式的完成「乌克兰问题」对话。

萨克斯说,开战后七天,土耳其作为调停人,二毛和大俄在谈判桌基本已经达成共识,但美英命令小泽放弃谈判,从而导致 100万乌克兰人死伤。

战略的执行者愚蠢的认为美国的单极霸权世界无敌,俄罗斯必然会屈服在美国人的虚张声势下,只要对大俄实施经济制裁,然后在边境摆上海马斯和 F-16,大俄必然崩溃。

美国的政客和议员至今仍然认为「单极霸权的美国优先」与「虚张声势的美国威胁」就能扫平外交上的上一切问题,但结果内?每一次都是付出惨痛的代价。

美国政客的谎话连自己都信了,当「Fake News」已经成为主流声音之后,全美人民放佛都陷入了「美国梦」的催眠之中。

今天我对「俄乌冲突」,最本质的解读就是:北约虚张声势的东扩后大俄不得已的应对。美国单极霸权战略玩脱了,但又不愿意面对失败,从而硬着头皮继续的一场愚蠢的,交战双方都无法胜利的战争。

登子撑不住了,下台是必然的;建国虽然赢了,但他不想成为失败者。

这不,川建国上台后要做的几件事中,其中就有体面的结束「俄乌冲突」。毕竟它早就不是那个冷战时,有信心,有能力从制度上全面战胜苏联这个世界最强敌人的「美利坚」。

美国,债务和赤字双双爆表,早就无法负担一年几千亿美元的对乌克兰援助。建国让马提督主持的「百日维新」就是让他去动公务员的奶酪,通过裁员缓解债务危机。

如果美国不援助乌克兰,那么大俄就会赢的战争,那就代表着「美国盟友体系」的全面失败。必然引发欧洲盟友的集体反思,然后就是恐慌和怀疑美国。

当美国的欧洲盟友都开始怀疑美国,美国这么多年来建立的信心体系会随之崩塌,也会让美国的「单极霸权体系」和「全球美元体系」的信心系统性崩溃,从而导致「美帝国的瓦解」。

作为商人的川建国,这笔账还是算的明白的。如果不结束俄乌冲突,那么美国就会陷入两难:支援,自己被战争拖垮;不支援,信息体系崩溃更会遭到全面打击。

基辛格说过一句话,「作为美国的敌人固然很危险,但是作为美国的朋友则更为致命」。

我相信在今年内,俄乌冲突将会画上句话,其中必然是以献祭小泽和出卖乌克兰利益为出发点,让美俄回到谈判桌,给双方找到一个体面的方式「退出」。

一场原本就不用打的仗到了今天,美国没有钱了不想打了,欧洲没有利了也不想打,大俄本就不想打现在更不想打……只有小泽一脸懵逼的等在原地,你们都不想打为什么要我去和普大帝死磕了四年多?

川普一点都不傻,作为一个白皮总统,他始终贯彻着先辈留下的美国战略,那就是:美国认为自己掌握了全世界。它不必顾及任何国家的意见、红线和关切,也不受联合国框架的约束。

如果失去了这个战略焦点,他的执政根基,甚至身为美国人的信念都会崩溃,所以他必须在执行战略时做调整

登子掏空了现金流,又堆高了债务,川普如今加征关税也只是让政府有钱,从而有了施政腾挪的空间;然后结束战争,不仅要让美国减少损失,还要乌克兰为美国的援助买单。

如果你研究过川普,你就会发现他是「高关税贸易保护主义」的拥趸,这是他骨子里带的执政理念根本不可能轻易动摇。

其二、作为「逆全球化」的反建制尖兵,通过贸易保护彻底破灭「美元霸权」,从而不可逆的破坏全球化根基,也符合他的执政观点。

川普会用这样极端「破而后立」的策略执行战略调整,这对于世界来说都是一个灾难的时刻。但因为事特朗普下的美国,这是一定硬着头皮也要走的路。

回顾一下第一段,还记得我说过我们被欧美、日韩等消费阵营针对生产阵营的事吧。美国这一次的换人,让登子搞原料阵营的大计中道崩殂,川普再次归来继续压制生产阵营。

美国人的战略始终没有变化,只是因为执政的总统不同,会在执行时各有侧重。这一次又来到了川普,一个只求利益的商人,一个典型的白皮美国人。它的眼中没有朋友,只有一个个的肥羊等待他的「宰割」。

因为自大而导致战略执行失当的美国人,这一次向世界收税又自以为是了。我们虽然是 54% 的第一对象,但是欧洲也喜提 20%的关税,日本 24%,韩国 25% ,这一举措直接让欧洲和日韩导向消费阵营的热脸贴上了川普的冷屁股。

这不,加关税前稍微透出的小风,就让原本摇摆不定的墙头草纷纷跑到东大来寻觅机会。清明节前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在北京拉开帷幕时,苹果、三星、奔驰、宝马、高通、西门子等全球顶尖企业的高管集体挤满会场,光是美国企业就来了近30家。。

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苹果CEO库克提前三天飞到北京,一边试驾国产新能源车,一边点赞中国人工智能,「DeepSeek的AI模型让我大开眼界」。

西门子总裁博乐仁更是在开幕式上展示「技术宅男的浪漫告白」,「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新质合作,中国企业搞创新从不藏着掖着」。

奔驰总裁康林松已经签下北京亦庄的智能工厂扩建协议,计划把全球三分之一的电动车产能押宝中国。

巴西淡水河谷CEO毕闻达更是一语道破天机,「中国的新能源车、生物技术、绿色能源,全是肉眼可见的增长点,谁不来谁傻」。

这些只是这次低调的大会的冰山一角,也是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片段。

「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然是外商理想、安全、有为的投资目的地,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这句话的含金量每一天都在美国挥舞关税大棒时不断上升。

我更兴奋的是:原本集生产、消费和原料三位一体的经济战略,此时跨国大洋彼岸来北京开会,预示着不需十年,东大将又一次当之无愧的成为世界的中心。

我是老朱,

助力企业稳增的咨询师,

感谢你的耐心,

我们三天后见。

来源:老朱话经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