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记得指导这个年轻律师几个案子了,每一个都取得了刑期上的巨大突破,去年吧好像,有个河北的案子从有期徒刑13年打到3年多,今天这个也是河北的,一个诈骗案件。
不记得指导这个年轻律师几个案子了,每一个都取得了刑期上的巨大突破,去年吧好像,有个河北的案子从有期徒刑13年打到3年多,今天这个也是河北的,一个诈骗案件。
第一次开庭前,他有点纠结,我让他做无罪辩护。公诉人被打的非常被动,当庭提出量刑建议:7-8年。
是不是很吓人?如果法官也这么判,怎么办?压力巨大。
年轻律师把司法会计鉴定意见打掉,同时卷中找到很多无罪的证据,据理力争,寸土不让。
庭后,法官逼着检察官与被告人达成缓刑具结……
今天第二次开庭。庭后,他去看守所会见,并见证认罪认罚具结。拿到具结书的那一刻,他哭得像个孩子,被告人的农村单身妈妈在法院门口,抱着他痛哭……
他有点不好意思,为啥一个大男孩,如此感性?
适时的感性有啥不好?把被告人从七八年的牢狱里抢出来,救的不仅仅是他一个人,还有他孤苦伶仃的母亲,以及这对苦难母子未来和希望。不值得感性一回?
压力扛了好几个月,终于刑期有了大幅度减少,虽然没有拿到无罪结果,但这个结果已经超出当事人和家属的预期太多。不值得哭一场?
我们做一回人,去承担,去抗争,为了那些苦命的、被冤的人们,为了心中对公平正义不灭的渴望,为了对得住自己的良心,拼搏过,拿到结果的时候,痛哭一场,是释放,是解脱,是肯定,是希望。
生命不过一场体验,刑辩律师的幸运在于,跟当事人和家属并肩战斗不短的一段时间后,见证生命的悲欢,感受好结果的极致体验。
如果没有这么尽心尽力,没有如此的殚精竭虑,不管结果多好,都不可能与当事人和家属有共同的悲喜。
我们在救赎他人的同时,也在救赎自己。
当下的司法环境下,到底何去何从?做一个无知无感地工具人,还是带着情感,为当事人竭尽所能,争取他们利益的最大化?
案件到底有没有辩护空间,有多大的辩护空间,也许当事人不清楚,家属不清楚,但专业的律师是清楚的。
是只尽三分力,争取一个他们以为的最好的结果?还是竭尽全力,争取一个专业人士认可的最好的结果?律师自己心里有杆秤。
他说,哭过之后,他就在问自己,为什么没有拿到无罪结果?
善于反思和复盘,是我另一篇文章特别主张的成长捷径。从地域看,能从7-8年打到缓刑,已经是巨大的成功。如果审查起诉阶段就做无罪辩护,有没有可能做到不起诉?我不知道。因为那时候,还没有介入。
从公诉人庭上的表现看,大概他是不会不起诉的。
对这样的公诉人,如何才能让他下定决心,给一个不起诉的决定?这是辩护人不得不审慎思考的问题。
年轻律师说,给法官送了一本章宣静老师的《司法会计鉴定的审查与质证》,但是不愿意送给公诉人。我说:送。
我们应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让我们的朋友变得多多的。借着这本书,可以让他看到我们的辩护是有理有据的,看到专业的价值。下次,不管遇到哪一个案件,哪一个当事人,他都可能因为这本书而更加慎重对待鉴定意见,这就多了一份公平公正的可能。
年轻律师说,担心他把书扔了。但是,怎么知道他一定不看,怎么知道他的同事不好奇,又怎么知道就一定没有价值?再说了,即使真的没有价值,又怎样呢?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一路走,一路播种希望的种子,也许不经意地某一天,所到之处,就开出鲜艳的花儿。谁知道呢?
不管最后是否开花,我们只管播种。
这算不算是刑辩律师的一种浪漫主义?
来源:程纪念律师一点号